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屹平,欒 樂,覃 煜
(廣州供電局有限公司電力試驗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410)
智能電網發展下的新能源戰略規劃*
崔屹平,欒 樂,覃 煜
(廣州供電局有限公司電力試驗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410)
為了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發展智能電網已經成為國際電力工業界積極迎接未來挑戰的共同選擇。文章分析和總結了國內外關于智能電網發展的現狀,在此基礎上并結合廣州供電局的自身情況,對本局發展智能電網提出了幾點建議。
電網;能源;電力;可持續
為了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發展智能電網已經成為國際電力工業界積極迎接未來挑戰的共同選擇。不同國家智能電網的發展方向和重點會不同,主要取決于本國的國情、電網發展階段和資源分布。但目前智能用電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①新能源電源廣泛應用將給用電服務帶來很大影響。配網測光伏發電、風能發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電源具有數量多、范圍廣、容量小、隨機性、間歇性等特點對電能質量、供電可靠性和電力安全帶來影響;②終端能源利用效率亟待提高。目前我國的電力利用效率較低,而且具有不斷擴大的用電峰谷差,因此電力節能潛力較大。智能用電服務面臨的新任務主要是利用現代經濟技術的手段提高用電效率,充分調動電網企業和用戶參與電網調峰的積極性及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程度,最終實現電力等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電力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為落實《英國低碳轉型計劃》國家戰略,英國政府于2009年末首次提出要大力建設智能電網,同期發布《智能電網:機遇》報告,并于2010年初出臺智能電網建設計劃。英國煤氣電力市場辦公室在2010年-2015年內投入大量資金開展大規模實驗支持相應領域的匹配性發展,其中包括投資數千萬英鎊支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英國已制定“2050年智能電網線路圖”大力支持智能電網技術的研究和示范。
法國政府優先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及智能電網,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總體結構中的比例;并通過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稅及投入大量資金促進本國新能源汽車、風電及智能電網的發展。由此可見,法國政府的未來能源工作重點在于推進清潔能源的消納及智能電網的有效建設。與此同時,法國電網公司積極與AREVA旗下的輸配電公司T&D合作推進智能電網的建設。該國智能電網的發展趨勢是繼續按照歐盟要求推進以智能電表為核心的用戶端技術服務的普及工作,加強與中國在儲能等新興技術方面的合作,在謹慎發展核電的同時大力推進清潔能源的發展。
綜上所述,歐美等發達國家近幾年開展的只能用電服務和實踐主要是以用電信息采集和需求響應為主,并開始分布式能源接入的研究時間,開展節能服務。
2013年元旦,中國國務院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在規劃中,提出了優化煤電布局、大規模高效發展清潔能源、緩解日益加劇的東中部環境壓力、提供用戶側新服務等一系列電力方面的新舉措。為了緩解目前的能源矛盾和環境壓力,發展堅強的智能電網是其中的關鍵要素。
(1)優化煤電布局和推進能源綜合運輸體系的大力建設。
(2)提高清潔能源跨區輸送的效率和在全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有率。
(3)有關堅強智能電網創造的環境等巨大綜合效益。
近幾年,在火電廠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等一系列有關清潔能源和智能電網措施的指導下,我國的包括PM 2.5在內的多種污染物的排放量日益減少。根據目前趨勢預測,至2020年,電力工業對東中部地區PM 2.5污染的貢獻率有望比2010年降低約50%,其中僅發展特高壓跨區輸電和“三華”同步電網就能使該比例降低約31%。
自2008年智能電網概念在中國被人們關注以來,國家、企業和科研機構對智能電網的定義和發展提出了多種觀點,無論從國家基于建設低碳節能經濟、抓住經濟發展制高點的戰略考慮或是企業執行國家戰略和掌握發展主動權的需要,各方都已形成共識并愿意積極推進發展智能電網。中國南方電網明確了智能電網的戰略發展任務:利用計算機、通信和控制等現代先進技術,力圖建成高智能、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綠色城鄉電網;南方電網也明確了智能電網的建設目標:提高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水平,提高電力系統和電力資產的利用率,提高用戶側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提高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效率,在此“四個提高”目標的指導下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國家。基于作者的認識和理解,對廣州供電局開展智能電網實踐提出以下建議:
①加快形成全局層面的戰略執行目標;②制訂實施規劃和里程碑體系;③整合資源,創新組織架構;④總結提煉智能電網技術在亞運保電的成功應用經驗,樹立品牌形象;⑤開展能源規劃及分布式能源接入建設;⑥開展微網試點建設。
[1]華光輝,赫衛國,趙大偉.儲能技術在堅強智能電網建設中的作用[J].供用電,2010,27(4):22-29.
[2]黃琳.智能電網發展對華東地區能源供需格局的影響[J].華東電力,2011,39(4):543-546.
[3]廖懷慶,劉東,黃玉輝,等.考慮新能源發電與儲能裝置接入的智能電網轉供能力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32(16):9-16.
[4]周孝信.新能源變革中電網和電網技術的發展前景[J].華電技術,2011,33(12):1-3.
TU524
A
1671-3818(2016)10-0109-01
廣州供電局有限公司電力試驗研究院科技項目(基于多維度數據的主配網設備狀態評價模型與差異化運維策略關鍵技術研究,K-GZM201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