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內隱學習理論指導下的生物概念教學
劉剛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省遼源市 136201)
在進行生物概念教學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對概念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生直接進行死記硬背,這種生物概念教學方式非常落后,不利于生物課堂教學的改革發展和創新。內隱學習理論就是在更深的層次對人們學習的內隱知識以及外顯知識轉化過程的說明。在生物概念教學的時候,良好的利用內隱學習理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簡化教師傳授生物概念的過程,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們能夠充分利用所學的概念進行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逐漸形成非常完善的知識體系和世界觀。
內隱學習理論;指導;生物;概念教學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會獲取很多的信息,有些信息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獲得并記憶的,而且人們在無意識狀態下記憶的事物會比有意識記住的事物多的多,這些多獲取的信息在腦中加工和利用,就是指內隱學習。比如說,孩子并不了解母語的語法和發音標準,但是卻能夠良好的使用母語進行與人溝通,這就是內隱學習在日常的表現。現代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促使更多的知識加入到生物學教材之中,這些新技術理論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本篇文章就是針對內隱學習理論指導下的生物概念教學進行分析和討論,并加以闡述,希望對生物概念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通過對一些學者的文獻進行研究發現,在進行非常復雜的任務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具有良好的知識理論基礎,這樣才能夠促使外顯知識體系逐漸完善。這樣一來,就說明如果想要使生物概念的教學效果和質量達到最佳,就應該堅持內隱學習理論的指導,并將外顯學習進行有機結合。所以,教師在進行生物概念教學的時候,應安排學生們進行任務情景操作,進行內隱學習,再通過后期的總結性分析,使學生們得到外顯知識學習。比如說,在對完全花以及不完全花的概念進行講解以前,教師安排學生們對白菜、櫻桃等的花進行解剖?;蛘咴趯W習生態系統概念的時候,讓學生們對河流或者山坡進行觀察,并要求學生們給出其中物種之間的內在和外在聯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就能夠通過發散思維,運用自己的思想對生態系統的概念進行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知,明白它們的存在和聯系形成一個生態系統。比如說池塘中的植物是生產者,魚、蝦等是不同層次的消費者,細菌、真菌為分解者,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生物群落。陽光、水分和氧氣等為有機環境,而且其能夠與生物進行物質交換,進而形成池塘生態系統。
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在進入課堂之前,其頭腦中有著大量的緘默知識,這些知識是學生在其所生活的環境中通過內隱學習獲得的。要建構科學的概念,教師就要對學生帶入課堂中的緘默知識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了解學生在哪些問題上存在錯誤概念。這些知識可能對于理解教師所教的內容有幫助,但更有可能阻礙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在生活中獲得的非科學的概念往往會和新概念相沖突。教師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將學生的頭腦當成一塊白板,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學生可能把老師教的科學概念記住了并保存在自己的頭腦中,但實際運用時還是原有的錯誤緘默知識,因為影響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是緘默知識,這樣緘默知識和顯性知識就會存在一種平行關系,就不會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學生緘默知識的顯性化是一種語言化、符號化的過程,是一種自我反思的過程。對此,教師應力圖使教學過程成為一種師生雙方以及同學之間真誠的自由對話過程,堅決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教師應該多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對話,積極參與學生對話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努力挖掘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并加以表達,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已有觀念,讓學生暴露出錯誤概念。教師還要重視學生的自我對話,這是學生自我對過去所沉積的經驗、思想的反思性理解,是一種內省活動。它能促使學生個體通過意志努力,把注意焦點集中到微弱的緘默知識上,使之顯性化。但因它是一種內在的思維活動而經常被忽視,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自我對話的作用,給予學生充分的自我反思的時間與機會。在對話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安全感和舒適感,讓學生能夠自由表達其真實的想法,捕捉和揭示在互動過程中產生的緘默知識。
教師需要對學生們心中的錯誤概念進行了解,并針對這種情況想方設法的將學生心中的錯誤概念進行轉換,逐漸使學生們心中的錯誤概念成為科學正確的概念,但是怎樣才能夠切實有效的將這些錯誤概念進行轉化成為教師首要考慮的問題,單純的通過口述是行不通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加強學生內隱學習的運用,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內隱學習。只有在實踐性、激勵性的情境中,在學生的前概念與科學概念的激烈碰撞中,才能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沖突,實現由前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變。在生物學教學中,一般可以通過探究性實驗來引發和解決認知沖突,重建科學的生物學概念。
掌握基本概念并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可以說是生物學教學的宗旨與目的,然而在教學中,經常發現學生雖然會背誦某一概念,但當要求用這些概念解決實際問題時,他們熟記于心的知識卻不能發揮作用。而從會背誦概念向概念的運用轉化的最重要教學條件是在相似的情境和不同的情境中練習,即變式練習。練習是內隱學習的重要環節,練習有利于基礎概念的自如運用,有利于學生掌握內在規則并遷移到新的內容中。但不是指機械性、重復性過強的練習,而是各種條件下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意義的練習。
合上文所言,我們能夠了解到,內隱學習理論指導下的生物概念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都有所提高,而且利用內隱學習理論還能夠讓教師發現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錯誤所在,通過師生互動教學,發現學生的錯誤理解,進而加以糾正和講解,使學生對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行重新構建,并逐漸完善,將其中錯誤的概念進行去除,進而逐漸形成非常科學正確的知識體系。而且在進行生物概念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也能夠對自身掌握的知識正確性進行有效的判斷,使其能夠非常積極主動的對概念進行重新建設,提高自身的知識掌握水平。另外,運用內隱學習理論還可以促使學生們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變換運用,對知識概念并不再進行死記硬背,而且通過一些情景聯系,對知識概念進行扎實的掌握,從而提高生物概念教學的效果。
[1]郭秀艷.內隱學習——一種不知不覺的學習[J].教育科學,2003,19(06):41.
[2]郭秀艷.內隱學習對技能類教學的啟示[J].心理學發展與教育,2004(01):87.
[3]徐大真.內隱記憶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論述[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0,20(03):49.
[4]李偉.中學生物課程與教學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G633.91
A
1004-7344(2016)33-0046-01
20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