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張家口市委黨校 曹永峰
張家口市第一醫院 田 華
大數據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應用
中共張家口市委黨校 曹永峰
張家口市第一醫院 田 華
本文立足于大數據時代背景,通過研究大數據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作用及面臨的問題,提出大數據在社會管理創新中應用的新思路,展現大數據應用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廣闊前景。
大數據;社會管理創新
我國正處在社會發展的轉型期,社會管理面臨著深刻而復雜的變化,社會管理創新是社會轉型期的現實選擇,它是社會協調發展的產物,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當前,隨著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管理已不僅僅是現實社會的管理問題,虛擬社會的管理同樣重要。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為社會管理提供了一種技術路徑,它具有催生管理革命和服務模式創新的效果,必將為社會管理創新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大數據這個概念不是近幾年才有的,它來源于阿爾文·托夫勒在1980年發表的《第三次浪潮》一書,阿爾文·托夫勒將大數據稱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大數據簡而言之就是數量非常大的數據集合,就數據來源而言,主要包括:(1)互聯網上各種新聞、微博以及海量的視頻、圖片、文本等非結構化的數據;(2)政府部門各種業務系統、醫院的診療及病歷系統、企業部門的數據系統等結構化數據庫的數據;(3)各大移動運營商及互聯網運營商存儲的通信數據;(4)天文望遠鏡捕捉到的視頻、圖像數據以及氣象衛星云圖數據等。
這里我們引用涂子沛先生在《大數據》一書中的定義,大數據是指一般的軟件工具難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大容量數據,一般以“太字節”為單位。“大數據”之“大”,并不僅僅在于“容量之大”,更大的意義在于:通過對海量數據的交換、整合和分析,發現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帶來“大知識”、“大科技”、“大利潤”和“大發展”。[1]正如眾多新聞報道中的“啤酒與尿布”的故事那樣,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實現了商品的精準營銷。可以說,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最終我們得到的是“沙礫中的黃金”。我們就處于一個這樣的時代,一個數據的時代,我們稱之為“大數據時代”。
正如前面所述,大數據包括大量的結構化的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集合,例如前面提到的政府部門的數據系統的結構化數據以及個人產生的通信、微信微博等非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既能客觀的反映社會發展的水平,同時也能為社會管理提供現實依據。
社會管理創新就是通過完善社會管理的體制和機制,從而消解社會矛盾、緩解社會沖突、排解社會糾紛、化解社會風險,實現社會的良性發展。大數據應用在社會管理創新方面可以從以下三個層次來看:
第一層次,在社會管理理論和理念層面上,通過應用大數據優化社會發展環境,轉變社會管理理念,實現社會管理理論創新,提高社會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增強社會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協調性、民主性。大數據在社會管理領域,有效的集成信息資源,將會為社會管理理念創新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第二層次,在社會管理體制和機制層面上,應用大數據整合政府各類數據系統的信息資源,為社會管理提供科學的現實依據,從而形成管理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社會管理體制。
第三層次,在具體管理的方式層面上,應用大數據和先進的社會管理創新理念,通過建立數據采集平臺以及政府業務平臺,實現全民“參與式”社會管理的模式,有效的化解社會矛盾,響應公民需求,完善政府公共服務能力。
大數據將推動社會管理從政府行政管理向以人為本服務型管理轉變,從簡單粗放的管理模式向精細化的管理模式轉變,從公民被動服從到全民參與的轉變。具體而言,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數據為政府管理提供平臺
通過大數據管理模式,改變政府各個部門單一的服務模式,消除政府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建立標準規范、入口統一、功能完善、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政府信息系統,為政府科學的管理社會提供技術支持。
(二)大數據創新以人為本的社會管理模式
大數據可以有效的建立以人為中心的社會管理模式,大數據在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管理流動人口問題以及城市智能交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維護社會治安穩定。正如美國洛杉磯和紐約那樣,通過大數據的數據分析,可以捕捉到不尋常的“個性事件”,國家安全部門將不僅僅在事故或犯罪事件發生后忘羊補牢,他們更可以防范于未然。在事故發生前得以控制或者在犯罪實施前對嫌疑人進行心理疏導以阻止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
2、管理流動人口。流動人口問題,向來是社會管理的一大難題。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鄉二元結構已經被多元結構所取代,大量的農民放棄自己的土地來到城市,如何管理數量眾多的流動人口,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流動人口的手機數據采集以及車票、身份證信息的數據采集,為每個人都建立流動檔案,通過大數據的數據分析能力,可以有效的為其提供勞動就業保障。交通運輸部門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合理分配運力,達到交通運輸的順暢。城市管理部門通過對流動人口檔案的數據采集和分析,有效的管理流動人口的社會行為,從而維護社會穩定。
3、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大數據可以幫助城市解決交通擁堵這個疑難問題。通過遍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攝像頭采集的數據,通過數據實施分析,可以準確的預測出行者出行的最佳路線以及選擇合理的出行方式,從而緩解各種交通工具的運行壓力,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給每個出行者帶來便捷。
(三)大數據可以合理分配公共政府資源
社會管理創新涉及到管理社會群體中每個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教育等諸多問題,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公共政府資源,一直是困擾管理者的問題之一。大數據的應用為其提供了有效途徑。
