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珍
(重慶市醫藥學校,重慶 468000)
基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改革的中專護理專業兒科護理學教學探索
姚珍
(重慶市醫藥學校,重慶 468000)
根據新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調整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堂教學效果,為學生順利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奠定基礎。
護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兒科護理學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是針對護士執業所必需的護理專業知識與工作能力的考試,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是從事護理工作的基本條件,同時其通過率也是衡量一所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影響著學校的招生及畢業生就業[1]。兒科護理學作為臨床學科,是其考核科目之一。如何使學生掌握兒科護理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順利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2011年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委員會審定通過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試行)》(簡稱新大綱)發生重大變化。依據新大綱變化我校對護理專業課程進行了調整,將中專護理專業的“2+1”模式改為“1.5+1+0.5”模式,即將原來的兩年在校學習和8個月的臨床實踐調整為在校理論學習1.5年、臨床實踐8個月和在校培訓0.5年。教學模式由原來的“理論學習+臨床實踐”轉變為“理論學習+臨床實踐+鞏固理論”,有利于學生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理論知識,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提升綜合素質,為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打下堅實基礎。
我校以2012級護理專業5、6班作為改革班,將四學期的理論課程調整在三學期完成,第四學期進入醫院進行臨床實習;同時對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內容進行調整,減少了部分文化課學時。
2012級護理專業5、6班教學模式的調整必然給兩個班的學生帶來沖擊,學生的心理承受力是決定改革是否可行的關鍵,因此應慎重選取教師隊伍。要求教師隨時掌握學生心理動向,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講述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重要性,讓學生主動接受改變,投入到繁重的理論學習中,只有將學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才是教學成功的保障[2]。作為兒科護理學教師,必須熟悉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的變化,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熟練掌握兒科護理技能操作,密切關注兒科新進展。不僅如此,專業課教師應定期到臨床崗位鍛煉,參加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骨干教師培訓,并將本學科的新技術、新方法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同時還要注意各學科之間的交叉和有機結合,拓寬學生知識面,強化學科間的聯系,為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在認真分析研讀新大綱后,對兒科護理學知識點進行總結,新大綱增加的考點: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臍炎,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低鈣血癥,小兒氣管異物;修訂了小兒保健。針對以上新增和修訂知識點,結合原考點,筆者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如將小兒年齡分期特點和小兒不同年齡期的保健特點進行整合,講完小兒分期之后立即將保健特點告知學生,增加知識的條理性和連貫性;將小兒腹瀉和小兒液體療法整合,學習小兒腹瀉如何進行水電解質糾正、如何調整酸堿平衡后,立即講解小兒液體療法中補液原則及護理,并給出具體臨床案例,讓學生將所學運用到臨床案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對于新增考點,筆者將其放在患病新生兒護理章節中,而不是放在最后補充講解,在教材原有疾病的基礎上繼續講述新增考點,使學生的患病新生兒護理理論知識系統化。
由于中職生普遍基礎差、底子薄、學習主動性不強,加之2012級5、6班又縮短了理論學習時間,課程壓力大,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就顯得極為重要。因此,如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心理壓力就成為需要突破的重點。基于此,筆者對兒科護理學教學進行了如下改革。
4.1圖示法
由于學生對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礎專業課掌握得不好,再加上理解能力差,所以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遇到關于解剖、生理相關知識時采取圖示法進行講解。例如: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章節中,涉及的體循環、肺循環知識學生大多遺忘,在講解疾病之前,用簡單圖示讓學生熟悉心臟的結構,尤其是4個腔隙及循環途徑,利用PPT展示、黑板簡筆畫加深學生印象;在講解先心病時,先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正常心臟結構并指出病變部位。圖示法直觀展示的特點,使學生印象深刻。
4.2表格法
兒科護理學中一些內容多而繁雜,又是考試重點,將其表格化,既總結了知識點又加以對比,容易記憶。例如:針對小兒腹瀉中輕度、中度、重度脫水的定義,丟失的液體量,尿量,神志,皮膚彈性,眼淚等,整合小兒液體療法中輕度、中度、重度脫水的累積損失量、繼續損失量、生理需要量,將其匯總在一個表格中,讓學生對三型脫水的特點一目了然,有利于進行前后知識的整合,從而明確治療方法。
4.3案例教學與情景模擬結合法
兒科護理學涉及的疾病較多,如果僅采用傳統的灌輸方式很難獲得理想教學效果,學生也易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對于疾病的講解筆者采取了案例教學與情景模擬結合的方式。根據下一節課相應疾病的內容精心選擇典型臨床案例,并且提出相關問題(這些問題一定是針對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考點所提出的),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及輔導資料,找出答案。課堂上,讓學生分組表演,并將每組找出的答案共享,小組間進行討論,得出最終答案。最后,由教師總結學生課堂表現及問題的正確答案。這種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鞏固了團隊合作精神,為學生今后實習和工作打下基礎[3]。
教學質量是學校賴以生存的基礎,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則是檢驗學校教學質量的標準,與學校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基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改革的教學模式探索勢在必行。
[1]盛振霞.兒科護理學教學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接軌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2):78-79.
[2]羅麗芳.兒科護理教學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的探索[J].當代護士,2014(3):139-140.
[3]巫章華.中職護生執業資格考試對策分析與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5):72-73.
G420
B
1671-1246(2016)13-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