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劉錫鋒 居水榮 王津飛
集成電路設計大賽與創新人才培養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劉錫鋒 居水榮 王津飛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是十三五期間高職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大學生集成電路設計大賽在高職教學改革方面主要有四個作用。即集成電路設計大賽能夠以企業實際項目推動項目化實踐教學,能夠促進教學模式的轉變,能夠吸引和選拔優秀學生實現因材施教,能夠促使教學資源的合理化調配。
集成電路設計大賽;創新;人才培養
由北京市教委、北京電子協會、大學生集成電路設計大賽組委會聯合舉辦的第6屆大學生集成電路設計大賽于2016年8月29日在北京圓滿閉幕。比賽內容涵蓋了電路設計、系統設計、版圖設計、仿真驗證等多個集成電路設計核心內容,是一項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性賽事。大賽考查學生集成電路專業理論知識和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以點帶面調動了微電子專業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同時集成電路設計大賽讓高職學生同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同臺競技,雖然有很高難度,但也起到了對高職微電子專業教育的推動作用,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國外的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早,對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和發展也有較多的經驗。從長期的經驗積累中,可以明確以項目式教學法為主線進行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近年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雖然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同時也存在著弊端和缺點,這其中最為主要的問題即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尚不完善,培養的人才質量難以獲得用人單位的認可,表現為普遍不具備能夠為企業提供技術發展服務的能力,難以實現創新型技術開發。尤其在集成電路設計專業上,由于開設該專業方向的同類院校少,可借鑒參考的經驗也相對較少,開設該專業方向的高職院校往往參考本科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導致高學生實際并沒有掌握應有的技能,更不可能具備進一步的創新能力。而在知識理論上受限于多種因素又難以和更高層次的同專業人才競爭,直接導致該專業方向人才培養質量差,學生畢業后就業壓力大。因此開展高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是非常必要和急需的一個課題。對于如何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創新能力和技能這一“核心競爭力”,有著積極的意義。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從長遠來看建立健全完善的高職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也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這一宏偉藍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通過參加集成電路設計大賽的訓練和比賽,以賽促教,主要對高職微電子創人人才培養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國家層面和行業產業層面看:通過繼承電路設計大賽,能夠順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養創新人才促進經濟提質增效,促進產業轉型。
2014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2015年又將其前所未有的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并予以推動。創業必然是在創新為基礎的前提下進行的,而推動創新創業歸根結底是需要有創新型的人才,有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正如Ulrich Sendler指出:如果沒有人才的話,即便是最先進的工業或信息系統,都可能稱為“金錢的墳墓”。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不大,80%的集成電路芯片仍需依賴進口,自給能力不足,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仍然較低,;企業規模小且分散,持續創新能力不強,與國外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價值鏈整合能力不強,芯片與整機聯動機制尚未形成,自主研發的芯片大都未進入重點整機應用領域;產業鏈不完善,專用設備、儀器和材料發展滯后等等。要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加快集成電路設計、生產的自主化,擺脫目前受制于人的狀況,集成電路產業的創新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因此不論從國家層面還是企業層面,對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的創新意識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通過參加集成電路設計大賽,對已有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各個環節加以分析研究,明確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優缺點,從而針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調整和改進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系統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體系和基本框架,改變課程實施方式,豐富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而培養出更具創新意識的高技能人才,為推動產業向創新方向轉型創造前提條件,順應國家整體創新創業發展戰略要求。
2)從區域經濟發展層面看:通過集成電路設計大賽,可以培養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型微電子技術人才。
集成電路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其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國家政策激勵和經濟刺激下發展迅速,已進入世界集成電路生產大國的行列。包括上海、江蘇在內的長三角地區是國內最主要的集成電路開發和生產基地,在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江蘇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化大生產的發源地,近幾年集成電路產業的銷售收入始終位居全國第一,其中非常大的比例來自無錫。無錫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被確定為國家微電子工業南方基地,2001年被評為全國七大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之一,2008年成為第二個國家微電子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進一步確立了無錫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中的優勢地位,并且已形成了一條涵蓋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及配套材料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鏈,微電子產業已成為無錫最具代表性和區域競爭優勢的支柱產業。蓬勃發展的集成電路產業極大的拉動了對創新型微電子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區域經濟增長對微電子專業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有著大量的需求。
3)從學校發展和改革層面看:通過集成電路設計大賽,可以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高校畢業生質量。
高職學生的培養不同于本科學生。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高等職業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根據這一人才培養目標,高等職業教育就需要培養具有實際應用能力的,貼近企業一線的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實現這一目標顯然不能采用類似于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此外目前我國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高職生就業難問題,與社會技術應用人才大量需求不適應。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目前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培養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合理,不能與社會廣泛需求的職業群以及相關的職業崗位相適應,有些學校的課程設計過分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形成了學科型的課程體系,具有“本科壓縮型”課程體制的特點,導致大量知識學而無用,不能支撐就業技能的發展需要。因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特別是更貼近企業實際,更強調技術技能培養的項目式課程改革勢在必行。通過集成電路設計大賽,能夠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促進高校課程改革,培養出更貼近企業實際和掌握真正技能的實用型人才,進而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4)從學生個人發展層面看:通過集成電路設計大賽,可以滿足受教育者對提高創新能力創新技能強烈需求。
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經濟對高職人才的需求已經從數量的需求轉變為層次、結構、質量上的系統要求。同時,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施,高校畢業生激增,學歷層次較低的高職畢業生面臨著極大的就業壓力。一來面臨失業的可能性很大,再者工作薪酬水平普遍不高,職業發展的空間也有限。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職學生希望能實現自己創業來解決這一問題,因此這類學生更希望能夠接受到針對創業的職業教育。創新是創業的基礎,為了滿足高職院校學生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強烈需求,滿足他們實現創業愿望,減輕他們的就業壓力,高職教育中需要有意識的引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不是單獨的一門課程,而應該是貫穿整個高職階段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
綜上所述,通過設計大賽,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培養高層次的創新型職業技術人才,有助于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并且在協同經濟轉型、提高學生就業等方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1]夏春華.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與電子類專業教學改革[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11)
[2]汪金輝.集成電路設計大賽與創新能力培養[J].電子世界,2012(01).
[3]楊建良.技能大賽與專業教學有效融合的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02).
[4]楊一濤.大學生競賽與本科教學相結合培養人才的方法探索[J].南昌高專學報,2010(03).
劉錫鋒(1976—),男,江蘇無錫人,碩士研究生,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信系講師,研究方向:集成電路設計。
基金: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代號:PPZY2015B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