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乘(廣東省建筑材料研究院)
建筑原材料中水泥檢測關鍵問題的探討
楊小乘
(廣東省建筑材料研究院)
水泥是工程建筑中使用最頻繁的材料,其性能直接關系到建筑的質量,所以對水泥進行科學合理的質量檢測至關重要。本文從水泥取樣、儀器設備的管理、試驗環境條件、檢測操作等檢測環節出發,探討了控制水泥檢測的幾個重要環節,以達到提高水泥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公正性,確保水泥檢測工作的質量。
水泥;質量檢測;檢測環節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的建筑行業一路高歌猛進。在建筑工程中,水泥作為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材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工程結構的質量。所以對水泥材料進行選擇的過程中,必須做好水泥檢測工作,才可以從原材料上使得建筑物的質量得到保證。
2.1水泥取樣數量符合有關規定要求
根據GB12573-1990中的規定,水泥在取樣時,每個取樣單位要滿足:根據同一生產廠家、同一水泥品種、同一生產批號,并且需要同時進場的水泥材料,并且每批次水泥重量需要小于等于200T;同時,若水泥材料為散裝,其每批重量不超過500t。如不是連續進場的袋裝不足200t或散裝不足500t也應作一批進行抽取試驗樣。
取樣要有科學性和代表性,袋裝水泥可從不少于20個袋子中取出等量樣品,袋子應分布在不同位置,從水泥垛取樣時要搬去表層水泥取中間水泥,每個袋子中取不少于1kg的水泥;散裝水泥取樣同樣要撥開表層水泥,從不同區域,不同高度處取樣20次,每次取樣不少于1kg。這里,水泥的取樣過程應在短時間內完成,樣品取出后應及時送檢或按有關程序進行簽封保存。
2.2水泥存放與保管符合相關要求
利用0.9mm的方孔篩將所需要試驗的水泥材料均勻為兩等份,放入密封的金屬容器中,一份用作檢驗,一份用作留樣。其中留樣的那份,必須貼上由委托人員和見證人員共同簽字的封條。所使用的容器應干燥、潔凈、密閉、防潮、不易破損,在存放容器上貼上清晰的標簽,且需要在標簽上準確地寫出選取試樣的時間、地點、人員等,并需要在標簽上加上密封印。在試樣選取完成后,需要及時將試樣送到檢測機構。在檢測完成后,需要將試樣保存好,以確保再次對試樣進行校驗。
2.3水泥取樣還要注意水泥安定性的時效性
研究發現,水泥材料的體積安定性主要是表示水泥在水化硬化后,其體積發生膨脹變形的情況,安定性不良的水泥會使水泥硬化體產生開裂,強度降低,對工程結構的穩定性造成一定的威脅。因此,需要在檢測水泥試樣時,確保檢測結果準確無誤。
水泥安定性具有一定的失效性,其主要是隨時間的發展,其安定性會發生較大程度的變化。水泥的安定性存在時效性的主要原因為:水泥生產過程中會產生f-CaO,低溫的f-CaO其結構分布中含有較多的空隙,造成結構分布疏松,不密實。從而導致水泥材料在運輸過程中,會吸收周圍空氣中的水分,而造成水泥中的氧化鈣發生化學反應;而f-CaO在溫度較高時,其材料內部分布較為緊密,其較難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不會發生化學反應。此外,研究發現,水泥中的低溫f-CaO會隨時間增長,還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熟化反應,從而導致原本性能不滿足要求的水泥品種,經過一定程度的熟化后,其材料性能滿足性能要求,存放一段時間有可能消除由于低溫f-CaO造成的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現象。
水泥的評定質量很大程度上受到檢測儀器和設備的性能,以及檢測技術是否滿足規范要求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購買檢測儀器設備前,應進行全方位的調查,選擇口碑好,信譽好,供貨及時的供應商的儀器設備。只有在儀器設備質量過硬的基礎下,才可能有高質量的試驗數據。水泥檢測的結果主要受設備儀器的安裝、使用、維護等的影響,這些環節中易出現的問題包括儀器設備的運行檢查,期間核查以及再校準幾個方面,檢測人員要格外注意。
試驗環境中相關的各項指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水泥的檢測結果,所以試驗人員應該按照規范要求設置水泥檢測環境,同時做好監控和記錄工作,及時對試驗過程中的環境參數進行調控,確保試驗環境保持在穩定狀態下。
根據檢測規范對水泥檢測環境的基本要求,需要在水泥材料檢測前,將其放入標準環境中,從而有效地確保了試驗時材料和用具的溫度與實驗室環境一致。在檢測試驗開始前,需要檢查檢測試樣和檢測工具的溫度是否與環境溫度一致,并準確記錄,以便檢查。試驗室的溫濕度的讀數以標定的溫濕度計為準,溫度計最好是水銀溫度計,不能采用控制器上顯示的數值作為試驗環境的溫濕度。在成型室、養護水池、養護箱的各處要配備合理數量的溫濕度計,且要進行定期標定。
5.1水泥細度測定方法與注意事項
