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 然(七臺河市氣象局,黑龍江 七臺河154600)
?
淺析小型煤礦防雷裝置檢測要點
畢然
(七臺河市氣象局,黑龍江 七臺河154600)
防雷,是指通過組成攔截、疏導最后泄放入地的一體化系統方式以防止由直擊雷或雷電的電磁脈沖對建筑物本身或其內部設備造成損害的防護技術。近些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國家對安全生產的力度越來越大,防雷安全也是其中之一。七臺河是黑龍江四大煤城之一,全市有大小煤礦200余處,大多數礦區分散在地處空曠的丘陵半山之中,屬于易受雷擊的地區。礦區內人員密集,電氣設備居多,一旦遭受雷擊,損失不可估量。通過近幾年對小型煤礦防雷裝置的檢測工作,發現了一些問題。現將問題要點提出如下。
外部防雷裝置主要包括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主要用于防護直擊雷擊的防雷裝置。
2.1接閃器的檢測
對礦區內建筑物外部防雷裝置進行檢測時,首先要觀察建筑物防雷接閃裝置的類型是接閃網、接閃桿、接閃帶或者是其他接閃器,應用經緯儀和卷尺測量接閃器的高度、長度,建筑物的長、寬、高,然后根據建筑物防雷類別利用滾球法計算其保護范圍,根據目測判斷接閃裝置的材料、腐蝕程度、等電位連接情況、有無斷裂、有無纏繞其他線路,決定接閃裝置是否符合規范。
2.2引下線的檢測
目測引下線敷設的類型是明敷、暗敷或利用建筑物內主鋼筋或其他金屬構件敷設。明敷觀察引下線的材料、規格、腐蝕程度、有無斷裂。應用卷尺測量每個相鄰兩根引下線之間的距離,記錄引下線布置的總根數,每根引下線作為一個檢測點,電阻值≤30 Ω。檢查明敷引下線上有無附著的其他電氣線路。測量引下線與附近其他電氣線路的距離,一般不應小于1 m。采用儀器檢查引下線接地端與接地體的電氣連接性能。暗敷則需要觀看圖紙來判斷引下線間距是否符合規范,柱內鋼筋是否符合泄流系數要求,選取引下線與接閃器連接點測量電阻,電阻值≤30 Ω。
2.3接地裝置的檢測
接地電阻的測量,不是指接地極的接地電阻測量,而是指接地裝置(接地極及埋在地中的接地線)的接地電阻測量。他還包括對接閃器、引下線的測量。通過接地電阻值判斷建筑物(構筑物)上的接閃器在遭受雷擊時,能否順利將雷電流泄放,從而保護建筑物(構筑物)不受雷擊損壞。由于礦區金屬構筑物多,需要檢測的點也特別多,測量時應注意接地電阻測試儀距離測試點的距離要>5 m,可用直線法測量,也可用三角法進行測量,但測試棒要遠離干擾源進行測量。測量要注意分析建筑物防雷接地與電氣接地是否共地,如共地建筑物的接地電阻值≤1 Ω,不共地建筑物的接地電阻值≤10 Ω,構筑物的接地電阻值≤30 Ω。
除外部防雷裝置外,所有其他附加設施均為內部防雷裝置,它由等電位連接系統、共用接地系統、屏蔽系統、合理布線系統、電涌保護器等幾部分組成,主要用于減小和防護雷電流在需要防護空間內所產生的電磁效應。礦區防雷裝置檢測主要檢測等電位連接系統和電涌保護器。
3.1等電位連接系統檢測
利用等電位連接測試儀檢測礦區設備、管道、鋼窗、絞車房、架橋、絞車軌道、欄桿等大尺寸金屬構筑物與共地接地裝置的連接情況,過渡電阻值≤0.03 Ω。如符合規范,進一步檢查連接質量,是否有腐蝕、斷裂情況。檢測建筑物中金屬物的彎頭、閥門、法蘭盤等連接處的過渡電阻,電阻值≤0.03 Ω。檢查架空金屬管道及架橋是否每隔25 m進行接地。
3.2電涌保護器檢測
觀察電涌保護器的安裝位置,其前段應安裝于電涌保護器對應的過電流保護器。按照防雷等級確定電涌保護器的安裝個數,電涌保護器之間的間距應大于5 m,若小于5 m觀察是否加裝退耦元件。檢查電涌保護器的運行狀態和指示器的功能。測量接地線的接地電阻,電阻值應≤10 Ω。檢查接地線與等電位連接帶的連接是否有腐蝕、斷裂情況。
文章編號:1002-252X(2016)02-0039-01
收稿日期:2016-3-1
作者簡介:畢然(1989-),男,黑龍江省大慶市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本科生,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