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燕,劉 平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撫州 344000)
屠呦呦教授的性格特征分析對學生性格培養的啟示
黃智燕,劉 平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撫州 344000)
通過對屠呦呦教授性格的4個心理特征分析,試圖發現成功人士性格特征的共性,以利于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幫助學生取得學業、職業上的成就。
屠呦呦;性格特征;性格培養
2015年10月5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我國藥學家屠呦呦與愛爾蘭、日本的兩位科學家分享了該獎項。這是我國科學家在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也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
屠呦呦在1930年出生于寧波,據家鄉人回憶,讀中學時“她成績并不拔尖,在中上游”,但有個特點,只要她喜歡的事情就會努力去做[1]。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文革期間,中國中醫研究院接到一項特殊任務——參加一個代號為“523”的戰備項目。當時正值越南戰爭時期,耐藥的惡性瘧疾在越南流行,我國成立了全國瘧疾防治研究領導小組辦公室(“523”辦公室),在當時多數學術權威被打倒的情況下,具有中西醫背景、工作勤奮、38歲的她臨危受命,被委任為組長,負責進行中草藥抗瘧疾研究。
耗時3個月,她從2 000多個藥方中整理出640種中藥,再從中進行100多個樣本的篩選,最終選出胡椒,“雖然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84%,但對瘧原蟲的抑殺作用并不理想,曾經出現過68%抑制率的青蒿,在復篩中因為結果不好而被放棄。”[2]研究陷入了困境,但她并未輕言放棄,在重新復習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時,發現其中記述用青蒿抗瘧是通過“絞汁”,而不是“水煎”的方法,由此她悟出用這種特殊的方法可能是因為原方法“有高溫破壞藥物的效果”。據此,她改用低沸點溶劑,果然藥效有明顯提高。經過反復實驗,最終分離獲得的第191號青蒿中性提取物樣品,顯示對鼠瘧原蟲有100%抑制率的好結果。在其后的臨床觀察中,屠呦呦不僅帶頭試服,還親自攜藥去海南昌江瘧區現場,驗證治療效果。
獲獎后,屠呦呦接受采訪時說道:“青蒿素這個衍生物研究成功是研究團隊集體多年攻關的成績,青蒿素的獲獎是中國科學家集體的榮譽。”[3]
在了解了屠呦呦教授提純青蒿素的科研攻關過程后,筆者若有所思。雖說科學研究是一項特殊的職業,但在各種職業中要想取得相當的成就必然有性格上的共性,分析屠呦呦教授的個性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適性,有利于教師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取得學業、職業上的成功。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未免過于絕對,但至少能說明性格的重要性。既然性格這么重要,性格的含義到底是什么呢?性格源于拉丁文charakter一詞,意為銘刻、標記、特性,用于表示人和事物的特征,通常是指個性中最主要的特征與核心部分,表現為人的態度、行為方式中獨特而穩定的心理特征總和,也就是個人對現實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4]。性格大致包括4個方面的心理特征:(1)對現實和對自己態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對社會、集體、學習、工作、勞動和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如正直、勤奮、誠實、自信、孤僻等。(2)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對行為目標的明確程度,對行為的控制水平以及在緊急時或困難條件下表現出來的意志特征,如目的性、果斷、毅力、勇敢等。(3)性格的情緒特征,包括情緒活動的強度、穩定性、持續性等方面的特點,如熱情、冷漠、歡樂、愉快、多愁善感、抑郁消沉等。(4)性格的理智特征,人們在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認知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征,如感知過程中的主動性和被動性、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等。
筆者將從上述性格4個方面的心理特征對屠呦呦教授進行大致分析,試圖歸納出屠呦呦教授的性格特征。
