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中國衛星應用大會”在京舉行
本刊訊 10月26日,由中國通信學會主辦的第18屆“中國衛星應用大會”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開幕。
在為期三天的會議中,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內外的與會代表圍繞本屆大會的主題——天地海三位一體的衛星服務,展開了熱烈探討。中國通信學會、國防科工局、廣電總局等主管部門的領導就我國衛星應用的發展、政策、規劃、產業鏈等進行了主題演講,十余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和部分企業做了技術、運營及市場分析報告。
中國通信學會秘書長衣雪青在致辭中表示,本屆大會“天地海三位一體的服務解決方案”這一主題符合習總書記提出的“網絡強國”重大戰略構想,符合發展“天空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的戰略命題。“天空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的研究和部署,為衛星技術和應用的發展開拓了更為廣闊、更為重要的領域,是衛星技術和應用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
國防科工局代表在發言中表示,我國正處于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我國初步確定了一個時間表,到2020年前后,全面完成重大科技專項,加速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到2030年左右躋身航天強國之列;再用10-15年時間,全面建成航天強國。在十三五期間將加快開展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等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的論證和實施。同時,加快建設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關于航天法,國防科工局會同20個部門,成立了航天法論證起草領導小組,目前已編制形成草案初稿,計劃明年提交國務院。
中國衛通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炳江做了題為《牢記使命 創新進取 奮力推進衛星網絡強國建設》的報告。報告詳述了衛星運營服務業發展態勢,以及中國衛通的發展情況和十三五期間的規劃計劃。陳炳江表示,“建成‘亞洲第一、國際一流’衛星綜合服務運營企業”是中國衛通“十三五”的奮斗目標,也是我國躋身世界衛星網絡強國之列的重要標志。
美國衛訊首席代表金國平先生,介紹了VIASAT高通量衛星情況。2013年5月宣布的ViaSat-2號衛星計劃于2017年第一季度由阿麗亞娜航天公司發射。發射升空后,將覆蓋北美、美國中部,歐洲以及整個加勒比海地區的所有主要航空和海運航線,波速覆蓋能夠根據區域帶寬需求進行靈活調整。ViaSat-3號是VIASAT計劃中的下一代高通量、高密度、全球覆蓋的Ka衛星。創新的ViaSat-3號衛星平臺,其容量、覆蓋和應用均為全球衛星通信帶來顛覆性的革新。據了解,ViaSat-3號衛星將由三顆ViaSat-3號級別的衛星和地面關口站組成。前兩顆衛星的容量相當于當今全球大約400顆在軌通信衛星容量總和的兩倍。第一顆衛星覆蓋美洲和歐洲;第二顆衛星將在2020年覆蓋中東和非洲;第三顆衛星將覆蓋亞太地區,于2021年實現全球覆蓋。
中信衛星王星先生在介紹中信衛星/亞洲衛星資源時,著重講述了亞洲九號衛星的詳細情況。他表示,亞洲九號成功發射后,將會成為中國上空最高功率的衛星資源。據了解,亞洲九號衛星將采用(美國勞拉空間系統公司)SSL公司1300型衛星平臺,攜帶C/Ku/Ka波段有效載荷(轉發器數量未公布),為亞太地區多個市場提供高功率和多波束覆蓋,在軌設計壽命15年。該衛星預計于2017年發射升空,在122°E軌位接替亞洲四號衛星服役,為亞太地區多個市場提供廣播、私人專用網絡和寬帶互聯網等服務。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慶安先生在會上詳細解讀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衛星應用基礎設施的需求、規劃和建設情況分析。
李慶安認為,由于海洋、海島、沿岸,不同于陸地上發達的固定電信網絡、移動通信網絡,海洋通信除了短波、超短波電臺等傳統的窄帶、非穩定傳輸無線通信手段,衛星通信網絡是海洋信息化不可替代的傳輸基礎傳輸設施。深度海洋通信信息化應以“衛星”為綱,綱舉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