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明,蘇秀芳,林善遠
(新興中藥學校,廣東新興527400)
利用中藥標本館開展青少年中醫藥科普教育的實踐和體會
劉光明,蘇秀芳,林善遠
(新興中藥學校,廣東新興527400)
中藥標本館除擔負著日常教學、科研的任務外,還肩負著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探討開展中醫藥科普教育的必要性、意義和具體實踐做法及體會,為更好地開展青少年中醫藥科普教育提出相關建議。
中藥標本館;青少年;中醫藥;科普教育
我校中藥標本館初建于1992年,它的建設旨在適應新形勢下中醫藥素質教育的需要,為本校師生及有意了解中醫藥知識的社會人士提供一個學習場所。標本館包括中藥標本展示廳、標本制作室、標本鑒定室、工具室,建筑面積約七百多平方米,館藏各類標本五千余份。中藥標本展廳共分四大展區,藥用植物臘葉標本展區展出臘葉標本、照片一千余種,均按恩格勒系統進行分類排列;中藥材標本展區展出中藥材、飲片標本六百余種,按中藥入藥部位分類展示;浸制標本區展出浸制標本五百余種,按恩格勒系統進行分類排列;綜合標本展區展出大型海洋生物(海龜等)、動物(鹿茸等)、貴重中藥材(冬蟲夏草等)等標本一百多種。標本館于2008年獲廣東省科技廳批準為“廣東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目前,它在教學、科研、科普教育中正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1.1我國居民對中醫藥科普知識總體認知水平較低,有必要開展中醫藥科普教育
徐思群等[1]對我國居民中醫藥科普知識認知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對中醫藥科普知識總體認知水平較低,17項中醫藥科普知識的總認知得分為2.07分,得分最高的是服藥注意事項(2.47分),最低的是五行學說(1.78分)。目前,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主要集中在科學技術的體驗和探究等方面,較少涉及中醫藥知識,如中醫的“陰陽”、“五行”、“望聞問切”、“整體觀念”等。在青少年的教科書中,也較少收錄中醫藥知識。因此,開展中醫藥科普教育,引領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走近中醫藥、認知中醫藥、使用中醫藥、支持中醫藥,具有重要的意義。
1.2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科普教育,為開展青少年中醫藥科普教育提供制度的保障
2009年4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的第八條指出“要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廣東省委、省政府對中醫藥事業歷來高度重視,2006年和2012年省委、省政府兩次召開建設中醫藥強省大會,出臺了《關于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決定》,其中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中醫藥科普教育。云浮市推進中醫藥強市建設實施方案(2014—2018年),指出要推進中醫藥文化宣傳普及和交流合作,建立中醫藥科普知識宣傳長效機制,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活動,開發中醫藥文化科普創意產品。因此,在青少年中開展中醫藥科普教育顯得十分重要。
中醫藥科普是指將中醫藥知識在一定地區、一定范圍內普及推廣,使其大眾化,其目的在于把中醫藥文化、中醫藥思想、中醫藥理論、中醫藥優勢等通過一定的方式和途徑傳播給社會,傳播給大眾[2]。中藥標本館在宣傳中醫藥理念、普及中醫藥知識、弘揚中醫藥文化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和作用。為此,我校中藥標本館在中醫藥科普教育中本著科學性、實用性的原則,積極開展各類科普活動。
2.1實行標本館開放日制度
在學校教務部門的指導下,結合工作實際,標本館實行開放日制度,每學期周二、周四下午14:30至17:30為標本館開放時間。開放時間內,本校師生或校外學生、青少年可以憑學生證等有效證件免費參觀。標本館安排專職或兼職專業教師及中藥協會的學生解說員免費為參觀者講解進館注意事項、參觀路線、中醫藥文化知識等。青少年通過聽解說員講解、觀看實物標本、體驗標本制作過程等,加深對中醫藥知識的理解,從而熱愛中醫藥文化。
2.2定期舉辦各類中醫藥科普活動
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積極與市科協、縣科協及市內各中小學校聯系、溝通,合作舉辦各類中醫藥科普活動,深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
2.2.1舉辦中草藥標本科普展覽通過展示身邊熟知的約50種中草藥實物標本、中草藥知識科普展板等內容,向參觀者解說與中醫藥相關的趣味故事,讓廣大青少年更好地認知中醫藥。
2.2.2舉辦藥用植物臘葉標本制作比賽通過展示臘葉標本制作的用具,向參觀者現場解說臘葉標本制作過程和注意事項,請有興趣的青少年現場體驗制作標本的過程,讓廣大青少年親身感受到制作標本的樂趣,同時也了解標本的制作過程和注意事項。
2.2.3開展中藥材真偽鑒別科普活動通過展示如人參等30種常用名貴中藥材實物標本,現場向參觀者解說中藥材真偽鑒別知識,介紹一些簡便實用的中藥材真偽鑒別方法,讓廣大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識別中藥材真偽的知識。
2.2.4舉辦中醫藥文化知識征文活動標本館每年舉辦1~2次以學習中醫藥文化知識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活動號召廣大青少年積極學習中醫藥文化知識,通過征文活動,讓中醫藥文化知識深深植根于廣大青少年的腦海中。
2.2.5舉辦中醫藥知識專題講座標本館聯合教務部門組織中醫教研室、中藥教研室的部分名師開展以“學習中醫藥學經典、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第二課堂活動。每學期初,標本館和相關教師就廣大青少年關心的中醫藥保健、中醫養生、治未病等內容,舉辦了一系列講座,并開展了名師與青少年現場互動的活動,當面解答青少年的問題。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本質體現中醫藥特色與優勢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是中醫藥繼承創新的靈魂和根本,其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效法自然,和諧平衡,濟世活人”[3]。中醫藥科普是一項公益事業,在青少年中開展中醫藥科普教育,可以提高他們對中醫藥知識的總體認知度,使他們感受到中醫藥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和良好的療效,進而了解和熱愛中醫藥文化。然而,在現實工作中,我們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比如由于因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標本館的標本未能及時更換,校外科普宣傳尚未建立長效機制,科普宣傳形式過于單一,未建成專業的科普教育隊伍等。如果僅依靠中醫藥學校的力量,很難開展中醫藥科普教育,因此,建議市、縣科協等上級部門加大對學校中藥標本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以更好地發揮中醫藥學校中藥標本館的科普教育職能,從而更好地為廣大青少年服務。
[1]徐思群,靳碕,王慧,等.我國居民對中醫藥科普知識總體認知情況調查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8(6):413-419.
[2]許彥來.關于中醫藥科普的幾點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23):99-100.
[3]孫光榮.中醫藥文化科普的宗旨、原則、內容與要領[C].2010年全國中醫藥科普高層論壇論文集.北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建設與科學普及專家委員會,2010.
G40-03
A
1671-1246(2016)22-0020-02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擴容提質建設”(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