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秀金
?
生物質天然氣市場前景可期
文/李秀金
生物天然氣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把糧田變成氣田”的口號完全可以做到,未來也會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國能源消費和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煤炭是能源消費中的絕對主力,這個現狀在相當長時間較難改變。要想在現有能源結構上進行改革,需要將現有的煤化石能源要高效利用,提高效率,與此同時,我國面臨的環境問題“十分普遍、十分嚴重”,開發可再生能源刻不容緩。
能源與環境二者不可分割。化石能源是導致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對其進行高效清潔利用還有較長路要走,因此要尋找替代和減少化石能源。李秀金認為,生物質轉化成可再生能源,不僅可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還可以解決清潔問題。生物質能具有普遍性,而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沼氣能都受區域時空限制。利用生物質能生產天然氣是重要選擇,符合中國國情。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增加天然氣的供給,完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發展扶持政策,提高清潔能源比重,鼓勵桔桿資源化利用,減少直接焚燒”,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技術手段就是有機廢物通過厭氧發酵技術第一步得到沼氣,分離甲烷,從而替代天然氣,將廢物治理、環境保護、清潔能源整合。
發展生物天然氣十分必要。一方面,生物天然氣原料量多且來源廣泛,包括秸稈、工業食品發酵釀造產生的有機水、城市垃圾及居民糞便。另一方面,該類原料造成的污染比其他無機類污染更嚴重,是國家控污重點,若不加以控制,無法改善環境。傳統的處理方法是生物質經過消費以后產生廢物,再通過它得到沼氣。沼氣可以直接發電,但其市場地位較低,發展有限。要想提高沼氣市場份額,替代天然氣是一種方法,實現廢物治理、清潔能源生產、生態農業三位一體。沼氣后端市場現存,不需要再開拓市場,利用現有的管網就可達成。
2006年至今,中央對沼氣轉型升級項目累計投資403億。據了解,秸稈回收價格具有優勢,若一畝地產一噸秸稈,一噸秸稈大約產200方生物天然氣,其產生價值與種一畝地糧食價值基本相等。針對生物天然氣項目開發,農業部和財政部實施了綜合利用試點方案,國家開發銀行有專門的貸款,政策扶持力較大。
我們現在提倡區域城鄉一體化的供氣,以鎮為核心,10公里范圍內都使用生物天然氣,廢料也在10公里內就消化掉,10公里之外再建一個。這一設想在中國廣大的尤其農村地區推廣沒有問題,完整的產業鏈也由此形成。發展生物天然氣可以通過實現區域城鄉一體化,打破城鄉的界限,結合新型城鎮化發展,形成產業鏈。生物天然氣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