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張 琪
現代教育中網絡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張 琪
隨著互聯網的充分發展,及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普及,現代教育也由之前的定時定點的廣播電視遠程教育發展為網絡教育,各類教育應用也隨之而生,如用于計算機類教育的MOOC,用于社會教育的網易公開課,用于中小學生的小猿搜題等,從它們可看出網絡教育能夠優化資源配置,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在未來網絡教育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大。
網絡教育;教育模式;機遇;挑戰
1.1 網絡教育的背景
網絡教育首先是從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信息化而來的,針對“互聯網+ 教育”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2012年3月份的《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從總體建設層面規劃了網絡教育的戰略發展。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強調指出了,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指標。在2015年三月,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報告時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政府這一系列出臺的政策為網絡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而且提供了強勁有力的支持。
網絡教育是指學生或者是對某些方面的知識要求深造的成人,與教師或者有特定方面的技能特長的人,通過錄制的視頻放到課程網站或者定時定點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邊互動邊教學,將教學知識傳授給需要學習的人。網絡教育的教學方式是基于互聯網的多樣化教育,有著遠程、開放和靈活的特點,突破了傳統教育的時間和空間限制,這樣能夠覆蓋到更多的人,自然受到人們的歡迎。網絡教育成本變得越來越低,大部分內容都是免費的,而收費的內容也相對容易接受,想得到知識的人也只需要一臺連接互聯網的電腦或者手機即可。
教育資源云服務體系的搭建使得現有的教育資源得到了整合與充分利用,形成了教育服務的集約化發展。我國的教育資源云服務平臺已比較完善,從國家到各省,都為資源平臺的互聯互通都做了很大工作,教材、教育音視頻等內容已有了相當大的規模。
1.2 網絡教育的意義
思科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在談論教育時指出“互聯網和教育正在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發展網絡教育是世界范圍內的大趨勢,而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要想把大量的人培養成人才、精英就需要先解決教育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而網絡教育正好能為我們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我們要找準網絡教育的定位,把握其發展規律,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自1999年起,我國進行了首批遠程教育試點,共建設有68所高校試點,這些高校通過實踐找到了網絡教育的辦學規律,形成了個具特色的網絡教育學院。在網絡教育的發展的初期,試點院校擁有著較高的教育辦學自主權,招收學生的條件、開設的學習專業和完成學業發放文憑的標準都由自己定,這些都引發了一系列的違規情況。教育部門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收回了一定的辦學權利,并明確了辦學的要求:第一,網絡教育以崗位培訓、職業資格認證為主,并包含了一些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第二,對課程質量和教學模式做了詳細的要求。第三,進一步完善了在招生、考試和獲得證書等環節的管理和標準。第四,對網絡教育課程資源質量提高了標準,開發高質量的課件、題庫等。在2014年1月國家政策又進行重大調整,提出“取消和下放利用互聯網實施遠程高等學歷的教育網校審批”。未來將會有更多的高校加入風絡教育行業。
3.1 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公平
風絡教育的發展能夠以更加自由、有效地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包括人力、物力、財力、信息、政策等進一步平衡。網絡教育以其碎片化和自由化的特點,使得教育資源的利用更加充分,資源配置情況更加公開,資源共享更加頻繁,有效避免了浪費,促進了教育的公平。首先,網絡教育可使得教育資源和優秀的教師能夠惠及更多的人,而且不會增加教師的勞動量。將優秀教師的講課通過多媒體終端進行錄制和數字化處理,通過網絡實時傳輸到其它地方的終端設備讓更多的學生能夠進行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特點也可以在終端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師來聽課。其次,網絡教育加強了各地區的合作,促進資源傳播,縮小地區間教育水平差異。
3.2 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的學習,并且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網絡教育由于其資源的豐富性,提供不同學科的學習內容,在不同的學科內部又能依照從零基礎到熟練掌握來安排內容,而且相同的內容也會有不同的教師來進行各具特色的講解。網絡教育的這些設置,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讓教育能夠以學習者為中心,讓不同層次的學習者能夠直接進入到自己的進度來開始學習,這樣做充分尊重了學習者的個體差異,節約了學習者的時間。在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方面,充分體現著因材施教的特點。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興趣來合理地安排學習方案,同時能夠向不同的教師請教,得到及時在線的解答。
3.3 突破空間時間限制,滿足各種學習方式
網絡教育改變了原有的傳統教育模式,將其內容、方法及呈現進行了重新的設計,打破了地域限制,學習者可在家中、咖啡廳、圖書館等地方,通過網絡隨心所欲地觀看學習內容,對于不懂的地方能夠反復地觀看學習視頻來學習,直到學會為止。另外在時間上也可利用工作之余、放假時間等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達到時間的有效利用,同時避免了學習的枯燥。網絡教育主要提供的學習特點是交互式的,它創造了信息共享、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可以在網絡上看到同時各自己學習同樣內容的人,遇到自己難以理解的問題或者自己在某處的知識掌握中有創新思路,可以找到各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進行交流、討論。
由于我國的實際國情所限,網絡教育的發展還有很多問題急需解決,比如:
1)在偏遠的農村和經濟發展不太好的地區應用于網絡教育的基礎設施不足,有些地方可能網絡不能夠覆蓋到,所以教育的資源也相對來說比較匱乏,甚至有些地方還不能提供教室和教材等。這需要國家進行精準的教育資金供給,用于這些地方的教育事業建設。
2)教師的教育理論的轉變需要加快,很多教師不主動去利用網絡獲取新的教育信息和知識信息來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更有多媒體和網絡設備的使用不太熟練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地學習和應用,將更多的知識講解利用先進的設備進行,有助于更加熟練地應用信息技術。
3)學習者在面對大量豐富的學習內容時可能會沒有頭緒,今天學學這個,明天又看看那個,遇到學習困難會更加容易放棄,轉而去學習別的內容,導致什么都學不深。同時學習信息也并非都是精品,很多魚龍混雜的內容可能充斥在網絡教育資源中,這就要求我們學習者有一定的辨識能力,不要因為這些無用信息浪費自己寶貴的學習時間。
網絡教育是一個正在迅速發展并得到人們普遍認可的教育機制,它正是借著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形式的多樣,教師和學生及學習者之間的交流更加自由,使得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得到明顯的改善,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能夠在網絡教育的發展中受益。
[1]郭文革,陳麗,陳庚.互聯網基因與新、舊網絡教育——從MOOC談起[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10):173.
[2]曹賢中.國內網絡學習適應性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8,10.
[3]馮琳,張愛文.人大網絡教育的實踐軌跡與延伸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2006(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