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憲韶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天津 300170)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深入推進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
任憲韶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天津300170)
摘 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水土保持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目前,海河流域生態環境脆弱,風沙危害嚴重,水土流失治理進程仍然滯后,人為水土流失仍然嚴重。為此,海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要按照“十三五”規劃要求,站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高度,創新防治理念和思路,通過實現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維護,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關鍵詞:綠色發展;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海河流域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屆“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九屆“中國水周”。今年“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是“水與就業”,“中國水周”的宣傳主題為“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念、新論斷。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其中“綠色”跟水土保持密切相關。水土保持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戰略選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但現階段其發展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以及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等新要求還不能完全適應,與廣大人民群眾對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的新期待還有一定差距,水土流失依然是我國當前面臨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海河流域目前仍有近8萬km2水土流失面積,生態環境脆弱,風沙危害嚴重,水土流失治理進程仍然滯后,人為水土流失仍然嚴重。
進入21世紀以來,海河流域各地水土保持部門積極貫徹中央水利工作方針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深入落實“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針,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主線,全面開展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作,在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和水土保持監測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和保護當地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此,海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要按照“十三五”規劃要求,站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高度,創新防治理念和思路,通過實現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維護,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規模頻繁的生產建設活動擾動地表、破壞植被,造成了嚴重的人為水土流失,對生態環境構成巨大壓力,開展水土保持監督執法是化解經濟建設與水土資源保護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作為流域管理機構,我們要積極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賦予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職責,以落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為目標,提高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加大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力度,對違反水土保持法律制度、造成嚴重損害的生產建設單位要依法懲處,有效控制人為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加強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制度建設,明確有關省、市、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責任;由以往宣傳式督查向執法式督查轉變,創新督查方法,分類別、有重點、有內容地進行督查;加大相關制度落實情況的督查力度,強化對水土保持監理、監測等技術服務單位的監管;通過事先告知、現場督查、約談、集中辦公等多種方式,對水利部新批準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進行全過程監管。要提高監督檢查覆蓋面,強化督查意見的跟蹤落實,實現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常態化、規范化、高效化。
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多為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群眾貧困的地區,水土保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要以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為抓手,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京津風沙源區、首都水資源區、太行山革命老區、平原風沙區等重點區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促進貧困地區、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生態可持續發展,逐步縮小與其他地區的差距。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進行綜合治理,改善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維護和提高水土保持功能,改善生態環境,逐步建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水土保持綜合體系,有效控制面源污染,以小流域的源頭保護和大面積的植被恢復來支撐山水林田湖系統修復。山區以改造坡耕地、涵養水源為首要任務,改善生產條件,保障生態安全;平原風沙區以開展風沙治理、保護土地資源為重點,改善群眾生產和生活環境;濱海地區以河道綜合整治、改造鹽堿地為重點,減輕自然災害,維護生態環境;重要水源保護區和城鎮周邊區域,以保障飲水安全、改善人居環境為重點,統籌做好水土流失治理、水源和水環境保護。
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自實施以來在防治面源污染、改善人居環境、保護水資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要將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作為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的手段,在保護水源的同時,加強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促進美麗鄉村建設。京津冀地區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在投入資金、治理標準、政策法規、建設模式、運行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應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統籌規劃,協調推進,科學制定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規劃,并將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融入到流域綜合治理和“六河五湖”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中。《河北省密云水庫上游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規劃(2015—2017年)》已通過審查,北京市和河北省水利部門應加強協作,以密云水庫上游周邊縣作為突破口,將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明確為京冀水資源補償的重要內容,開展區域專項對接與合作,搞好共建試點。將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與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科技示范帶動等工作結合起來,整合各有關部門力量,形成良好的共建機制,促進流域和區域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
在用好傳統監督手段的基礎上,緊跟技術進步步伐,進一步樹立信息化思維和大數據理念,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提高監管效率和效果。運用遙感和地面監測技術開展永定河、太行山兩個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和灤河國家級重點預防區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工作,加強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實施成效和生產建設項目集中區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監測和評估,建立防治成效監測評價制度,充分發揮監測在政府決策、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公眾服務中的作用。運用無人機和大數據等高科技和現代化執法手段,開展生產建設項目和綜合治理項目天地一體化監管示范,不斷提高水土保持監測、監督檢查的精度和效率,提高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監管能力水平,推進水土保持管理信息化、現代化。繼續推進水土保持監督執法能力建設,依托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系統,動態掌握流域內生產建設項目情況,強化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并及時向社會公布督查意見。
開展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活動,動員全社會參與水土保持、共建美麗中國。選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重點區域,綜合運用主流與新興媒體,深度報道區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情況,提高社會對水土保持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依托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向建設單位宣傳和講解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程序,提高生產建設單位水土保持意識。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區連續開展水土保持試驗示范,形成典型示范效果好、宣傳教育功能強的示范園區,充分發揮示范區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提高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整體水平。把水土保持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干部教育培訓體系,流域內各級水土保持部門要主動面向各級領導、機關干部、管理對象、社區公眾、中小學生開展宣傳教育。將3月份定為水土保持宣傳月,向有關單位、群眾宣傳水土保持有關知識,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
水土保持是新時期水利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按照中央新時期治水方針,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深化水利改革的要求,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深入實施水土保持法,落實國務院批復的《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充分發揮水土保持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提供堅強的支撐和保障。
中圖分類號:TV213.2;S1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28(2016)02-0001-03
DOI:10.3969/j.issn.1004-7328.2016.02.001
收稿日期:2016—03—22
作者簡介:任憲韶(1957—),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流域水利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