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晨
(莆田學院,福建 莆田 351100)
高校突發事件應對策略研究
陳 晨
(莆田學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對于我國高校突發事件的頻發,高校必須建立預防和應對突發事件的長效機制,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綜合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理能力,保障正常辦學和在校師生的安全穩定。
突發事件;預警;應急管理
隨著社會變革的深入,各種突發事件呈上升趨勢。高校作為傳播知識、培養高素質人才、服務社會、引領科技創新的主要陣地,也深受影響。2004年云南大學馬加爵殺人事件,2010年西安音樂學院藥家鑫撞人殺人事件,2012年臨沂大學群體腹瀉事件,2015年昆明醫科大學砍人事件等等……高校突發事件頻頻發生,形勢嚴峻。
高校突發事件是發生在校園內外的由本校師生員工實施或以其為侵害對象,涉及人員或財產重大損失的公共事件。[1]由于高校是人口高度密集地區,高校突發事件涉及的人員為思維活躍的師生,因此普遍具有突發性、蔓延性、危害性、敏感性、復雜性等特征。
(1)突發性:高校突發事件是通過一定契機誘發的,誘因具有偶然性和隱蔽性。因此事件在發生前沒有常規性規律可循,在突然爆發后,很難對事件的形成、發展、演變給出一個明確客觀的判斷和估量。
(2)蔓延性:隨著網絡的普及,大學生對外聯系廣泛,使得高校突發事件的信息傳播迅速,極易被加工、偽造,產生惡劣的社會影響。高校是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區,一旦突發事件,容易向周邊人群和社區蔓延,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導多個繼發事件。
(3)危害性:高校突發事件一旦發生,不僅會影響師生身心健康,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造成學校財產、 名譽上的損失和破壞;還極易被反動勢力利用和煽動,放大和加深危害的程度和范圍,對社會秩序、功能、環境與資源等造成破壞,威脅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發展。
(4)敏感性:高校大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和確立的過程。他們在心理和行為上往往表現得非常敏感、易沖動,一旦發生突發性事件,就會立即引起其關注,甚至卷進參與的漩渦。
(5)復雜性:造成高校突發事件的原因非常復雜,有自然因素造成的,也有人為因素造成的,還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突發事件。突發事件的發展過程也十分復雜,可能產生漣漪效應和裂變反應。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處理方式各不相同,涉及多個學科、部門、行業、領域等,導致了事件處理的復雜性[2]。
2.1 大學生安全意識薄弱
由于大學生接觸的社會環境較狹窄,涉世不深、閱歷較淺、理性思維能力、鑒別能力、自控能力不強,心理素質特別是抗擊突發性事件的心理和能力較弱,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危機意識。因此,在高校突發事件中,容易受到傷害。
2.2 高校應急信息管理落后
高校應急信息管理落后既有體制上的弊病,也有信息技術現代化進程緩慢的原因。目前高校應急信息管理基本上采用逐級管理、對上負責的體制,信息收集渠道不夠暢通,收集的信息分散、隨意性強、共享性低,信息隱報、緩報、漏報現象時有發生。各個部門信息系統相互分割,缺乏互通互連,難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無法滿足高校突發事件預測預警和綜合評估、研判的要求。
2.3 缺乏綜合評估和預測預警機制
高校突發事件種類繁多,有些是可以預測的,有些是無法避免的??梢酝ㄟ^各種預防機制減輕其危害。在這個階段尤其要注重風險評估工作,盡可能預測和事先考慮到在哪些地方會出現風險,針對特定的或者潛在的突發事件所做的各種應對準備工作。
2.4 無法應對日趨復雜的突發事件
造成高校突發事件的原因非常復雜,而大部分高?,F行的應急管理仍采用分部門的單一管理體制,即主要根據危機的類別由相應部門進行垂直管理,存在資源浪費、權力集中、協調困難、決策緩慢等問題。
3.1 加強公共安全和防范風險的意識教育
首先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推進公共安全教育進課堂,普及突發事件管理知識,注意從源頭上克服引發突發事件的根源,合理疏導、解決校園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增強師生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其次,要針對不同類型突發事件制定安全預案,并根據情況變化隨時對預案加以修改完善,就安全預案組織模擬演習和人員培訓,提高師生的避險救助能力。
3.2 建立突發事件信息管理機制
高校突發事件信息管理包含信息收集、信息上報、信息監測、信息發布、信息分析五個方面內容。高校突發事件的形成是一個復雜過程,在早期全面、準確收集有關信息是事件預測的關鍵。因此要積極拓寬信息收集渠道,利用舉報信箱、QQ、微信、校園論壇等平臺收集有效信息。加快高校信息系統現代化建設,提高信息絡監管技術。加強信息流通,形成制度化的信息通報和問責體制,杜絕謊報、漏報、隱報現象。建立監測網絡,消除有害信息,做好輿論引導工作,防范網絡謠言的產生。持續監控、追蹤網絡輿論發展過程,分析網絡輿論中的負面信息,確定問題根源,采取應急措施減輕負面影響。及時發布事實真相,降低公眾獲得信息的成本,公布突發事件救援工作的進展,消除師生的疑慮,穩定師生情緒,增強師生信心。
3.3 完善高校突發事件預警機制
完善預警機制,是危機干預的關鍵。高校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就是對高校潛在的突發事件及其負面影響進行預測,在預測的基礎上提出相關的應對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降低突發事件給高校帶來的影響和損失。預警機制由兩個方面組成:一是高校突發事件管理者對信息系統上報的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和總結,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好突發事件預測信息的統計、評估工作;二是根據預測,制定詳細的應急安全預案和應對措施,提前做好人力、物資準備。
3.4 健全應急管理體制
在經費配置上,高校應加大投入,配備一定的器材和設備。在組織機構上,高校應設立處置突發事件的領導小組和分工明確的救援隊伍,學校可以從宣傳部、保衛處、學工處、校醫院、心理咨詢中心等多個部門選拔專業人才,組建危機救援隊伍。在制度建設上,要實行垂直管理和協同管理相結合的制度,形成職責明確、規范有序的響應體制,實現資源共享、協同行動。同時,突發事件危機管理機構要注重整合相關部門救援力量和信息資源,有效地開展應急工作。
[1]曹靜.高校公共突發事件處置體制機制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9.
[2]馬賓. 大學生突發事件成因與預警機制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emergency response in Colleges
CHEN Chen
(Putian University, Putian Fujian 351100)
Frequent for emergencies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establish long-term mechanism to prevent and respond to emergencies,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level to respond to emergencies and emergency handling ability, guarantee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normal school and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Emergency; Early warn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K264.39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5.039
1672–7304(2016)05–0079–02
(責任編輯:張時瑋)
陳晨(1985-),女,福建莆田人,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