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艷任文寧侯彬婷劉慧
課余訓練對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體能影響研究
石艷任文寧侯彬婷劉慧
以湖南理工學院體育學院課余訓練為契機,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要求,對湖南理工學院體育學院13、14、15級全體學生進行測試,測試指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身高(cm)、體重(kg)、100m、12min跑、俯臥撐(女)、引體向上(男)、立位體前屈等,在測試結果中采用整體分層抽樣法,隨機抽取300名學生的成績數據與訓練前的成績進行比較分析,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等方面進行研究并得出相關結果。為體能訓練提供理論依據,為體院的課余訓練提供合理的對策和建議,為湖南省相關院校提供借鑒模式。
體能是人們在生活、工作、體育運動和適應環境中表現出來的生物學和心理學綜合能力。學生體能是學校學生體質與健康水平的具體體現,由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運動)素質、心理素質和環境適應能力構成的。對于學校體育的對象而言,不管是基于鍛煉身體、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還是基于娛樂身心、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亦或是基于學校競技體育提高競技水平的目的,體能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
進入大學后,學習強度和生活節奏與高中相比明顯下降,導致體育專業部分學生的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環境適應能力等體能指標相比體育高考前有所下降。并且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部分同學經常去網吧玩游戲、熬夜玩手機,導致休息時間不足,上課精神萎靡,學習效率低下。我院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重整學風,采取早訓并增加訓練課程的集體課余訓練方案,以促進學生體能提高,且改善學生學習氛圍與不良生活習慣。
研究對象。湖南理工學院體育學院13、14、15級全體學生進行統一測試后,再進行分層隨機抽取13、14、15級學生300名,男女比例為7/3,其中男生210人,女生90人,分別是:各年級男生70人,女生30人。
研究方法。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測量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
文獻資料法:檢索收集有關體能、學生體能及體育教學理論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在廣泛閱讀和整理各類文獻的基礎上,根據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體能特點,對相關資料進行重點閱讀和分析,了解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能現狀,尋找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為本課題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問卷調查法:本次調查共向學生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300份,回收率100%,問卷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281份,有效率93.7%。
測量法:測試內容選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所規定的測試指標,見下表1:
訪談法:訪談老師和學生,調查學生在課余訓練后,上課狀態是否有所改善。

數理統計法:使用SPSSl6.0處理軟件和EXCEL軟件包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身體形態
身體形態是指人體外部與內部的形狀特征。身高是反映人體骨骼生長發育和人體縱向高度的主要形態指標,體重可以反映人體橫向生長的寬、圍、厚度和質量的整體指標,而且可以間接地反映人體在各個時期的營養狀況。選取克托萊指數作為身體形態的主要衡量指標。
克托萊指數表示每厘米身高的重量,以相對重量來反映人體的圍度,寬度,厚度,以及組織密度,克托萊指數=[體重(kg)/身高(cm)]×1000,我國青年男子標準296-403(平均344);青年女子271-387(平均323)。

根據隨機抽取的志愿者訓練后所測量的克托萊指數與訓練前相比,男子和女子的克托萊指數都有所降低,但并無顯著性差異。通過短期訓練對體脂的控制不是特別明顯,但是短期訓練對女子的體脂控制效果較明顯。因此可適當加大訓練強度,增加訓練時間。
身體素質
速度素質是指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或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某種運動的能力,它包括對外界信號刺激快速反應的能力,人體快速完成動作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在長時間停訓后速度會有所下降,因此在經過課余訓練后測試速度是很有必要的。耐力素質是指人體進行長時間肌肉工作或稱對抗疲勞的能力,是體現人體健康水平或體質強弱的重要標志。在長時間停訓后,身體的抗疲勞能力會有所下降,因此耐力測試也是一個重要測試指標。柔韌素質是指人體各個關節在不同方向上的運動能力以及肌肉、韌帶、軟組織的各種伸展能力。柔韌性差意味著相應的關節和肌肉缺乏運動,長時間缺乏柔韌性的練習,可導致關節或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變形、攣縮,甚至粘連,因而限制了關節的運動幅度,以至于牽拉時產生痛感,所以擴大關節運動的幅度在一定意義上即擴大了人體活動的無痛范圍。
由表4和表5所知,通過為期三個月的課余訓練,學生的體能水平有一定提高,100m男生的及格率為94.7%,比訓練前增長了10.1%,女生及格率為93.6%,比訓練前增長了12.7%;立位體前屈男生及格率92.4%,比訓練前增長11.4%,女生及格率為95.2%,比訓練前增長6.1%;引體向上男生及格率為94.7%,比訓練前增長12.3%;俯臥撐女生及格率為85.4%,比訓練前增長6.9%;男子12min鐘跑及格率為95.0%,比訓練前增長6.4%,女子及格率為93.6%,比訓練前增長10.7%。由此可知,男生的力量及耐力提高程度不明顯,速度、力量、柔韌性提高較好;女生的力量和柔韌提高效果也不太明顯,速度和耐力提高效果較明顯。這表明課余訓練的強度和時間不夠,需要制定一個系統的訓練計劃,并堅持完成才能達到更高效果。
據調查結果表明,我們對同學們參加課余訓練后的精神狀態做了詳細的分析。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同學表示參加課余訓練后對其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改善,精神狀態相比之前好很多。這可能是因為在每天早訓后,人體內興奮激素水平有所上升,人體保持較高的興奮度,上課不再精神萎靡、昏昏沉沉。通過對班級日志的調查了解到,大家的出勤率幾乎為全勤。增加課余訓練讓同學們逐漸養成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這表明體育專業學生進行適宜強度的課余訓練能夠促使其體能水平的提升,改善精神狀態。這對大家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幫助,課余訓練的模式可以被同類高校借鑒。
大力宣傳,加強學生參與積極性。加大宣傳力度,讓學生意識到課余訓練的益處,使學生在思想上重視課余訓練的重要性。
加強管理規章制度。學生干部做好榜樣,各班干、寢室長督促大家早起、按時參加訓練。完善指紋打卡簽到制度。
制定獎罰制度。獎勵是大部分人的動力,制定明確的賞罰制度,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合理安排訓練計劃。技術訓練與素質訓練結合進行,貫穿于每次訓練中;抓好跑的技術規范化訓練,尤其是基礎訓練時期,掌握正確技術要領,注意技術關鍵,重視重點難點技術;在全年訓練中,準備期集中時間進行技術訓練,運用多種方法手段改進完整技術,其他時間鞏固提高技術。每周安排一到兩次專修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作者單位:湖南理工學院體育學院)


2016年度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湘教通〔2016〕2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