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才 姚莉芳
(永興場完全小學 湖南瀘溪 416108)
返璞歸真,寓教于樂
——關于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楊正才 姚莉芳
(永興場完全小學 湖南瀘溪 416108)
小學作文教學是孩子們一生中學會習作乃至創作的啟蒙階段,尤為重要。而如今的小學作文教學成了老師和學生的一大難題,特別是農村孩子,閱讀量少,表達力差。老師難教,學生難學,導致只要一提到作文就頭疼。所以,學習興趣在作文教學中就顯得尤其重要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學生對于寫作的學習興趣,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本文將在觀察——說話——寫話——分享四個教學環節中闡述關于農村小學生寫作興趣培養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由“要我寫”變為“我要寫”。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學習興趣
新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是一項創造性、實踐性很強的活動。
然而,農村的小學生往往對寫作缺乏興趣,語言枯燥不具體,題材千篇一律,不能表達學生的真情實感,作文生搬硬套,不能靈活運用所積累的知識。在農村學校,語文教學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教材的文本分析上,而作文教學的時間就相對少了,同時在作文教學上,還存在這樣的現象:重“理”輕“情”,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不注意激發學生情感,不注意引導學生滿腔熱情地去注意、去觀察周圍的生活,把作文看成是一種詞句的應用技巧,習作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也愈拉愈大,使作文教學一天天走向形式主義。
但農村孩子接觸自然的機會多,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習作素材同樣源自生活。農村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山水之間,活動于田間地頭,每天都能看到花鳥魚蟲等動、植物,對這些動、植物的生長環境以及生活習性較為熟悉。當以動物或植物為寫作題材時,他們自然較城里孩子有更多的材料可選。如要求以“寫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為題材,農村孩子就能隨意抓一只螞蟻來進行觀察。而城里孩子沒有這樣的生活環境,寫這種類型的作文,就不像農村孩子這樣得心應手了。
都說興趣即獲得知識的第一步[1],對寫作有興趣,才能愛上寫作。而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要靠方法:①多找孩子寫作的閃光點夸一夸;②讓孩子多讀課外書;③讓他更多地接觸大自然,返璞歸真,回歸生活。從而讓他們都有想要表達的欲望,促使他們動手去寫。
“寓教于樂。”顧名思義是把教育寄予在樂趣和興趣里,讓學生在樂中學,在樂中做,讓學生處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中獲得知識。針對老師和學生們對作文的畏難情緒以及賀拉斯提出的“寓教于樂”的觀點,我們在作文教學方法上做了如下探索:把作文教學分為觀察——說話——寫話——分享四個環節,其中的每個環節都非常注重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
“說話”,不是指說零碎的話,或是簡單的問答。它是讓學生即時即景準確、周密、有條理的說整段話。學生有了感受,就要引導他運用口頭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在學生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觀察之后,要讓其通過課堂上說話的形式獲得一種語言上的暢快感,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獨特的見解說出來。在表達中不說套話、空話、假話;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觀察,自己的真情實感;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表達的內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見所聞,說出有自己特色的語言。
學生在說話中表達的是他們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受、認識和態度,我們老師應在講評中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并能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其語言中所流露出對真、善、美的真情實感,以此來喚醒、影響更多的學生,以提高他們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的自覺性。如:突然從樓梯口傳來噼哩啪啦的腳步聲,像個小孩在放鞭炮一樣。我扭頭一看,原來是四(1)班的同學過來排隊取飯了。楊車第一個沖進教室,在講臺上站住了。他一手拿碗一手擦汗,晃了晃腦袋,口里不停地喘著粗氣。他個子不高,留著平頭,一雙大眼睛閃閃發亮。——《排隊》
我家的小白兔多可愛啊!它的全身長著雪白的細毛,跑起來就像一條潔白的紗巾在狂風中飄舞。它的嘴唇裂成三瓣,像個含苞待放的花蕾。那紅色的小眼睛像會發光的小紅珠似的,顯得特別機靈。往上豎起的長耳朵難道是專門長給人抓的?……——《小白兔》
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中表達欲望得以激發,他們都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我手寫我口,我口表我心。”舒暢地表達了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在心里獲得一種無限的暢快感。
說話的形式應靈活多樣。一是啟發想象、各抒己見——教師彈出一顆煙頭讓學生想象:“好似一顆流星劃過天空”“猶如螢火蟲飛進草叢”二是同桌交流,分組演說;三是集體比賽,表彰先進。通過多種形式的說話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找到表達的暢快!
