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萬山(甘肅有色地質勘查局白銀礦勘院, 甘肅 白銀 730900)
檢驗檢測機構管理體系構成和控制要點
蔡萬山(甘肅有色地質勘查局白銀礦勘院, 甘肅 白銀 730900)
分析了檢驗檢測機構管理體系構成和幾個控制要點,機構根據自身特點、任務、資源,因地制宜的構建適合的管理體系。
檢驗檢測機構;管理體系;控制要點
根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63號)《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1]的規定,為司法機關做出的裁決、行政機關做出的行政決定、仲裁機構做出的仲裁機構決定、社會經濟和公益活動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結果的檢驗檢測機構應當取得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2]要求檢驗檢測機構應建立、實施和保持與其活動范圍相適應的管理體系,修訂成文件,確保檢驗檢測結果的質量和提升檢驗檢測機構的管理水平。
“體系”是對有關事物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各方面通過系統性的優化整合為相互協調的有機整體,檢驗檢測機構管理體系是把影響檢驗和檢測的所有因素和活動綜合在一起,機構的人員、資源高度統一,在方針目標的指引下,為實現目標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最終實現和達到方針目標,提高顧客滿意度和提高檢驗檢測機構的管理水平。
檢驗檢測機構的管理是通過對影響檢驗檢測質量的所有因素和活動進行控制來實現,按照《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規定,有系統、有條理的制訂成各項程序和制度。所有的文件應編輯成冊。一般為:A質量手冊、B程序文件、C作業指導書、D記錄表格等。質量手冊對要素和活動進行說明,程序文件描述如何進行活動,作業指導書制定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記錄、表格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真正把檢驗檢測機構的管理形成一個整體。
1.1 質量手冊
檢驗檢測機構的質量手冊應包括質量方針(由最高管理者制定發布機構在未來一個時間段內發展的預期藍圖和對前途的遠景追求)和質量目標(由最高管理者制定發布機構在未來一個時間段內質量方面的目標)以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中各條款結合自身機構實際情況識別出檢驗檢測機構的要素和活動進行的說明和規定。
1.2 程序文件
對質量手冊中識別出檢驗檢測機構的要素和活動,具體執行的每個環節進行詳細的敘述和具體的規定,目的是什么、在哪兒做、誰做具體負責什么、怎么做,做的時候有那些規定、做完了應當有什么記錄。每個程序包括目的、范圍、職責、實施辦法,相關文件和應保留的記錄說明。
1.3 作業指導書
作業指導書是程序文件的細化。作業指導書通常有五個方面組成:方法方面、設備方面、樣品方面、數據方面、政策法規方面。是具體的操作性文件和要執行的法律法規和上級制定的規章制度。
1.4 記錄、表格
記錄表格是為已完成的活動或達到的結果提供客觀證據的文件,貫穿于整個過程,能完整的反映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和每個過程,為正確、有效的控制、評價和糾正改進提供了可靠的證據,是體系文件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的編制和填寫應考慮內容充分、填寫規范、真實實用、方便管理。
開展資質認定,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了,完善機構內部的管理體系已有十幾年了, 大部分的機構可能通過認證都已經是第二輪、第三四輪,有的機構不止通過了計量認證,還通過了一些其他的認證審核。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體系文件,可是,多年下來,可能不少組織都有這個感覺,除了管理體系在投標、宣傳和應對專家組審核有點用處之外,對提升機構的質量和管理水平并沒有起到真正有價值的作用。甚至成了負擔、累贅,只是出于應付檢查的需要,不得不繼續維持,每次審核組來之前還得急忙組織人員編寫文件、填寫記錄來應對檢查。為什么會出現這個情況。可能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2.1 領導問題
核心問題是領導不重視,建立機構管理體系的目的就是通過計量認證取得證書,沒有想過用管理體系來對提升機構管理水平和保證檢驗檢測的質量,未免有些本末倒置,做好管理體系,機構的管理水平和檢驗檢測質量自然得到保障,而獲取證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試問,有幾個領導知道自己在管理體系中的職責?有幾個領導參加過體系的培訓?有幾個機構的管理體系是領導組織人員來編訂的?往往可能都是嫌麻煩,圖省事,找個公司外包了,機構自己的人不但沒有參與,甚至找不到幾個明白人,完全是別人幫著搞的東西,能不二層皮嗎?能適用、好用、管用嗎?所以只有領導帶頭學、帶頭組織人員編訂適合自己機構的管理體系。形成的體系才能適合機構本身。領導走在了前面,方向指引對了,隊伍才能跟上。
2.2 崗位職責問題
大多數機構延續沒有管理體系之前的管理模式,尤其是中小型機構內部崗位職責不清不楚,不按照崗位說明書執行,有了任務就一起做,或者就給二三個人做。管理體系也就成了二三個人編制的體系,執行也就靠這二三個人,后果就是職責不清、勞逸不均、獎罰不公、發生事故也無法正確追溯責任人,所以,檢驗檢測機構一定要完善崗位體系,界定每個崗位的職責權限。一般應有主任、副主任、技術主管、質量主管、檢測/檢驗組長、加工組長、檢驗/檢測員、內審員、監督員等崗位。并傳達至檢驗檢測機構的每一個員工。讓其清楚自身崗位的職責和其他崗位之間的相互關系。了解具體工作的目標、內容、要求和方法。
2.3 人力資源問題
管理體系的執行需要人力資源的支持,作為最寶貴的資源,人力資源是檢驗檢測機構面臨的最大限制因素[3]。機構人員選拔往往依據的是領導的主觀考慮、工齡的長短等因素,結果是由于能力、素質等因素,導致管理體系不能有效的實施。員工的才華不能有充分的機會施展,應正確對員工進行業績和能力的考核,明確獎勵和懲罰,建立健康、公平的競爭機制,擇優選拔人才,將最合適的人安排到最合適的崗位上,從而使最寶貴的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讓每一個員工為機構的發展作出最大的貢獻。
2.4 監督機制問題
監督機制是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往往也是被檢驗檢測機構最多被忽視的環節,往往都是遇到發生問題事故才想辦法整改解決,從而失去了主動性,增加了事故發生的概率,應由日常監督、內部審核、管理評審等形式來形成完整的監督機制,由監督員對檢驗檢測機構內各種活動,采取有效的監督手段和相關責任人一起討論研究發現問題,找出關鍵點并及時解決,對未發生有隱患的因素提前糾正預防其發生。提高工作執行率和合格率,降低事故發生率。促進檢驗檢測機構管理體系更加完善。
建立一個能提升機構管理水平和檢驗檢測質量的管理體系并不難,編訂管理體系首先由管理者確定機構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組織人員對機構所有活動進行說明和規定形成質量手冊,再把活動形成具體的程序文件,操作規程及其注意事項和制度等形成作業指導書,活動的各個完成階段加以記錄。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就是管理體系的基本形式了。再通過界定崗位職責和做好人力資源,完善體系監督機制,做到每個環節都有人做,有能力做,有控制手段,真正實現“按寫的做,按做的寫”,讓機構在管理體系的推動下真正形成為一個步調一致、協調配合的有機整體。
[1]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63號.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S].2015.8.1.
[2]國家認證認可監督委員會.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1.
[3]孫進,秦光蔚,周祥.小型化驗室管理工作[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9):2532-2533.
Composition and control point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The composi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several control points are analyzed.According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tasks and resources,it is suita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Inspection and testing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ntrol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