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水信息·
農業水價改革將從三環節推進
在國新辦29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就《農田水利條例(草案)》的制定情況做了簡要介紹。
“我國已初步建成較為完備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2.39億畝增加到9.68億畝。”田學斌說,“但目前農田水利建設的組織發動、建設投入、規劃統籌、運行維護、用水管理等制度還不健全,立法缺位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田水利建設長效機制的形成。”
《農田水利條例(草案)》將建管并重作為發展農田水利基本的原則:明確了管護主體,大中型骨干農田水利工程由專業組織管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通過明晰產權來落實管護主體;新建工程按照“先建機制、后建工程”落實管護主體。通過進一步明晰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管理權、使用權和經營權,推行“兩證一書一臺賬”的制度來明確各方的管護責任。按照國家財政適當補助,水費計提以及工程所有者、使用者分攤的方式,建立管護經費的合理負擔機制。進一步健全農村水利基層服務組織和服務體系,發揮基層水利服務機構的監督和管理的作用,培育和提高社會化的專業服務隊伍。
針對農業水價下一步的改革,水利部農村水利司司長王愛國認為要抓好3個環節:①加快完善灌排設施,配備完善計量設施,為實行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奠定基礎;②形成合理水價機制,按照分級分類的原則,既有利于促進農業節水,又能合理保障種糧等重要農產品用水的需求,同時總體上還不增加農民負擔;③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促進合理用水、科學用水、節約用水。
(摘自2016年5月4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