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曉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7)
認知語言學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沈 曉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7)
本文就認知語言學理論進行分析,之后探析認知語言學理論對大學階段英語課程閱讀教學的啟發,以期為后續關于英語學科以及閱讀教學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論上的參考依據,同時也為現今高等教育英語學科閱讀教學的良好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認知語言學;大學英語;閱讀教學
我國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針對高等教育英語學科頒布了相應的教學規定,“英語學科需要重視閱讀課,英語學科實施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將學生理解能力以及閱讀速度予以有效提高。”可以說閱讀教學已經成為了現今高等教育英語學科的重要教學內容。而發展閱讀教學也能夠促進英語學科盡早實現教學目標。
認知語言學理論(簡稱為CLT)起源于1989年,由美國教授Langacker提出,即自然語言理解以及產生相關過程的實際研究理論。在2000年英國研究學者費爾默將該理論內容予以更新,認為“認知語言具有一定的框架性,通過語言框架構架起學習者對于自然語言的最初認識,并在框架基礎上進行自然語言的深入性學習分析,框架可以由語言教學者自行設定。而無論是基于任何考慮的語言框架其功能均為將學習者帶入到自然語言的后續學習中”,此外隨著該理論的研究發展,我國的研究學者認為認知語言需要從語言材料以及語言學習任務和語言學習訓練三方面不斷研究發展。
2.1 啟發之閱讀材料良好選擇
其一,理解原則。即英語學科中閱讀教學實際選擇的大量材料需要學生能夠基本理解,在基本理解的基礎上實現深入性閱讀分析,對少部分不理解相關詞匯以及語句進行專研。當然英語學科教師也需要對“難度小”進行把控,過于簡單的材料可以摒棄,因為不具備難度的材料不能對學生實際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閱讀簡單材料僅僅是在浪費時間。總結來講理解原則是基于CLT進行閱讀材料選擇的基礎原則之一。
其二,廣泛原則。即英語學科中閱讀教學實際選擇的大量材料需要涉及多個方面。材料內容涉及方面眾多,當然增加點體育以及科學方面的材料更能夠促進英語學科眾多學生英語信息的廣泛掌握[1]。多層次以及多學科的材料則能夠促進學生在專業日常學習中獲得閱讀詞匯的增加以及理解方面的提高。總結來講廣泛原則也是基于CLT進行閱讀材料選擇的基礎原則之一。
其三,趣味原則。即英語學科中閱讀教學實際選擇的大量材料還需要具備較強的趣味性。可以說相較于中學小學教育雖然是高等教育,專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覺性以及主動性,但是如果教學過程乏味枯燥則即使是這些“大齡學生”也難免會感到難以適從。而關于學生興趣的閱讀材料則能夠將閱讀教學實際教學效率最大化提高。總結來講趣味原則也是基于CLT進行閱讀材料選擇的基礎原則之一。
其四,關聯原則。即英語學科中閱讀教學實際選擇的大量材料需要與教師閱讀教學計劃相關聯[2]。英語學科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前均有著一定的教學計劃,如初期階段以詞匯量增加為目的,而中期階段以語句深入性理解以及轉換為目的,因而英語學科教師就需要依據自身設定的閱讀教學相關計劃有針對性的選擇與之匹配的閱讀材料。而建立在關聯原則基礎上的材料選擇則更有利于教師實現教學目標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專業知識的較好發展。總結來講關聯原則也是基于CLT進行閱讀材料選擇的基礎原則之一。
2.2 啟發之閱讀任務良好設定
CLT對于大學英語在實際閱讀教學方面帶來的啟發除了體現在選擇相應的閱讀材料方面,還體現在設定閱讀任務方面。一般來講在實際選定相關閱讀材料之后,英語學科教師就需要切實考慮設定相應的閱讀任務,CLT認為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結構之后能夠實現自我閱讀的積極性調節以及積極性控制和積極性監視。因此英語學科教師可以依據選定材料以及教學大綱和相應教學計劃制定具備合理性以及挑戰性的相關教學任務,并鼓勵專業學生積極的配合教師完成設定的閱讀任務[3]。此外教師還需要對任務實際完成提前設定相應的評價方案。總結來講設定閱讀任務也是CLT對于英語閱讀帶來的啟發之一。
2.3 啟發之閱讀訓練有效開展
CLT認為閱讀從本質上講是文本與讀者之間心靈溝通,也是兩者之間的一種交互過程。在實際閱讀學習環節中專業學生更應該認識到英語該種語言的理解以及應用兩方面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而英語教師基于CLT則需要對專業學生閱讀訓練予以三方面有效開展:
其一,閱讀前訓練。英語教師基于CLT開展閱讀前訓練時,首先引導專業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實際預測,指導學生將閱讀材料予以較快的瀏覽,從而對整個閱讀材料大框架有一定了解;其次,指導專業學生對語篇之外的閱讀內容如圖表進行一定了解進而便于后續深入性閱讀;最后,教師需要將專業學生已有英語知識予以充分性的良好激活,進而幫助其實更好理解當前閱讀材料。此外英語學科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在大致理解基礎上對個別信息予以關注,尤其是需要對段落大意以及中心大意有著一定的識別。
其二,閱讀中訓練。英語教師基于CLT開展閱讀中訓練時,需要積極鼓勵專業學生自行依據設定閱讀任務有目的性以及有針對性的進行深入性的有效閱讀。鼓勵學生將自身的閱讀主動性以及自覺性調動起來。進而促使學生對閱讀背景知識有著深入性的理解同時對閱讀內容有著深入性分析研究,理清閱讀資料的層次,總結閱讀中自身理解上的難點。
其三,閱讀后訓練。英語教師基于CLT開展閱讀后訓練時,需要指導專業學生進行自我閱讀的完整評估以及有效監測。評估需要建立在準確以及真實基礎上,也就是說教師不會對其閱讀予以評估總結,作為高等教育中的專業學科學生對自身閱讀需要負起責任。評估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自身閱讀能力的實際提高,以及閱讀理解的良好發展。而有效監測即是將閱讀中發現的相關閱讀錯誤以及錯誤改正進行后續詳細記錄。并將有效監測在閱讀學習實際過程中長期保持下去。
綜上分析可知,CLT對于大學英語在實際閱讀教學方面不僅帶來了閱讀材料選擇方面的啟發,同時也對其設定閱讀任務以及開展閱讀訓練予以了一定的啟發。因此可以說CLT對大學英語在實際閱讀教學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
[1]黃菊華.認知語言學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發[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24:181-182.
[2]齊婉麗.探討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發[J].現代交際,2013,02:252-253.
[3]陳芳露,張彩霞.認知隱喻理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13,07:132-134.
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ory in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SHEN Xiao
(Guangdong foreign language arts Career Academ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7)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ory proceed analysis, after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o the stage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Teaching of reading inspired, in order for the follow-up studies on the subjects of English and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good also for today's higher edu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of reading teaching to give their own meager strength.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H0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5.135
1672–7304(2016)05–0272–02
(責任編輯:雷 君)
沈曉(1967-),女,廣東汕頭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