(1)對現實和對自己態度的性格特征。對學習、工作,屠呦呦教授勤奮、專注、堅持;對國家、集體,她淡泊名利、敢于犧牲;對他人,她真誠、坦率。雖然屠呦呦在學生時代成績并非出類拔萃,但她對自己喜愛的事業十分專注執著,工作也非常勤奮,正因如此,在當時的情況下才被任命為“523”辦公室組長。在青蒿素科研攻關的瓶頸期,屠呦呦并未輕易放棄,她在挫敗中堅持下來,在古籍中找到靈感,嘗試過200多種中藥和380種提取方法,經過191次實驗,最后分離獲得青蒿素中性提取物。勤奮、專注、堅持,這是科研人員必須具備的核心素質,也是學生獲得學業、職業成功的前提條件。沒有勤奮、專注和堅持就不可能取得傲人的成績和杰出的成就。在獲獎感言中,她始終強調是集體的榮譽和國家的驕傲,對自己卻只字不提。她為了青蒿素不惜以身試藥,攜藥奔赴瘧區現場。致力于藥物研究六十余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卻從未居功請賞,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無留洋背景、無院士頭銜)。她的淡泊名利使她能夠心無旁騖地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學習中也需要這種純粹和徹底,不受外部因素影響,完全發自內心。她性格直率,愛講真話,亦如她對科研實事求是的態度。在人際交往中,唯有以真誠對待他人,才能贏得他人同樣的對待。無論在學業還是職業中,真誠都是團隊合作的基礎。
(2)性格的意志特征。屠呦呦教授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目標,六十余年始終堅守在中藥研究第一線,幾乎沒有離開過東直門附近的那棟小樓。在非常時期,資歷尚淺但勇擔重任的她挑起了瘧疾防治研究小組組長的重任;在攻關過程中,從2 000多個藥方中整理出640種中藥,歷經數百次失敗,屢敗屢戰,百折不撓,最終分離和提純出青蒿素。一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荊棘和坎坷,學業遭受打擊,事業跌入谷底,但只要有明確的方向、清晰的目標,勇于擔當,憑著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便能絕處逢生,結果往往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3)性格的情緒特征。據屠呦呦教授的同學和同事回憶,在生活中她是個不拘小節、大大咧咧的人。這種人往往簡單、熱情、歡快,積極的情緒通常多于消極情緒。積極情緒對一個人的健康、工作和生活都有著積極的影響。這位85歲高齡的“三無”科學家如今依然活躍在科研前線,非良好情緒狀態之人很難做到[1]。1995年,“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情商: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書,引起了全球對情商的研究和討論,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情商的重要性。作為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情緒的自我管理和控制無疑對個人的學業、生活、職業造成深刻的影響。
(4)性格的理智特征。這是人們在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認識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征,表現在感知過程中的主動性和被動性、思維的獨立性與創造性等。屠呦呦教授有一個特點,就是自己認準的事便會努力去做,這點在她科研攻關時充分體現出來。研發新藥必須有獨創精神,在傳承的基礎上另辟蹊徑,才能有所創新。正如青蒿素的發現、分離和提純,是屠呦呦教授翻閱古籍主動探索和獨立思考的結果,是她在一次次失敗中不斷創新的結果。不論是在學習還是職業中,感知的主動性、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都是至關重要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具有主動型人格的學習者更易接受、理解知識,學習能力更強。在勞動力市場中,主動型人格更受招聘方青睞,很多招聘方甚至將是否具有主動型人格作為選拔人才的參考。在學業和職業中具有主動型人格的人更易獲得成功。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主動和創新無疑是當今人才最核心的素質。
從屠呦呦教授身上,筆者看到了鮮明的性格特征,正是這些個性特征幫助她走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積極心理學認為,性格是生理機制、外部行為和社會環境三者的交互作用。教師既要教書更要育人,要在教學環境中不失時機地引導和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幫助他們確定目標、明晰方向,培養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使他們擁有積極的情緒,具有獲取知識的主動性、思維的獨立性和創新性。性格雖然不能決定命運,卻可以影響命運。筆者希望對屠呦呦教授性格特征的分析,能對學生性格的培養和塑造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1]揚子晚報網.85歲女科學家屠呦呦拿下中國首個諾貝爾醫學獎[EB/OL]. http://m.yangtse.com/content/666022.html,2015-10-06.
[2]中國新聞周刊.屠呦呦的發現挽救全球數百萬生命[EB/OL].http://3g. china.com/act/news/945/20151005/20510205.html,2015-10-05.
[3]人民網.屠呦呦央視發獲獎感言:中國科學家集體的榮譽[EB/OL].http://sc.people.com.cn/n/2015/1007/c346334-26675969.html,2015-10-07.
[4]車文博.當代西方心理學新詞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G40-012
A
1671-1246(2016)13-0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