1、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食品安全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問題,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通過大數據建立食品可溯源系統,在上市前完成源頭檢驗,對上市的每件產品進行編碼及數據采集,可以有效的控制食品質量,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不僅大大節省政府檢驗檢疫部門的工作壓力,而且有效的節省了政府資源。
2、有效指導政府保障住房的規劃。正如前面所述,建立常住人口以及流動人口的數據檔案,通過大數據的數據分析,可以幫助住建部門掌握城市環境、城市發展水平甚至是氣候等因素與人口對房屋的需求關系,從而幫助政府合理分配土地資源及政府保障住房建設,避免資源浪費。
3、合理分配醫療、教育資源。大數據系統可以為每一位社會人建立健康檔案與教育檔案,通過系統的數據分析能力,可以實現病人在發病前就得到醫院的診療通知,以及可以實現就業者在即將失業之前就可以安排再就業機構的就業培訓,從而達到精準控制每一位社會人占用社會資源的數量,而且可以實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四)大數據提升輿情監測及應急響應能力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管理,管理者不但要關注現實社會的輿情,而且應該關注虛擬網絡社會的輿情。虛擬網絡社會的輿情來自各個用戶的手機、QQ、微博、日志等網絡中的數據中。一條微博、一個微信就可能產生“蝴蝶效應”,從而引發一起群體事件。所以,在大數據時代,管理者尤其不能忽視虛擬社會的輿情管理。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利用10萬人的手機通訊記錄來推斷他們的行為習慣,從而預測犯罪。谷歌通過監測Facebook和twitter,來推測人們在發薪日、極端天氣等不同情況下情緒的變化,從而推斷出案件多發的熱點地區,通過國家安全部門的提前部署來預防群體事件的發生。
(五)大數據強化公共安全管理
1、提高應急響應能力。通過大數據系統,社會管理者可以衛星、攝像頭、媒體等獲取大量的數據,并加以分析,對公共安全事件可以做到提前建模,獲得最佳的解決方案,不僅可以預防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而且可以才公共安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得到響應,從而減少事件的危害。
2、防災減災方面。大數據通過數據采集和分析,可以捕捉到傳統防災機制中無法估量的問題,從而達到預防與消減災害的目的。例如,大數據系統通過對比某地今年與歷史其他年份氣象資料,從而推斷出今年是該地降雨量極大值的年份。又通過系統采集該地水庫兩岸耕地種植種類,分析得到今年水庫大堤白蟻數量將會是常年的兩倍。于是得到今年該地水庫決堤概率將大大增加的結論,所以必須在水庫兩岸的耕地加大病蟲害的防治以及必須對水庫進行提前放水以及加固大堤工作。相比較傳統的防災減災機制,大數據的魅力在于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推斷出災害即將發生,而不是坐等災害發生后的應急響應。
大數據對于社會管理創新有著諸多美好的前景,但也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數據的完整性問題
大數據系統數據分析能否獲得準確的預測結果取決于數據的完整性。在我國,數據的開放程度還很低,數據資源總量遠遠低于歐美國家,每年的新增數據量僅為美國的7%,并且政府管理部門的數據系統往往缺乏統一的規范,數據可利用率低、數據完整性差,往往形成一個個的“信息孤島”。
(二)數據的分析能力低下
我國的大數據數據處理能力低下,好多還需要依賴國外的技術。國內一些具有先進數據分析能力的企業,又局限于商業壟斷而建立種種技術壁壘,不能把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應用于實際社會管理中去。
(三)數據的安全性問題
如何保護用戶的隱私以及安全性問題一直是大數據應用中所關注的問題。尤其是近幾年因為個人信息泄露而引發的電信詐騙等犯罪事件,更是把數據的安全性問題推到風頭浪尖。如何在大數據系統中充分挖掘數據的價值而又不給用戶帶來安全性問題是今后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缺乏相應的法律保護
當前,我國關于數據應用的法律還是空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如何在法律層面保護用戶數據不被過度毗鄰而帶來風險,還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就像望遠鏡讓我們能夠感受宇宙,顯微鏡讓我們能夠觀測微生物一樣,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2]在大數據時代,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時代發展的方向。社會管理者也是一樣,誰能更好的應用大數據的便利,誰就能在社會管理中立于不敗之地。大數據的應用,為社會管理創新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推進制度創新,強化頂層設計。大數據背景下的社會管理創新,首先需要國家及政府形成大數據思維,數據共享不是關鍵,社會管理理念的轉變才是重中之重。其次,國家和政府必須自上而下推進大數據應用制度的建設,強化頂層設計,真正把大數據的應用落到實處。
(2)完善法律法規,注重隱私保護。國家必須重視大數據應用的法律法規的完善,實現數據的安全應用和用戶隱私的合理保護。通過立法構建安全監督機制,決定不同種類的個人數據必須刪除的時間。再利用的時間框架則取決于數據內在風險和社會價值觀的不同。[2]
(3)重視基層參與,鼓勵自下而上的數據完善。社會管理創新不但依賴于政府及社會管理者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而且依賴于自下而上的基層民眾的參與。同樣,大數據的應用也是一樣,在社會管理的方方面面,應該肯定民眾對數據完善的貢獻,鼓勵民眾對大數據系統建設獻言獻策,從而更好的實現民眾的訴求,解決社會矛盾。
(4)鼓勵第三方力量的社會管理創新。在大數據背景下,社會管理的數據分析以及服務民眾的工作,鼓勵有責任心,有能力的企業承擔相應的工作,并合理支付一定的報酬。這樣不僅有利于社會管理創新中大數據系統的建立,而且有利于發揮第三方的技術優勢。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社會管理創新又獲得了一種新的思路。只有充分重視大數據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作用,各級社會管理者才能真正的融入這個時代,成為時代的強者。
[1]涂子沛.大數據[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7月.
[2][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1.
[3]陳剩勇.參與式治理: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可行性路徑[M].浙江社會科學,2013,2.
[4]張再生.基層社會管理創新:模式、路徑與對策[M].理論探討,2013,6.
曹永峰(1982-),男,河北張家口人,大學本科學歷,河北省委黨校研究生在讀,講師,現供職于中共張家口市委黨校。
田華(1982-),女,河北保定人,研究生學歷,助理工程師,現供職于張家口市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