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宏(中油遼河油田公司歡喜嶺采油廠,遼寧 盤錦 124114)
精細地質體研究實現歡2-5-18井區杜家臺油層高效開發
高永宏(中油遼河油田公司歡喜嶺采油廠,遼寧盤錦124114)
歡2-5-18井區杜家臺油層構造不落實、完鉆井少、井距大,但單井生產效果較好,具有一定潛力。本次研究利用地震資料、VSP資料以及鉆井、錄井資料結合井區生產情況,進行精細地質體研究,追蹤含油砂體展布,尋找有利部位,最終在該井區部署新井7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現了該井區的高效開發。
歡2-5-18;地質體;部署;高效開發
歡喜嶺油田經過近40年的勘探開發,開發難度日益增大,我們面臨著老區儲量基本全部動用,新增儲量逐年減少的困局,為了應對這種困局,我們一方面加大了勘探力度,另一方面加大了對老區的再認識的力度,以老區構造再認識為突破點,以井位部署為目的展開研究,2015年在歡2-5-18井區通過精細地質體研究,部署新井7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歡2-5-18井區構造上位于遼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南部,主要開發目的層為杜家臺油層,油藏埋深-2500~-2700m,含油面積1.2Km2,石油地質儲量78.4×104t。
(1)構造復雜、落實程度低
該井區西與歡50塊杜家臺油層主體部位相連,構造位置相對較低,東部向齊家潛山山頭尖滅,由于該井區構造復雜、完鉆井少,且早期三維地震資料品質較差,因此該井區構造落實程度低。
(2)井震結合難度大
由于歡2-5-18井為出油單井點,出油主力層為一套單砂體,且與周圍鄰井井測井對比差異較大,所以層位標定至關重要,然而井區現有資料難以滿足層位標定的需要。
3.1利用VSP進行準確層位標定
鑒于本區完鉆井少,地質體復雜,儲層相對單一,僅有的合成記錄難以滿足精細地質體研究的需要,因此設計了VSP系統。VSP技術與常規地震觀測方法相比,可減少噪聲影響,提高縱向分辨率等諸多優勢[1]。通過VSP成像,結合地面三維地震資料和巖性資料,實現了準確層位標定。
3.2構造特征
歡2-5-18井區杜Ⅱ油層頂面構造形態整體上為一個受三條正斷層所遮擋的向斜構造,北部為構造低部位,東北部及西部為構造高部位,高點埋深2500m。構造面積1.24km2,構造幅度200m左右,地層傾角12~15°。
3.3儲層特征
歡2-5-18井區杜家臺儲層是一套具有充填-超覆沉積的扇三角洲沉積,物源主要來自東北方向,為齊家物源。井區內主要發育了2條主河道,即沿歡2-3-17井至歡18井一線及齊2-21-5井至歡2-5-18井一線發育主河道,河道寬度約200-350m。
受沉積相帶控制,本井區砂體整體呈條帶狀發育。杜Ⅱ時期砂體全區發育,單井最厚35.7m(歡2-5-18),最薄8.9m(歡2-5-5015),一般在20~30m之間。杜Ⅰ時期儲層表現為砂體局部發育,單井最厚59.2m(歡2-6-15),最薄9.6m(歡2-5-18),一般在20~50m之間。儲層巖性以灰色中~細砂巖為主,其次為粉砂巖。成分以長石、石英為主。儲層膠結物主要為泥質、鈣質。膠結類型以孔隙膠結為主,其次為接觸式。該井區儲層物性較好。平均孔隙度15%,平均滲透率62.1×10-3μm2,平均泥質含量10.15%,平均碳酸鹽含量8.47%,平均粒度中值0.32mm,平均分選系數1.78。為中孔、中低滲儲層。
3.4油藏類型
根據歡2-5-18井區杜家臺油層生產情況統計,確定杜Ⅰ1為巖性油藏;杜Ⅰ2、杜Ⅰ3具有統一油水關系,油水界面為-2540m;杜Ⅱ油層組為純油藏。
3.5儲量計算
本次儲量計算主要是重新確定了含油面積及油層有效厚度,其他參數參照1981年上報時的參數,核實該井區儲量為78.4×104t。
4.1井區生產特點分析
(1)油層初期產量較高,具有一定產能
該井區西部天然能量區域4口油井初期投產時3口油井4mm油嘴自噴生產,具有一定的產能,杜家臺油層組初期平均日產油11.9t,平均單井累產油為9543t。
(2)天然能量開發區域油井穩產時間長
該井區投產初期,平均單井日產油11.9t,之后在5t左右穩產,穩產時間長。
(3)該井區具有一定的天然能量
根據井區高壓物性及油藏實際開發資料,按照采出百分之一的地質儲量地層壓力下降值(2.2MPa)和彈性產量比計算公式比值(3.7),繪制的油藏天然能量評價標準分類圖板,確定該井區油藏為具有一定天然能量的油藏。
4.2井位部署及生產效果
根據本次研究取得的認識,采取一套層系開發,在歡2-5-18井區以250m井距部署新井6口。其中油井5口,注水井1口。2016年4月17日投產第一口井,初期自噴生產,日產液16.8t,日產油16.5t,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歡2-5-18井區新井的成功部署,表明精細地質體研究是提高老油區開發水平的有效途徑,對同類油藏井位部署研究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
(2)在井位部署研究中,應用VSP測井、三維地震資料等是研究關鍵,是暴露油藏矛盾,發現潛力的基礎。
[1]朱光明.垂直地震剖面方法[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8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