水泥的細度直接影響著水泥的凝結、水化、硬化等一系列物理性能,水泥細度檢測極為重要。現行GB /T1345-2005中規定,采用45μm方孔標準篩和80μm方孔標準篩對水泥試樣進行篩析試驗,用篩網上所得篩余物的質量百分數來表示水泥樣品的細度,其中,80μm篩析試驗稱取試樣25g,45μm篩析試驗稱取試樣10g。試樣稱量時精確到0.01g。
篩析法檢測水泥細度包含三種方法分別是負壓篩法、水篩法、手工篩法,理論上講,嚴格按照規范中的操作要求進行篩析試驗,三種方法都可以檢測出水泥的細度,當手工篩析法、負壓篩法、水篩法等幾種測量方式,其檢測的數據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差時,以負壓篩析法為準。
試驗篩需常保持潔凈,篩孔暢通,每使用10次后必須進行清洗。其中金屬篩框、銅絲篩網需用專門的清洗劑清洗,不得用弱酸對其浸泡。試驗篩的篩孔會在篩析過程中出現部分堵塞現象時,如果堵塞現象不特別嚴重,不會對試樣檢測產生影響,但是當堵塞達到一定程度時,則會對試驗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試驗篩使用100次之后,規范規定必須用標準樣品標定。標定試驗計算出的修正系數在0.80~1.20時,試驗篩能夠繼續使用,否則必須淘汰。
5.2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方法與注意事項
在水泥標準稠度的用水量檢測過程中,需要對水泥凈漿進行攪拌,攪拌水泥凈漿過程為:用濕布擦拭攪拌鍋和攪拌葉片,稱量好500g水泥備用,在攪拌鍋中倒入拌合水適量,并將稱好的水泥加入水中,注意水和水泥不能濺出,然后打開攪拌機對水泥漿進行均勻攪拌,并在初期攪拌約2min,然后停止15s,對攪拌鍋內壁上粘附的水泥漿清理到鍋內,然后再繼續對水泥漿進行均勻攪拌。
檢測操作:將攪拌好的水泥漿裝入試模并抹平,放到維卡儀上,將試模中水泥漿的中心定位于試驗桿正下方,然后緩緩地降低試桿到水泥凈漿表面,將螺絲擰緊,稍等片刻后釋放試桿,試桿受自身重力作用,自由下落到水泥凈漿中,待試桿停止下落或試桿下落超過一定時間后,準確記錄試桿下落的距離。要注意,試驗檢測過程必須在90s內完成,最終以試桿沉入凈漿且距離底板(6±1)mm的水泥凈漿為標準凈漿。此時的拌合用水量為該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
5.3測定水泥凝結時間的方法與要點
在檢測水泥材料凝結時間時,需要調整檢測儀器的試針,確保試針與玻璃板相互接觸,并確保指針與零點對齊,稱量一定量的水泥,根據標準稠度用水量加水攪拌成標準稠度凈漿后,將標準稠度水泥凈漿裝入圓模,輕緩振動幾次,除去表面多余凈漿并抹平,然后立即將裝好凈漿的圓模放進養護箱中進行養護,并在養護中注意對其養護過程進行記錄。
測定水泥初凝時間時,需要對水泥凈漿放入到養護箱養護30min,然后進行初步測量,用試針下落到距離玻璃板4±1mm時,則為水泥的初凝狀態,記錄此時的時間點,然后根據從放入水攪拌的時間點到初凝狀態時間點,計算出水泥材料的初凝時間。測定時試針不可以針入原針孔。臨近初凝時,每隔5min測定一次,以便及時測量出初凝時間,判定試針針入深度符合要求時必須立即重復測1次。
測定水泥的終凝時間:在水泥凈漿初凝測試結束后,將漿體翻轉180度,且直徑大的一端朝上,小的一端朝下。然后在繼續將試模放入養護箱中,檢測時,當試針沉入試體0.5mm時,水泥已經達到終凝狀態。臨近終凝時,每隔15min測定一次,以便及時測定出終凝時間。
5.4水泥安定性的測定方法與注意事項
安定性試驗有雷氏法和試餅法,當二者的結果存在爭議時,以雷氏法為準,這里只介紹雷氏法測定安定性。
在安定性檢測時,在玻璃板上擦拭油后,將雷氏夾放在其上面,然后在雷氏夾中裝滿攪拌均勻的標準稠度凈漿。在裝凈漿過程中,需要避免凈漿溢出,需要用一只手扶住雷氏夾,一只手在雷氏夾中用小刀均勻攪拌,然后將上端面抹平,再蓋上玻璃板,最后將其放入使其養護箱中進行養護。把養護好的雷氏夾試件放進煮沸箱中煮沸,注意在整個煮沸過程中試件都被水位沒過。在煮沸箱中,30min±5min內加熱水至沸騰,并恒沸3h± 5min。
沸煮完成后,立刻放掉煮沸箱中的熱水,打開箱蓋,箱體冷卻至室溫后,取出試件測定。當兩個試件經煮沸后的增加距離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時,安定性合格;當兩個試件的值相差超過4.0mm時,需用同一樣品立刻重復一次試驗。假如結果再如此,則認為該水泥為安定性不合格。
試驗中因為涉及到煮沸,所以在操作時要防止燙傷,另外,試驗中的煮沸箱要保證在30min±5min時段將室溫水加熱至沸騰。
水泥的取樣、水泥檢測的環境控制、試驗操作控制是一個連續的整體,每一個環節的疏忽都會導致試驗結果出現偏差,檢測人員應熟悉規范中的試驗要求,能夠熟練地操作水泥檢測的儀器設備,嚴格對試驗中的環境參數進行控制,才能得出科學真實的試驗數據,進而出具可靠的檢測報告。●
[1]溫偉,張冠斌.分析建筑工程檢測中的水泥檢測要素[J].建材與裝飾,2012,2(23):123-124.
[2]黃華軍.建筑工程檢測中的水泥檢測要素[J].建筑界,2013,2(8):199-201.
[3]趙紅軍.工民建筑施工水泥混凝土的質量控制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08,2(30):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