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熹
森林蟲害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鄧熹
(湖南省長沙市周南中學 410008)
有著“地球之肺”美譽的森林對于地球生態良性循環有著重要的作用,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資源,加強對森林的保護和管理是全社會的責任。其中,防止蟲害是森林保護的有效途徑,也是廣大林業工作者及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要工作。本文將就森林蟲害的常見問題入手,有針對性的分析應對措施,以期對我國林業保護事業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森林保護;森林蟲害;蟲害防治
在森林種植過程中,常常會受到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響,如蟲害、砍伐、洪澇、干旱等等,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森林蟲害,如果病蟲害發生,會給森林帶來極大的影響,甚至會出現滅頂之災。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加強森林病蟲害的防治。
近年來,隨著森林蟲害蠶食的森林面積越來越大,其所帶來的環境次生傷害也屢有發生,人們日益認識到森林保護的重要性。由于森林面積拓展早期多采用單一樹種人工造林的形式,純種林木大量聚集,病蟲害發生率大大提升,森林蟲害面積隨之激增。
目前,最為常見的森病蟲害常見問題有:
1.1 蟲害種類多樣性增多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等貨運形式的日益發達,各地經濟貿易往來頻次增加,病蟲害也已蟲卵等形式在貿易過程中完成了地點遷移,在貿易雙方地點擴散。改革開放以前,松毛蟲、天牛、楊扇舟蛾等物種是病蟲害高發種類,對我國林業發展造成了巨大危害。針對這些物種,我國林業工作者開發了大量防止病蟲害侵襲的藥品,并由此得到較好控制。然而,隨著蟲害在貿易過程中的大量擴散,多樣化的森林病蟲害逐漸爆發,由于防治手段跟不上蟲害多樣化爆發的進程,導致外地蟲害大量破壞當地植被,甚至出現了當地從未出現過的物種導致的病蟲害,大大阻礙著林業保護事業發展。
1.2 蟲害潛在威脅性增強
隨著森林蟲害面積的不斷增加、外來蟲害物種結構的不斷復雜,一旦爆發外來蟲害物種危害,由于缺少天敵制約、防止措施無法及時到位,防治難度將大大增加。同時,由于森林地域獨特性,人口密度低,檢測難度大,監測預報準確度無法保證,外地物種蟲害一旦爆發,多有時間快、規模大、頑固難治等特點,繁殖能力強的蟲害可以在短時間內遍布整個森林,造成大面積爆發,徹底消除的難度性極大,二次甚至多次爆發的幾率較大,潛在威脅性強。
在森林蟲害的防治工作中,由于蟲害種類多、災害類型復雜、多以疊加式形態爆發,發生時往往存在連續性與偶發性,與實際環境中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征、防治工作情況等因素有著不同程度的關聯性,因此,不同的森林蟲害應按實際情況分析評估,采用最合適的防治方法,有針對性的展開森林蟲害防治工作。
目前,最常見的森林蟲害防治途徑有以下兩種:
2.1 微生物防治法
在防治工作中,林業部門可采用微生物防治法,利用細菌、真菌、病毒等害蟲致病微生物使害蟲因病而亡,達到大量殺除森林蟲害的目的。這一做法的優點有人力占用小、殺蟲效果強等。不過,病蟲害因微生物致病死亡后,會導致軀干變軟,身體液化,體內組織流出褐黃色粘液,最終腐爛變臭,對森林環境空氣質量有一定影響。
目前,常見的有效殺蟲微生物有蘇云金桿菌、蟲霉菌、自僵菌、綠僵菌、顆粒體病毒、毛蟲質型多交體病毒、赤僵菌等。采用科學方法正確選擇最合適的微生物類型,不僅可以廣泛大面積的防治森林蟲害,更可以有選擇性的保護對森林有益的昆蟲,在森林蟲害的防治工作中逐漸得到認可,應用十分廣泛。
2.2 益蟲防治法
除了微生物防治法之外,還可利用有益昆蟲進行防治工作。防治工作開展之前,工作人員需針對害蟲種類展開詳細的研究調查,掌握森林害蟲的天敵昆蟲特點,研究害蟲在森林中的發展規律,有的放矢引進益蟲種蟲進行人工馴化增殖,為天敵昆蟲提供必要的生存條件,制造良好的越冬巢穴,提升其冬季存活率,建立健康科學的生物鏈,確保森林整體生態環境的穩定和諧,將益蟲數量控制在可控范圍內,從而降低害蟲數量,抵抗重大蟲害。
2.3 建立起森林蟲害防治系統
利用森林蟲害防治系統可以有效協調好林業部門之間的關系,提升森林蟲害防治成效,及時引進先進的技術防治措施,完善現有的森林檢疫系統,利用涂環、噴霧、物理防治法來防治森林病蟲害,除了可以采用傳統的技術之外,還可以應用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來防治森林蟲害,建立起一種集齊管理、監測、預報、應用的綜合性防治體系,根據不同類型森林蟲害問題制定出完善的解決措施,提升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成效。此外,采用營林技術來提高樹木的抵抗力,結合不同地區的環境特點進行植樹造林,因地制宜地種植不同品種的樹木,提高森林抗蟲害能力,有效減少森林蟲害。通過人工造林來提高樹木的存活率,種植多種類的樹木,根據樹木種類特點和地理優勢進行選擇種植,形成不同混交方式的混交林,設置隔離帶來阻礙害蟲的遷移,減少害蟲的食物來源,豐富樹木的種類,增加了生態系統的復雜性。
森林資源的保護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長遠意義,作為新時代的森林保護工作者,必須跟緊時代發展,積極學習新型森林蟲害防治方法,努力提升自身專業水平,提升森林蟲害防治成效,保護我國有限的森林資源,保證森林灌木的永續生長,為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打下良好基礎,做出長足貢獻。
[1]劉敏,潘布陽,喻錦繡,陳良昌.湖南省馬尾松毛蟲災害與松林林分狀況的關系[J].中國森林病蟲,2011(05).
[2]云麗麗,欒慶書,金若忠,孫良巖.遼西地區油松毛蟲遙感監測的研究[J].防護林科技,2010(02).
[3]徐光余,徐文,方思愛,張俊.馬尾松毛蟲發生為害與林相之間的關系[J].河北農業科學,2008(10).
[4]曾兵兵,張曉麗,路常寬,畢華明,朱鳳恩.森林病蟲害遙感監測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森林病蟲,2008(02).
S763
A
1004-7344(2016)33-0332-01
201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