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艷
油田高中生父母職業及特點與教養方式關系的研究
李健艷
本研究以油田高中生為對象,采用問卷測量法,探討父母職業及特點與心理健康及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不同職業母親采用的教養方式有顯著差異,父親在外工作時長短對教養方式有顯著影響。
家庭因素對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和作用,這己成為心理學界和心理衛生領域的共識。家庭的大小、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內部的關系以及管教方式,都會影響個人各項品德的成長。家庭中的哪些因素對子女的心理發展產生影響,家庭系統又是如何影響子女的心理發展的呢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中對子女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環境、父母職業及特點、家庭結構、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父母文化教育程度等等。
本研究從父母職業及特點入手,對其與父母教養方式關系進行探討,以充分認識父母職業和其職業中外地作業對教養方式的影響,加強家校聯系,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研究對象。青海油田第一中學高中生共178名,共回收問卷177份,有效問卷158份,無效問卷19份。男生81人,女生77人。高一年級50人高二年級60人,高三年級48人。奧班55人,普通班103人。
研究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SPSS17.0數據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父母養育方式評價量表(EMBU):該量表由 66個條目組成,采用l-4級評分,父親量表由6個因子構成:即情感溫暖、理解、懲罰、嚴厲、過度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過度保護、母親量表由5個因子構成:即情感溫暖、理解、過度干涉、過度保護、拒絕與否認、懲罰、嚴厲、偏愛被試。
表1表明,母親職業不同,表現出不同的職業及特點的顯著差異。干部和買斷家屬職業母親較工人母親在孩子教養中表現更多的干涉,個體母親干涉的職業及特點較知識分子母親表現更多,同時,個體、干部和買斷家屬的母親也較知識分子母親表現更多的干涉和保護職業及特點;個體母親較工人和知識分子母親使用的否定拒絕和嚴厲懲戒的兩位度的職業及特點更多。
重視母親對孩子教養方式的影響作用。不同職業的母親對子女的教養方式是有明顯差異的,受知識分子的母親,傾向于給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她們對孩子不進行過多的干涉,對于嚴厲、懲罰等消極方式的運用極為慎重。個體、干部和買斷家屬的母親,就越容易對子女采取過度保護、過度干涉、懲罰、嚴厲或是偏愛等消極的教養方式。她們有的對子女的一切包括生活、學習、交友等各方面都過分干預和苛求,使子女無所適從。長期下去,使子女逐漸萌生焦慮、敵對或是恐懼等等,子女想擺脫父母的心理逐漸增強,這樣不健康的教養方式很容易使子女產生異常心理。重視情感流動,父親回歸家庭。父親在教養方式中更多地培養子女的規則、榜樣、引領、理智等品質,而因工作性質原因造成油田家庭中,有相當部分父親缺位,影響孩子心理品質的形成。通過本研究發現,外地工作6個月左右的父親較更長時間9個月以上的父親表現出更多的保護和干涉,探究原因,其中可能都存在不當的教養方式,外地半年家庭半年的父親,并未全程見證孩子的成長,他感受到青春后期的子女既幼稚又獨立,出于父親對孩子天然的情感,以及父親的責任擔當,他擔憂孩子的幼稚,恐慌孩子的獨立,失去了把控。而9個月以上的父親,他幾乎已經在家庭中被排除在外,更像過著單身漢的生活,對于孩子的照管定即完全缺位情況。
(作者單位:甘肅敦煌 青海油田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