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雱 肖 薇(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000)
對高等美術教育“誠信”的思考
謝 雱 肖 薇
(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000)
近些年來有關道德的問題、特別是誠信的問題,社會各界人士曾從多個方面對其展開過討論。其實,當下的美術界、美術教育界的“誠信”也時常受到挑戰且亦樣出現了問題。為此,文章僅就高等美術教育的誠信問題作了幾點分析與思考,并提出了幾點初步的治理設想。
高等美術教育;誠信;思考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于藝術人才的需求量隨之驟增。緊跟著時代的步伐,中國高等美術教育迅速擴張,美術類招生數量逐年攀升,為培養中國的美術人才,促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發展中國的藝術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隨著教育規模的擴大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其質量上也出現了一些明顯的下滑趨勢,其中因道德失范、誠信缺失所引起的學術不端等行為便是造成這種下滑趨勢的重要因素。
2016年4月13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征求意見)的公告,定義了諸種學術不端的行為。涉及到高等美術教育領域,我們認為這種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現象:①專業考試或文化考試找人代考、替考或帶“小抄”等作弊;②找人代寫專業論文或學位論文、代做畢業創作或畢業設計;③課程作業東拼西湊,剽竊他人成果;④經常以病假、事假為由不參加學校正?;顒用λ绞?;⑤未參加團隊的研究或創作而在其成果上署名,或未經他人許可而不當使用他人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的研究、創作而在其成果中未注明他人的工作等。眾所周知,我們的教育所培養的應該是社會所需的“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才,那么上述這些行為就與我們高等美術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馳了。
就當前高等美術教育出現的諸種誠信缺失的問題,究其原因,可從社會、學校、個人3個方面來分析探討。
俗話說“人無信,則不立”,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中國當今社會,誠信卻受到相當大的考驗。有關誠信問題的事件時常見諸各大報刊、電視、網絡等主流媒體,如“華南虎”、“三鹿奶粉”、“紅十字會危機”等,這些聳人聽聞的事件,一次次將誠信推向墳墓。在這些不良風氣的影響下,使得當下美術界也出現了一些違反藝術誠信的行為,如有些從業人士為了自身的小算盤,借助、甚至欺騙新聞媒體把自己“打扮”成各式各樣的“美術大師”或者是“××大師傳人”等,大肆炒作,以此來提升自已作品的“含金量”,謀取不義之財;也有個別藝術品拍賣行,為了賺取巨額利潤,不惜克隆名人真跡,拍賣天價“神品”,等等。再加之有些收藏者抱著急功近利的發財心理的推波助瀾,使得這些誠信缺失的藝術行為造成了藝術市場一定程度的亂象。自然,這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就會通過各種途徑影響到一些涉世不深的高校美術學子,甚至于扭曲或顛覆了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嚴重影響了其道德的修煉,造成了其思想上的混亂。
隨著國家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進,高等美術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其招生入學的門檻也隨之趨低。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美術生的學業水準與文化道德素養難免會良莠不齊,并一定程度地影響到學生的整體水平。隨著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多,而相關的保障條件與教育資源又未能及時跟上,又加上美術生的一些特殊性,如追求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張揚個性化的學業態度等,使得一些院校難免采取了一種“放養”式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完成學業。為了保證教育質量,各院校又因人、因時、因地地增設了一些硬性的指標要求,這就迫使那些原本在道德素養上就“營養不良”的學生,為了能夠順利畢業,最后不得不鋌而走險的搞些弄虛作假之舉。
黨的十八大把“誠信”列為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可見其重要性。當下,美術生作為藝術類大學生中的龐大群體,與其他專業類大學生相比,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他們大多數除了非常重視專業學習外,對于文化素養的提升相對較為忽視,特別是少數原本在這方面就“營養不良”的學生,其道德方面的修養更顯欠缺,極易誤入歧途。這種誠信缺失,我們可從高校入學前的找槍手代為或替人“藝考”到入學后的找人代做、替人做作業或虛開假病假條、假事假條中,窺見一斑。這是其一。其二,面對當下社會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有些美術生把讀書僅當成是一種單純的“消費行為或投資行為”,他們所想的就是如何盡早獲得回報的“收回投資”。為此,有些學生荒廢學業的日夜輾轉于各類校外機構,美其名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實為掙錢謀利,這種現象反映在當下的碩士研究生中顯得更為突出,以至于個別學生最終誤入“傳銷”之中,不得不吞下了自已釀成的苦果,給家庭、社會和學校都帶來了不該有的傷痛;還有些學生,則干脆混跡于高校,用吃、喝、玩、樂等“簡便”的生活方式來坐等一紙文憑的“空降”,最終卻走向了道德與學術的失范。在他們的心里,既沒有人生的遠大理想,更沒有大學生應有的社會責任感,自然也就談不上什么提升誠信的個人道德修養了。
