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云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及克服對策研究
李登云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文章在闡述高職學生體育教學中常見心理障礙的基礎上,對產生這種心理障礙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為如何克服這種障礙進行策略分析。
高職體育教學;心理障礙;克服策略
1.1 焦慮緊張心理障礙
焦慮是指人的自尊受到威脅之后產生的一種情緒性體驗,容易產生焦慮緊張心理障礙的人往往是一些容易提心吊膽、敏感、容易受驚的人[1]。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對于支撐跳躍課程,在這種焦慮緊張的心理障礙作用下,一些女同學盡管在教師的引導下去嘗試動作的練習,但因為緊張仍會放不開、動作練習變形,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完不成任務考核。
1.2 抑郁悲觀心理障礙
抑郁悲觀的心理障礙表現為面對體育課學生是苦悶的情緒。在這種苦悶情緒的影響下,學生會逐漸失去對學習乃至生活的興趣,對自己的發展失去希望,不利于個人的健康成長。
1.3 偏執逆反心理障礙
學生偏執逆反心理障礙主要表現在自身的敏感多疑、情緒暴躁、情緒不穩定等方面。具有偏執心理障礙的學生往往對自己的行為評價過高,對在現實生活中的挫敗感感覺過于敏感。
2.1 學生先天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缺陷
在個體差異問題上,一些學生不能對自己的過胖、偏瘦、矮小等生理缺陷問題形成正確的認識,在偏激的認識下會導致自己的心理失衡發展,或者導致個人的自暴自棄,由此為個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心理負擔,不利健全人格的形成。還有一些學生缺乏對自身的正確認識,對自我評價過高,由此產生了自負自大的不良情緒,在體育課堂上的表現為學生的自私自利、不善溝通、不懂得團結合作等。
2.2 學生性格中的不良因素影響
一個人的性格對他的行為會產生支配的作用。高職學生的心理發展處于斷乳發展階段,出現的心理沖突問題較多,在學習和生活上的情緒起伏較大。比如在體育課堂上,有的學生愛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表現自己,但遇到一些力不從心的體育動作時,又為了“愛面子”硬撐去做,結果沒有獲得好的動作表現效果,進而導致心理障礙。
2.3 周圍環境對高職生心理障礙產生的影響
第一,社會環境。隨著經濟的發展,學生受到各種價值觀的沖突和影響,導致學生不知道怎么處理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在不健康心理和價值觀的誘導下,學生會因為迷茫而產生一種嚴重的心理錯位。第二,家庭環境。家庭環境也指家長對孩子的期盼方面,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導致孩子體育學習存在較大的心理負擔,由此導致學生出現體育學習心理障礙。第三,學校環境。一些學校為了追求評獎評優,往往會為了文化課的分數減少體育課在所有課程中應有的比例。
2.4 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不高
現階段,有一些學生的身體素質不高,由此導致他們在具體的高職體育課程訓練中不能充分進行體育訓練,對于一些動作不能獨立完成,在跑跳投擲等方面和身體素質良好的同學存在較大的差距。
2.5 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意志力不堅定
現代的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都是被嬌生慣養,他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以及自身的意志力不夠,缺乏勇于挑戰自己和堅持不懈的優良精神品質。而體育活動鍛煉往往是需要學生具有堅定的意志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由此導致一些嬌生慣養習慣的學生在具體的高職體育學習中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問題,集中表現為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難退縮等。
2.6 在體育課堂上學生原有失敗經歷情景再現
對于大多數的高職學生來講,他們對體育產生的心理障礙都是來源于內心,包括一些之前在體育運動中發生過的創傷體驗,這種以往的創傷體驗會對學生的體育學習產生嚴重的心理陰影。由此導致這些學生在面對 同樣的體育活動練習時,就會產生一種恐懼的心理,在這種恐懼心理的彌漫下很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問題。
3.1 克服學生體育運動的消極心理
從心理學角度上看,一個人的活動目的越明確,在這種活動指導下產生的意志力就越堅強,從而能夠更好地激發人的行為。由此可見,經常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體育運動教育,能夠加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知,進而使得學生在面臨體育運動障礙和困難的時候,仍有一種堅定不移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內驅動力。在這種強烈動機的帶動下,學生會對體育鍛煉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面臨運動困難的時候就能夠勇敢面對。
3.2 克服學生體育鍛煉的自卑感
第一,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適當地激勵,采用口頭表揚的方式增強學生對體育知識學習的信心,加強學生對自我的重新認知,幫助學生充分發掘自己的運動潛力,從而獲得成功。第二,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多使用一些幽默性的語言,利用這些語言活躍體育課堂的氣氛,減少學生學習的枯燥,提升學生的信心。
3.3 幫助學生克服體育學習的恐懼
第一,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在業余時間加強對個人素質的提升訓練,以身作則,將體育運動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每位學生,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夠以良好、積極的心態參與到體育運動鍛煉中。第二,教師要精心設置體育課程教學的內容,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的體育學習。第三,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團結及合作,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第四,教師要正確看待體育運動心理障礙的學生,對他們適當地降低體育運動的考核標準,并在他們進行體育運動時采用適當的保護措施,輔助他們順利完成體育運動動作。
3.4 建立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
第一,老師上課要保持自身的活力,要具有良好的親和力。對于失去體育學習興趣的學生教師要有耐心引導這些學生重新熱愛體育的學習。第二,教師要關心熱愛每一名學生,對學生的個性和自尊心進行充分的尊重,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比如對于一些逞強愛面子的學生,教師應該以自己真誠、認真的態度來感染這些學生。對于一些學習信心不足的學生,教師可以提高自己講課的語調,進一步加強對課堂氣氛的活躍。
在體育教育實踐活動中,仍存在由于體育教學開展不當引發的學生心理障礙問題。為此,高職體育課堂教學的內容、方式、手段等需要教育人員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從而緩解、減少學生的體育運動心理障礙。
[1]盧軍清. 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因素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0,07:159+140.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barrier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Colleges
LI Deng-yun
(Gansu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Lanzhou Gansu 730050)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the common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of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is kind of mental disorder, and analyzes how to overcome this obstacle.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barriers; Overcoming strategies
G807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5.208
1672–7304(2016)05–0421–02
(責任編輯:施 芮)
李登云(1977-),男,甘肅通渭人,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