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彥,王桂葉,張志國,李德恒
(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漯河462002)
PBL教學法在機能實驗學教學中的應用和體會
李超彥,王桂葉,張志國,李德恒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漯河462002)
在機能實驗學教學過程中,實施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法,以動手能力培養為先導、以學生為主體及教師為引導進行啟發式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從而達到提高機能實驗技能及動手能力的效果。
PBL教學法;機能實驗學;動手能力;啟發式教學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是基于問題導向的自主學習模式,通常是教師針對具體的知識點或實踐技能點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既往的醫學知識儲備和經驗,輔以資料查詢或咨詢,積極主動探求問題答案,從而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1]。機能實驗學是一門獨立的醫學基礎實驗課程,由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及藥理學等機能學科實驗有機融合后組建,涵蓋基本實驗技能、經典實驗、綜合性實驗及設計性實驗等內容[2]。在傳統的機能實驗學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教師講授和實驗示教,而后學生模仿重復教師示教的內容;教師單方面講解和學生被動接受,沒有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反饋的平臺,不利于學生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機能實驗學的教學學時偏少而需要培養的實踐技能較多,包括初步鍛煉手術器械的使用及理解機體機能或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等病理生理機制變化,這些技能與臨床課程學習及從事臨床工作聯系緊密。因此,我們嘗試在機能實驗學教學中引入PBL教學法,在課前準備、分組答辯和討論、實施等環節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機能實驗項目的提出,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案例實施和歸納講評,達到提高機能實驗學教學水平的目的。
機能實驗主要是通過動物實驗模擬正常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生理狀況下生理機能改變及發展過程、藥物干預治療后病理生理機能轉歸改變三大部分內容,機能實驗學知識點呈現立體交叉、層層遞進的特點。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發現,并不是所有的機能實驗項目都適合應用PBL教學,如基本實驗技能培訓及經典的基礎性實驗。我們采取的辦法是,在進行基本實驗技能培訓的過程中,引入PBL教學的思維模式,讓學生熟悉和感受PBL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差異,結束第一階段基本技能培訓后,在綜合性實驗階段具體實施PBL教學,這樣可以縮短學生的適應期,較快進入狀態。
實施PBL教學的綜合性實驗項目主要包括家兔心血管活動的神經體液調節、影響尿液形成的因素、呼吸運動的調節、膽汁分泌的調節等。在課程的后期開設一到兩個探索性的實驗項目,由學生根據前期的技能培訓和綜合性實驗掌握的技能,結合自身興趣,進行實驗設計。PBL實驗教學具體實施方案如下:(1)課前由帶教教師根據實驗內容提出問題;(2)學生根據問題收集相關資料,并提出解決思路;(3)課堂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驗證自己設計的解決方案;(4)小組內討論實驗過程及結果;(5)小組代表總結發言及帶教教師點評。
在機能綜合性實驗項目PBL教學實施過程中,帶教教師提出問題后,要求學生課前進行分組討論和資料收集,帶教教師通過QQ或微信等途徑及時對學生的實驗設計思路和方案進行引導與完善,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歸納總結、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由帶教教師進行補充講解、點評及總結。
在PBL教學實施過程中,帶教教師發揮著核心作用,是實施PBL教學的關鍵。一般來說,PBL教學以學生為主導,帶教教師只是協助,但實際上帶教教師的作用尤為關鍵,其知識廣度和深度決定了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和討論的層次。對PBL案例選擇、問題設計及邏輯思路等方面的引導都與教學效果息息相關。帶教教師應該認清PBL教學法的本質,并具備豐富的機能學理論知識、實驗操作技能及一定的臨床經驗;在教學上要有足夠的耐心和開展啟發式教學的能力;能參與學生的小組學習并給予引導、反饋,具備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技巧。
PBL教學法通過將機能學科相關知識有機聯系起來,在機能實驗學教學過程中實現了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向滲透。PBL教學模式相比傳統教學對帶教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探索和奉獻精神是選擇教師的首要標準。每次實驗課前帶教教師都應查閱大量相關資料,設計符合本次實驗內容、難易程度合適、聯系臨床且能激發學生濃厚興趣的問題或案例。這要求教師具備扎實的基礎醫學教學基本功,而且具備豐富的臨床技能,達到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緊密結合。對帶教教師的培養主要是使其認清PBL教學法的本質,如果其自身對PBL教學理念不理解,就容易回歸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填鴨式”教學。PBL教學法對帶教教師的溝通技巧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PBL教學的前、中、后期,教師要時刻與學生進行溝通,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
我們在應用PBL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小組考核模式,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協作共同學習,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和學習的意識。PBL小組中,每個人都可以針對帶教教師設置的問題,查閱文獻資料,歸納總結,在小組討論中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對知識進行梳理和討論,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的能力,又鍛煉了溝通能力,增強了團隊意識。
帶教教師對小組討論后的結論要及時進行點評、補充和深化講解,這對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和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評價考核時不要表揚個人,而應針對小組進行整體評價。小組的主匯報人應采取循環制,這樣每位組員都有表達和展示的機會,既體現了獨立自主,又體現了團隊合作。學生在PBL教學模式中,小組內各位成員獨立收集資料、自學、研究后,必須回歸到小組中進行交流討論,而交流討論的過程即是豐富知識、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的過程。
綜上所述,PBL教學法應用于機能實驗學教學,是未來基礎醫學實踐課程教育的發展趨勢,但部分帶教教師對PBL教學理念的認知和臨床經驗不足限制了PBL教學的進一步推廣和實施。因此,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并加大對教師的培訓是我們下一步實施PBL教學的切入點。
[1]曾棗桂,王燕,唐亮.基于VBL系統的醫學機能實驗學WPBL教學法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9):110-111.
[2]李長勇,王澤芬,張先榮.PBL教學法在機能實驗學綜合性實驗中的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2):140-141.
G424.1
B
1671-1246(2016)22-0055-02
2015年度河南省醫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以臨床動手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機能實驗學教學模式改革”(Wjlx201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