面對上述高校美術生群體中出現的這些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問題,盡管為數不多,但如任其泛濫,不加以杜絕,其后果則不堪設想。為此,特提出以下幾點治理的建議或設想。
4.1 加大誠信教育力度,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觀
當下的高等美術教育,除了應開齊開足應有的人生理想教育課程外,還應在專業課程中、平時的講座中、校園文化的建設中適當增加人生理想教育的內容與力度,讓“讀書為了學做人”成為學校教育的主流與導向。另外,學校在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管理人員隊伍的道德素養建設的同時,還應加大對學生的日常教育與生活管理方面的力度,讓那些充滿正能量的道德修養與誠信約束轉化成學生日常生活的作風,進而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此外,就美術生自身而言,也應時刻保持嚴謹的學術作風與應有的道德意識,自覺爭做一名有信仰、有底線、有尊嚴的當代大學生。
例如,2015年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睒s譽稱號的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段江華教授,就是一個“學畫先學做人”的弘揚社會正能量的道德典范。當他救起落水兒童后接受媒體采訪時,沒有“高大上”的話語,只是平淡又誠實地說“當時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救起孩子!”隨后,面對社會各界贊譽他為“最美畫家”、“最美老師”時,段江華教授開始還有些不適應,后來他逐漸理解了這種善意,說:“這些點贊,其實是人們心中對真善美的追求。目前社會上一些人對‘善’失去了信心,甚至見義不為。如果通過這件小事能讓負面現象有所改觀,也是我為社會作出的一點貢獻?!?/p>
4.2 加強社會輿論監督,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化的加快,話語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輿論監督的力量也隨之增強。引入到高等美術教育,我們同樣也需要一種能起正能量作用的輿論監督,以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反之,亦然。對于那些教與學失范的現象或言行,也要通過新聞媒介的曝光,引起公眾的關注甚至同聲譴責,促使當事人有所醒悟,自覺改正,或者提醒有關職能機關及時采取措施,或防患于未然,或亡羊補牢,為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這里我們還想再舉一個美國高中的“抄作業”事件,來說明正能量的社會輿論能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能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據湖南招考網近日披露,在美國堪薩斯城郊的Piper高中的生物課里,女教師Pelton發現有28名學生在網上抄襲了一些現成的材料,她判定這些同學剽竊并給予0分的處罰,這樣28名學生將面臨留級的危險。事后在一些學生家長的抱怨與反對下,校方要求她給這些學生加分,但遭到這位27歲女教師的斷然拒絕且憤而辭職。隨后,事件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可謂譴責聲不斷。面對社會輿論的壓力,學校董事會不得不再次舉行公開會議,聽取各方的意見。結果絕大多數與會者支持女教師,甚至該校近半數教師表示,如果校方降格滿足少數家長修改成績的要求,他們也將辭職。他們認為,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公民遠比通過一門課程更加重要。此外,這位女教師每天都接到十幾個支持她或打算聘用她的電話,更有一些公司還傳真給學校索要當事學生的名單,以確保公司今后永遠不會錄用這些不誠實的學生。在一所大學的入學考試中,一位工作人員對一位身著Piper高中校服的學生說:“不要欺騙啊?!敝潦巩數匾晃慌繉﹄娨暸_記者憂心忡忡地說,她非常耽心今后本社區的人出去后會被貼上不誠實的標簽。這里,我們無法去評價美國人的小題大作或杞人憂天,但卻能感覺到“誠信”二字那沉甸甸的分量。
4.3 完善獎懲制度,樹立道德威嚴
高等美術教育的誠信問題屢屢遭受挑戰,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相關的獎懲制度執行不力或制度不完善。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需求,當下的高等美術教育應在執行與完善相關的獎懲制度下功夫,有所作為,可謂迫在眉睫。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更深層次地、更有力度地震懾與杜絕那些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言行與現象,也才能讓這些不良的言行與現象像“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從而真正樹立起道德的威嚴與誠信的豐碑。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作為高等美術教育的踐行者,無論師生還是管理人員,一定要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肩負起時代的使命,不做無思想的傀儡,也不負煥彩的年華,秉持著向上的初心,用心去追求藝術的真善美,凈化我們教與學的生態環境。
[1]李建國, 賈玉, 管麗兵. 近十年來研究生學術誠信問題研究述評[J]. 高等理科教育, 2014,1:33-38.
[2]何藝新. 關于部分研究生學術誠信缺失問題的思考[J]. 理論觀察, 2006,3:130-131.
[3]王侃. 誠信視野下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研究[J]. 武漢工程大學, 2013.
[4]饒家輝, 王宏娟, 張乃生. 研究生在學術誠信構建中的責任擔當[J]. 高校教育管理, 2013,1:112-115.
謝雱(1958- ),男,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E-Mail:1476988316@qq.com
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