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皓(江南大學化學材料與工程學院,江蘇 無錫 214000)
高氟含量氟橡膠的合成研究
陳其皓(江南大學化學材料與工程學院,江蘇無錫214000)
氟橡膠屬于高分子彈性體,具備其獨特特征,從組成原子上看,該物質中的主鏈或側鏈上的碳原子能與氟原子相連接。氟橡膠具有良好的耐油性和耐熱性,能夠在250℃左右的溫度保持長時間的工作;同時,也擁有良好的物理機械特點,可耐輻射,電絕緣性明顯,因此,被廣泛應用在我國航空航天還有化學工業等科學領域中。本文主要針對高氟含量氟橡膠的合成方法進行探析,并對其未來發展的改性方法做出相應介紹。
高氟含量;合成方法;改進方法;分析研究
以汽車產業為例,氟橡膠主要用于發動機、燃料系統以及外圍設備上的密封材料,但是隨著環保理念的增強,需要全面降低二氧化碳的排量,因此,在采用氟橡膠過程中有必要加強其低燃料透過性的控制;同時,隨著含氧化物合成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新型環保能源的出現,促使氟橡膠需增加其耐溶劑性能[1]。氟橡膠一般包括三種共聚單元,當氟元素的質量分數達到68%,則會降低其耐油性和耐溶性,因此,應在發展、研究過程中開發出具備更高氟含量的氟橡膠產品,即質量分數超過69%,以確保其具備良好的燃料透過性和耐溶劑性。
1.1共聚單體的組成分析
將高氟含量氟橡膠中氟元素的質量分數控制在69%以上,則需要控制好其他共聚單元組成,即偏氟乙烯、全氟丙烯還有的四氟乙烯的質量分數分別為30%~65%、20%~40%和20%~40%。①若偏氟乙烯的量分數達不到30%,會降低其聚合速率,從而無法保證其耐低溫性能;若量分數超過65%,則會降低氟含量,無法得到最低燃料透過性等性能。②控制好全氟丙烯的含量是保證氟含量的條件之一,但是超過40%會降低其競聚率和反應速率,甚至會增加制作成本;③控制好四氟乙烯含量是把握氟橡膠耐溶劑性的首要條件,但是超過40%會出現聚合物結晶情況,會導致其存在低溫變形的情況。
1.2聚合工藝分析
常規氟橡膠的乳液聚合工藝是應用在高氟含量橡膠合成的主要技術,首先,需要將水和乳化劑放進反應釜中;其次,合理應用痰氣將反應釜中的空氣進行置換;再接著,將攪拌裝置打開后加熱反應釜,并控制好其反應壓力值和Ph值,隨即增加適量的引發劑,促進聚合反應的開始;最后,聚合反應開始后,增加適量的鏈轉移劑,并根據反應情況加入適量的混合單體,以保證反應釜中的壓力處于固定范圍內,確保混合單體反應完成后,即可停止。將反應生成的聚合乳液實行相應的處理,即凝聚、洗滌還有干燥工序等,再利用煉膠機將其塑煉成型,即可獲得高氟含量氟橡膠產品。
常規的氟橡膠中,普遍采用多元醇類硫化劑實行硫化,其硫化原理為:以VDF-HFP鏈段脫HF所構成的雙鍵來完成苯酚陰離子的加成反應[2]。但是氟含量與偏氟乙烯含量的控制中,一旦提升前者的量分數,就會降低后者的量分數,從而降低其硫化速率、機械性能,所以,實行高氟含量氟橡膠的改性時,不僅需要保證其低燃料透過性和耐溶劑性,還有必要增強其硫化性能。
2.1轉變分子鏈鏈段結構
將組成的共聚單體中偏氟乙烯物質量分數控制在60%~65%之間,可以獲得較高氟含量的氟橡膠,且無需減少偏氟乙烯的總含量。轉變分子鏈鏈段結構,就是利用無機引發劑和有機引發劑作為初始引發和補加引發;同時,在引發過程中適當增加有機端基的鏈轉移劑,以期結合三種物質的時間和總量來調整聚合物的端基結構,確保VDF-HFP鏈段的數量明顯增加后,提升高氟含量氟橡膠的硫化速率。
2.2增加改性單體
將非全氟單體增加到聚合物的共聚單體中,以進一步降低偏氟乙烯的含量,通過物質的量分數來計算,各個共聚單體的物質的量分數則表現為:偏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分別是15%~40%和10%~30%;而全氟丙烯和非全氟單體則分別是20%~50%和2%~15%,通過非全氟單體這一改性單體的加入,來增強分子鏈脫HF雙鍵形成的能力,進而提升氟橡膠的硫化速率和硫化膠的機械性能[3]。
2.3共同混煉
將氟橡膠分成A、B兩組實行混煉,混煉方法是利用開煉機實行常規方法混煉,最后得到氟含量較高的交聯性氟橡膠組合物[4]。兩組氟橡膠的共聚單體均為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和全氟丙烯,并將A類氟橡膠的氟元素質量分數控制在69%~71%之間,B類的控制在72%~73%之間,經過混煉后獲得的相對分子質量比較下,A會明顯高于B,確保經混煉獲得的交聯性氟橡膠組合物不僅能夠具備A類的良好硫化性能、機械性能,而且也會擁有B類的低燃料透過性、耐溶劑性能。
綜上所述,合理提升氟橡膠中的氟含量,能夠保證氟橡膠擁有低燃料透過性以及良好的耐溶劑性等特征。經過硫化后氟橡膠,再將其浸泡在燃油中,可以將其拉伸強度控制在有效范圍內,提高氟橡膠的利用率;同時,采用轉變分子鏈鏈段結構、增加改性單體還有共同混煉等方式實行氟橡膠改性后,可以進一步提升其硫化速率和硫化膠的機械性能。
[1]錢厚琴,王昌堯.高氟含量氟橡膠的合成及改性[J].有機氟工業,2016(01):48-64.
[2]朱則剛.車用氟橡膠的市場需求及發展趨勢[J].現代橡膠技術,2013(01):41-46.
[3]曹鴻璋,劉杰民,張玉璽等.氟橡膠改性技術研究進展[J].橡膠工業,2014(03):187-191.
[4]鄔一凡,黃巍,徐京生.國內外氟橡膠生產消費現狀及發展趨勢[J].化工新型材料,201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