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職業技術學院 王志宇
關于ASP.NET的WEB程序設計課程研究
松原職業技術學院 王志宇
本文針對高校在基于ASP.NET的Web編程開發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用項目化實例教學方法,提供具體案例,通過“任務驅動”、“案例式”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程序設計;對象;教學方法
ASP.NET是微軟公司繼ASP之后又新推出的動態Web應用程序的開發平臺,它與之前的ASP從開發語言、運行機制、開發方式有很大的區別。ASP.NET引用了服務器控件,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的ASP編程思維模式,在ASP.NET中一切皆是由控件所組成,甚至于一個頁面都可以看成是服務器控件。這就要求學生學習此門課程,從零學起,不能與原來的ASP編程方式所混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學會制作動態網站,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同一個問題。
Web開發課程中,采用實例教學方法與“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相結合,對于不同的內容,將提供不同的實例,激發學生的興趣。該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如下幾個方面:Web服務器控件、內置對象、數據庫編程。
(一)“Web服務器控件”教學方法
此部分是令學生喜歡的一方面,它有可視化的外觀,所見即所得,學生向頁面上添加控件來控制頁面布局,利用CSS樣式使頁面變得更加美觀,但學生往往忽視了每個控件的屬性以及用代碼對控件的編程。在上課時,教師除了講解控件的用途外,還要更進一步拓展學生對每個控件的深層理解。例如:制作“地、市二級聯動”的實例將利用到DropDownList控件,當此控件的AutoPostBack屬性為True時,在選定的內容更改后,頁面會自動回發到服務器,才可以設置返回值所對應的二級列表。為了加強學生對此控件屬性的理解,先不設置AutoPostBack的值(默認為False),運行后看效果,當學生發現并未實現所要的效果,這時教師再說明解決的辦法,此時學生對此屬性的理解會更加深刻。用代碼實現則更為容易,只需要簡單的語句就能實現,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此控件及其屬性更進一步加深認識。
(二)內置對象教學方法
ASP.NET中有六個常用的內置對象,雖然每個對象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它可以實現頁面之間的數據傳遞及一些特定功能,如緩沖輸出、頁面重定向等,所以知識點較散,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就需要用到實例。例如:“會員登錄系統”和“會員基本信息”兩個界面,“會員登錄系統”中用戶的登錄名與密碼通過Session、Cookies對象獲取信息存儲,在新會話開始時,服務器存儲在用戶的Web瀏覽器中,也可以通過Response的Redirect方法或者Server. Transfer傳遞到新頁面,通過多種法實現,讓學生比較這幾種方法的優缺點并熟練掌握?!皶T基本信息”界面借助于Session或者Cookies來讀取信息,也可以利用Request對象的QueryString屬性獲得傳遞的信息,利用Server對象的屬性來獲得用戶的瀏覽器版本、操作系統平臺等相關信息,用Application對象實現網站訪問量的功能,向學生介紹這些對象的使用方法。在這個例子中,使用到了Response、Request、Session、Cookies、Server、Application對象,讓學生思考這些對象的作用并完成案例設計。
(三)數據庫編程教學方法
ASP.NET數據庫編程會利用到ADO.NET,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存取數據,ADO.NET是由很多類組成的一個類庫,包括Connection、Command、DataReader、DataAdapter、DataSet等對象,每個對象各有千秋,Connection對象用于與特定的數據源進行建立連接,是訪問者和數據源直接的對話通道。Command對象用于數據執行命令。DataReader對象是用于從數據源以只讀的方式向前讀取數據,它是一個簡易的數據集。DataAdapter對象用于將數據源中的數據解析更新并填充到DataSet數據集中。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要寫代碼比較多,學生不容易理解,就需要設計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案例,將不同對象表現出來。比如留言薄系統,讓他們通過本章節的學習,可以制作設計自己的留言薄程序。先引導學生進行程序制作,然后再讓學生總結他們所用到的數據庫對象和原因以及用此對象的好處,針對學生的總結,教師再進行闡述控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并讓學生參與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感覺講解知識不再枯燥乏味,使學生在輕松掌握知識的同時,又增加了自主學習的興趣。
ASP.NET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所以在課中采取“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每一節實踐課上都需要給學生一個具體的任務,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演示案例完成后的效果,引導學生注意要領,并提示知識點,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在完成任務時少走彎路,出現不必要的錯誤,提示學生如果一種辦法解決不了,換另一種辦法,教師此做法可以使學生在一個問題上尋求多種解決方法的思維方式。任務完成后,請同學對自己所做的程序進行說明,并讓大家討論程序的優缺點。每一次實驗完成后教師要對其完成的任務評分,以督促學生在上課時間內完成任務,找幾個設計比較好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增強學生的成就感,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期初開設此課程時,給學生布置一個大的項目案例,比如:招生錄取系統、網絡選課系統、電子商務網站等,要求學生在本學期期末以此做為考評的一部分,在平日上課過程中學生將每節課學習的知識點制作成小案例穿插結合并完成項目。
經過一段的教學嘗試,很多學生已有較強的程序設計能力,對編寫程序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與用多種方法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設計并創造任務,在每一個章節中都有一個項目做為主線,用多個小實例帶動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在多元化教學模式下,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情況知曉學生掌握技能的程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融會貫通使學生真正掌握本課程的技術和能力。
[1]李學勇.《ASP.NET Web程序設計》,2009.
[2]王得燕.《ASP.NET(C#)動態網站開發案例教程》,2011.
王志宇(1982—),助教,現供職于松原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技術與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