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蘭州供電公司 王周選
城市配電網中電纜橋的設計及應用
國網蘭州供電公司 王周選
本文介紹了一種在城市配電網中,電纜跨越溝壑的方法。并對在設計、施工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說明,可供同類工程設計及應用。
配電網;電纜;跨越溝壑
在近幾年,電力系統進行的城網改造建設過程中,對蘭州市配電網進行了大量的改造、新建工作,基本網架結構(包括電纜線路、架空線路)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由于經濟的發展,新企業、新用戶的不斷增加,以及原有用戶增容擴建等原因,使得原配電網仍需不斷地更新、補充。
由于蘭州市配電網的狀況,在很多的配電線路設計時,都具有以下兩個基本特征:
要求電纜線路;
電纜線路需要跨越城區內的溝壑。
1.1 傳統的設計方法
在電纜橋沒有出現之前,遇到這種情況,一般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利用索道跨越溝壑,但每根鋼索掛載的電纜數目少,一般為1根;
(2)更換電源點,避開溝壑地區,但受到電源點容量及系統負荷分配的限制;
(3)將地下電纜線路局部改為架空線路,利用架空線路跨過溝壑,但破壞周圍環境,也給運行部門帶來諸多不便;
(4)依附已存在的跨越物(一般為橋),跨越溝壑,但受依附物管理單位的限制較多。
1.2 解決方法的提出
在小西湖10kV出線電纜溝道工程中,須跨越雷灘河,雷灘河寬32米,此工程共敷設電纜10根。根據我公司在配電網線路方面多年的設計經驗,第一次提出了使用電纜橋跨越溝壑的方法。即在七里河區的雷灘河上架設一座電纜橋,一次性將10根電纜從雷灘河西側電纜溝敷設至雷灘河東側電纜溝。
2.1 電纜的排列方式選擇
在電纜的敷設方式中一般有水平排列、垂直排列、三角形排列、正方形排列等多種形式。
根據電纜橋使用的一般情況,結合對配電網電纜線路多年的設計經驗,我們認為采用正方形或水平敷設,電纜加保護管保護的方式較為適宜(見圖1)。

圖1
因為:(1)水平敷設方式,e/d≥0.75,可以忽略電纜群的鄰近效應。即這種敷設方式的電纜群,其載流量的降低因數可以不計。也可以說電纜在電纜橋上,其載流量的利用不會因為電纜排列緊密而有所降低。
(2)正方形排列雖然e/d<2,但根據我公司對這種排列方式的計算及使用經驗,電纜載流量的降低因數在0.9~0.95,完全能夠滿足實際工程中對電纜的使用。
(3)電纜排列整齊,每層可最大限度的排列多根電纜,有效地利用電纜橋的空間。
2.2 電纜的敷設方式選擇(見圖1)
電纜在電纜橋上采用加保護管保護的敷設方式。保護管一般選用阻燃式的HDPE碳素護套管,碳素護套管直徑選取一般為電纜直徑的1.5倍以上。
采用碳素護套管的原因及優勢有以下幾點:
(1)碳素護套管重量較其它形式的保護管相對較輕,有利于電纜橋的設計,降低電纜橋的重量。
(2)碳素護套管敷設方便。
(3)碳素護套管可以定尺加工中間不設接頭,有利于電纜的敷設。
(4)碳素護套管由于材質和結構特殊,散熱性能好,在防止電纜直接受日照的同時,降低電纜的工作環境溫度,延緩電纜絕緣層的老化,延長電纜的使用壽命。
(5)加裝保護管,防止電纜水樹現象的發生。
3.1 電纜橋結構形式(見圖2)

圖2
3.2 電纜橋計算模型(見圖3)
由于電纜橋是桁架結構,計算為超靜定計算,過程復雜。為滿足使用實際需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簡化為梁的平面彎曲計算。計算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說明:q1—電纜及護管的單位均布荷載;q2—電纜橋的單位均布荷載(包括電纜橋的自重荷載和電纜橋所承載物的靜荷載);P —集中荷載。
3.3 電纜橋材料的選取
由于以上受力計算模型是將全部荷載加載到一根主材上,考慮到電纜橋為一個桁架結構,故總彎矩應乘以一定的分配系數,再進行計算。同時根據使用的總彎矩,考慮一定的衰減系數,選取電纜橋主材、輔材、橫隔材、螺栓等。選定材料后,再對選定材料進行強度校核、穩定性校核。最終選定電纜橋各部分的材料。
3.4 基礎設計
基礎采用混凝土整體基礎。
電纜橋主材一端與基礎采用固定連接,焊接牢固。另一端與基礎采用絞接,即采用限位角鋼,限位角鋼與主材之間留有一定間隙,將電纜橋的水平位移和橫向位移限定在一定范圍內。
4.1 電纜橋的使用情況
目前在蘭州市區內,我公司已設計電纜橋6座,且全部投入運行,分別如下:
其中,以跨越大砂溝電纜橋最長,46米;以跨越大青溝的水掛莊變電所10kV出線電纜溝道工程敷設的電纜數量最多,21根。
4.2 電纜橋使用體會
[1]《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5-2003.
[2]《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50217-2007.
[3]《電纜載流量計算》JB/T10181.1~101818.6-2000.
[4]《電力電纜運行規程》DL/T1253-2013.
王周選(1964—),男,陜西岐山人,大學,高級工程師,營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