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新征,郭修志
(海河水利委員會引灤工程管理局,天津 300393)
?
引灤供水區域構建水權轉讓機制的思考
仇新征,郭修志
(海河水利委員會引灤工程管理局,天津300393)
摘 要:構建水權轉讓機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化配置水資源的重要途徑,是現代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障引灤工程能夠長期良好運行,促進引灤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需要在已有水量對沖優化調度工作的實踐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經濟在國家宏觀調控下配置水資源的基礎作用,在引灤供水區域推進和建立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水權轉讓機制。
關鍵詞:引灤;水權轉讓;機制
引灤樞紐工程坐落在河北省遷西縣境內的灤河干流上,承擔著開發利用灤河水資源、跨流域向天津、唐山兩市供水和灤河下游防洪任務,是集工業和城市供水、防洪、生態與環境保護、農業灌溉、發電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水利工程群。工程投入運行30多年來,大大緩和及改善了津、唐兩市供水狀況,控制了地面沉降,改善了市區排水及衛生環境,促進了生產,并間接改善了首都北京的供水情況,綜合經濟及社會效益顯著。
近年來,灤河流域及津、唐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水資源需求量不斷增長,加之各種自然、人為因素影響,造成水資源短缺、水質惡化、用水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讓有限的引灤水資源在市場經濟模式中得到最優配置并產生出巨大的綜合效益,是引灤工程各管理單位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為此,各有關單位根據水量供需情況,通過協商3次實施潘家口、大黑汀和桃林口水庫聯合供水調度,置換津、唐兩市引灤指標水量,保障城市用水安全。2014年,為應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通水對引灤供水工作的重大影響,海委引灤工程管理局在原先水資源優化調度工作的基礎
2.1符合水利發展改革方向
水權轉讓是開展水量對沖調度,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權轉讓制度建設。從2005年起,國家經濟體制改革指導意見、2011年中央1號文件、2012年國務院3號文件、黨的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講話等都對水權制度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2014年水利部印發了《水利部關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關于開展水權試點工作的通知》,對建立健全水權制度和水價機制提出了明確和具體要求;同年7月召開水權試點工作啟動會,計劃在全國七省市開展探索跨省市、跨流域及流域上下游等多種形式的水權交易試點工作,為全面推進水權制度建設提供經驗借鑒和示范。
2.2有利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引灤水資源優化配置目標是在滿足津、唐兩市正常供水的情況下,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布局,依托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引灤工程,統籌設計由潮河、灤河、白洋淀等天然河流湖泊,南水北調、密云、潘家口等調水工程與水庫組成的水系連通工程,建立和完善引灤、引江水資源聯合配置和調度機制。在不改變津、唐兩市現有引灤分配指標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分水原則的基礎上,堅持“以多補少、風險共擔、效益共享”的原則,以水權轉讓的方式在京津冀地區合理調配引灤、引江供水量。
2.3有助于提高用水效率
不同類型用水的需水量和用水效率不同,且需水量隨著用水效率的改變進行動態變化。在節水的基礎上促進水資源從低效益的用途向高效益的用途轉移,能夠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緩解區域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因此,在確保糧食安全、穩定農業發展的前提下,為適應國家經濟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推動水資源向低污染、高效率產業轉移。構建引灤水權轉讓機制有利于建立節水防污型社會,首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提高工業用水保證率,充分考慮生態系統的基本用水,保障農業用水的基本要求,進一步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充分發揮引灤水資源的綜合效益。
3.1積極培育水權交易市場
為切實推進引灤水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需按照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引灤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通過建立合理、公平的水權交易制度,實現區域內水資源使用權的流轉,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當前,引灤水資源采用計劃方式實施水量配置和供水調度,存在利用效率低、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因此,在不改變引灤水量分配原則的前提下,建立水權交易制度進行市場運作是引灤工程實施水量對沖調度、實現引灤水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途徑和必然需要。既采用計劃配置和計劃調度以常規水量配置方式保證供水區域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也采用市場配置和市場調度等水權交易方式實現引灤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2制定合理的水權轉讓費
水權轉讓費是指所轉讓水權的價格和相關補償,是實現引灤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引灤工程是以供水為主兼顧防洪的大型水利工程群,供水收入是否能夠及時、足額、均衡的收取是工程實現長期穩定發揮效益的關鍵。因此,運用市場機制,遵循市場交易的基本準則,建立合理的引灤水權轉讓費形成和調整機制,能真正全面地反映水資源的緊缺程度和供求關系,有利于規范用水次序、加強計劃用水,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水權轉讓費的確定應考慮引灤工程的建設、更新改造和運行維護,提高供水保障率的成本補償,轉讓年限,供水工程水價以及相關費用等多種因素,其最低限額不低于對占用的等量水源和相關工程設施進行等效替代的費用,以確保工程長期穩定運行,實現引灤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
3.3完善相關政策法規體系
水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建立有關水權管理、配置、交易和水價的政策法規體系為保障,需要綜合利用行政、法律、經濟等多種手段,因地因時制宜,促進水權轉讓,利用市場機制的作用合理配置水資源。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后,在海河流域形成了覆蓋京津冀地區的整體供水網絡。引灤工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配合運用,為引灤、引江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高效利用提供了調度平臺。京津冀協同戰略的制定和出臺也為引灤水和引江水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調度,實現水量對沖和優化配置提供了政策支持。
保障引灤水資源優化配置模式能夠長期良好運行,促進引灤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應在不改變津、唐兩市現行引灤分配指標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分水原則的基礎上,構建基于政府管理和市場交易相配合的水資源配置模式,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作用,建立水權轉讓機制,確定合理的引灤水權轉讓費用價格標準,深入研究引灤指標水量轉讓的條件、原則和程序,切實加強對沖調度的監督和管理,制定和批準適應引灤水資源管理現狀的水權轉讓管理辦法和工作程序。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28(2016)03-0011-02
DOI:10.3969/j.issn.1004-7328.2016.03.004
收稿日期:2016—04—25
作者簡介:仇新征(1978—),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工作。上,進一步提出了水量對沖平衡理念,力爭在京津冀地區水資源統一調度的平臺上實現引灤、引江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