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當苗,李永彬
(1.靈寶市家畜改良站,河南 靈寶 472500;2.駐馬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一例羊球蟲病的診治
栗當苗1,李永彬2
(1.靈寶市家畜改良站,河南 靈寶 472500;2.駐馬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羊球蟲病是由艾美科艾美耳屬的球蟲寄生于羊腸道所引起的一種原蟲病。該病多呈地方流行性,不但影響羊的生長發育,而且可造成羊只死亡。筆者結合臨床病例就該病的流行病學、癥狀、病理變化和診斷介紹如下:
各個年齡階段的羊均可感染羊球蟲病,羔羊往往極易感染且患病嚴重,如果治療不及時,時有死亡,成年羊一般為帶蟲現象。
羊球蟲病的流行季節為春、夏、秋三季,感染率和感染強度依不同球蟲種類和各地氣候條件而異。潮濕、飼養密度大、通風不良等飼養環境下易造成該病的流行。夏季突然更換飼料,感染率往往較高。食入污染的飼料和飲水,母羊乳房不清潔,經常在又低又濕的牧場上放牧,均易發生感染。另外,羊場的運動場及飼舍內由于消毒不嚴格,致使球蟲卵囊的大面積感染和卵囊數量累積,常易爆發球蟲病。
人工感染該病的潛伏期為1~15 d,1周齡以內幼齡羊最為明顯,成年羊感染后,癥狀不明顯。病羊被毛凌亂,身體消瘦,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渴欲增加明顯,眼結膜黃染或蒼白。個別腹瀉嚴重,糞便中常混有脫落的黏膜、血液和上皮組織,排出的糞便腥臭或惡臭。體溫40~42℃,死亡率在10%~20%左右。急性經過2~5 d后可轉為慢性,病程延長至數周。
病死羊尸體消瘦、貧血,后肢及尾部被稀糞便污染。病理性特征主要集中在小腸上,腸黏膜上有淡黃色或淡白色的圓形或卵圓形結節,有的呈米粒至豌豆大結節,常成片分布,個別病例也能在十二指腸、空場和回腸上見到卡他性炎癥,黏膜上有點狀或帶狀出血;病羊其他器官病變不明顯。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等可作出初步診斷,生前鏡檢糞便檢查球蟲卵囊,呈透明無色或呈淡黃色;或無菌采取病死羊腸黏膜、結節病灶內容物發現各個發育階段的蟲體,即可確診為羊球蟲病。
駐馬店市遂平縣嵖岈山鄉孫某養羊散養戶,2015年春季從附近平輿縣收購了300只斷奶羊飼養,飼養10 d后,發現羊群內個別羊只出現逐漸消瘦,精神萎靡或沉郁,腹瀉并伴有血絲,糞便腥臭;眼結膜有蒼白或黃染,有貧血現象。發生該病后該畜主自行用貝尼爾配合磺胺類藥物治療,每天2次,連用3 d,發現治療效果不理想,病羊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漸增加,2015年4月15日來駐馬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診治。
對病死羊進行解剖,可見小腸黏膜結節病變明顯,其他器官病變不明顯;結合實驗室應用鏡檢檢查糞便發現大量透明無色球蟲卵囊;另外,還無菌采取病死羊腸黏膜內容物發現了幾個發育階段的蟲體,確診為該羊群為球蟲病感染。氨丙啉按150 mg/kg混入飼料,連用7 d;接著用氨丙啉按75 mg/kg混入飼料,連用2 w。
采取以上措施,7 d后,電話回訪,病羊群食欲迅速恢復,體質量也逐漸增加,整體恢復良好。
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定期驅蟲,加強飼養管理,將糞便堆積發酵,以殺死球蟲卵囊。羊舍及運動場,要保持干燥清潔,每天清洗,將糞便和墊草等污染物及時清除,防止污染飲水和飼草。哺乳母羊的乳房要經常擦洗和消毒,尤其是羔羊吃奶前做好消毒措施極為重要。成年羊和羔羊分開飼養。不要突然更換飼料或飼養方式,要采取漸進性方式過渡,以免發生疾病。在高溫、潮濕的季節或發病頻繁的羊場,可在飼料中添加氨丙啉抗球蟲藥進行預防,氨丙啉按50 mg/kg混入飼料,連用3 w。為減少球蟲的耐藥性,應采用輪換用藥、穿梭用藥的方法,提高藥物防治的效果。發現該病應及時采取隔離、衛生和添加藥物進行綜合治療,氨丙啉按150 mg/kg混入飼料,連用7 d;接著用氨丙啉按75 mg/kg混入飼料,連用2 w。重癥者應對脫水嚴重,病程較長的羊,在對因治療的同時,還應進行強心、補液等輔助治療。
S858.26
B
1004-5090(2016)12-0046-01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