通過寫話提高自我的寫作能力,同時讓自我的作文能力得到提升。能夠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學生自然而然地會從中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滿足感和美感的熏陶。真切地把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對生命的呵護、對愛的領悟和自己心靈得到的凈化表達出來。
如學生的作文中這樣寫道:“我站在女生宿舍外那棵花團錦簇的百日紅下盡情地感受著雨中校園的美。天空中下著小雨,隨風漂浮的雨霧像是在歡慶這樣難得的清閑時光,雨絲灑落在樹上、地上、瓦背上,無聲無息。樹上的葉子淡綠淡綠的,一陣風吹來,樹葉給地上鋪了一層綠色的地毯,小草在花壇中跳舞。花樹上掉下一片片粉紅色的花瓣,裝點著這雨中的校園。”這是學生自己從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受中得到的真情實感,更容易拉近讀者與生活的距離。
還有學生在寫自己幫母雞孵小雞時觀察到的事情:“哇!它竟然在里面啄殼。這個橢圓的雞蛋在我手中顫動,它多么渴望能夠早點兒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幾個小時過去了,喲!那只小雞仔在殼里啄得更厲害了。過了一會兒,那個雞蛋終于被啄了一個小洞。那個小家伙在殼里尖叫著,在里面動了動。雖然說那只是一團黑,但是那卻是一個新的生命。”把自己觀察到的真實事物完整地寫了出來,讓學生獲得一種自我的滿足感。從幫忙孵小雞的細致觀察中流露出對生命的呵護。
再如:“過了一會兒,從火坑里傳出一股糍粑的香味。媽媽就把糍粑拿起來,放在手里,啪啪地拍一拍,又用嘴輕輕地吹一吹,遞給我說:‘小心燙’。”從媽媽簡短的動作和話語描寫中,小作者領悟到了母愛的溫馨,也找到了近乎白描的表達技巧。
“我蹲在家門前,閉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氣。一陣涼風吹過我的臉,像媽媽的手撫摸著我。涼風似乎吵醒了正在睡覺的小草,小草伸伸腰,搖搖頭,好像在說:‘真舒服!’天空中的月亮像小船在水中流淌。星星圍繞著月亮姑娘講故事。水田里出現了月亮姑娘和星星的倒影。青蛙在水田‘呱呱’地叫著,像在說著什么高興的事一樣,狗在田崗上‘汪汪汪汪’地嚷著,似乎在說:‘別跑別跑。’遠處的樹木被月亮姑娘染上了一層白霜,小鳥在樹林吵鬧著,山是黑乎乎的一座連著一座,一點也看不清楚,仿佛被一面巨大的黑幕籠罩了。每座山,像彎彎曲曲的蛇。”這是學生對鄉村夜晚的描寫,也是學生在和大自然的交談,使他們在美的熏陶下得到了心靈的凈化。
分享能帶給人們精神上的充實與快樂,分享是一種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獲高于常人幾倍的快樂。分享就似一種催化劑,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與快樂。所以,在學生有了自己的觀察,對事物有了自己的見解,能夠完整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了以后,就應該通過出班級作文集、給習作編輯室投稿和參加各類寫作競賽等各種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由“要我寫”變為“我要寫”,真正地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當學生的作品在公開刊物上成功發表的時候,學生的心里會獲得一種強烈的喜悅感和成功的快樂感,從而更進一步激發其寫作興趣。
如:當學生的習作《一塊錢》在作文競賽中獲得優異的名次的時候,學生的內心是激動的,是無比開心的。從而更加激發起他繼續寫作的欲望,讓寫作變成一件不再覺得有困難的事,愿意寫,喜歡寫。還有一個學生的習作《我的自傳》也在競賽中獲得了很好的成績,習作通過俏皮的表達方式和真切的感受寫出了一個鬼靈精怪的自己。當學生的習作發表于《全國優秀作文》時,他們的那種成功的喜悅感被完全激發了出來,更加堅定了對寫作的興趣。
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的興趣,寫作當然也不例外。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知識的學習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事,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到的才能夠靈活地運用。在寫作中,興趣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了興趣才會覺得寫作是一件樂事,才會去享受寫作的樂趣。
雖然作文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是令人頭疼的事情,但是只要注意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培養興趣、激發表達欲望、促使其動手寫作,教師就不再會感覺到作文難教,學生也不會覺得作文難寫了。孔子在《論語·雍也》中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2]更體現了“樂”字在學習和寫作中的重要性。返璞歸真,尋找童趣,我們力求讓學生在樂中做,在樂中學,在樂中寫,在樂中去感悟。
[1]李 輝.興趣是最好的老師[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86~88.
[2]徐志剛.論語通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69.
G633.34
A
1004-7344(2016)33-0038-02
省教育廳基金課題(XJK013CZXX053),子課題貧困地區農村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研究(Yxc2014008)。
2016-11-14
楊正才(1967-),男,湖南瀘溪人,高級教師,本科,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