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照輝
(北京中海華藝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重慶 401120)
美麗鄉村風貌規劃實施研究
閆照輝
(北京中海華藝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重慶 401120)
新型城鎮化是以發展生態宜居、服務均等、城市與鄉村和諧一體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快速的城鎮化已經讓我國城市里的傳統文化遭受重創。與此同時,承載著國人鄉愁,體現鄉土文化的廣大鄉村地區同樣面臨諸多沖擊。在新常態經濟發展態勢下,城市建設進入更加理性、科學的軌跡,而廣大農村地區逐漸成為規劃和建設的開展區域。因此,做好鄉村地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以良好的鄉村風貌體現我國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以及傳統的物質空間形態,是城市規劃建設面臨的新的挑戰。
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風貌
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總體精神以及“新型城鎮化規劃”的發布,是指引鄉村地區規劃建設的總綱。中共中央在2004年至2015年連續十年發布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國家農業部于2013年啟動了“美麗鄉村”創建活動,正式對外發布美麗鄉村建設十大模式,為全國的美麗鄉村建設提供范本和借鑒。美麗鄉村落實在空間規劃建設領域,其核心就是建設美麗的鄉村風貌。
鄉村風貌規劃及建設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既涉及到宏觀層面的鄉村規劃,中觀、微觀的空間規劃設計,也涉及到鄉村地區傳統文化的普查、挖掘、再現與活化,還涉及到與實施息息相關的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制度設計。
2.1 樹立規劃的全局統籌觀念
市域、縣域層面對美麗鄉村建設全局統籌、整體規劃,制定相關技術導則及建設指引,引導各鄉鎮美麗鄉村建設。例如中國美麗鄉村浙江安吉:安吉是聯合國人居獎唯一獲得縣,是中國首個生態縣,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2008年,浙江省安吉縣正式提出“中國美麗鄉村”計劃,出臺《建設“中國美麗鄉村”行動綱要》。堅持不規劃、不設計,不設計、不施工理念,“中國美麗鄉村”的建設內容及考核標準,設立三十六項指標。
2.2 做好傳統村落保護與活化
首先盡快梳理國家級、省級、市級各級傳統村落,并按照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要求制定保護規劃。其次保護的同時研究如何活化發展。過去一直把古村落保護與活化對立起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當互聯網+賦予現代性、后現代性新的內涵時,古村落保護與活化的矛盾擁有了越來越多的解決方案,古村落保護與活化的融合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2.3 體現鄉村空間精神的空間規劃
①有別于城市的鄉村規劃設計手法:在傳承和復興鄉村的過程中,應該抓住符合鄉村的空間肌理和空間場景,全面認識鄉村空間構成及其審美價值;②充分發現并保留鄉村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交流空間、道德空間、商業空間等類型,并落實到空間規劃當中;③尋求鄉村空間的多元化利用;抓住鄉村中最具特色的點。
2.4 注重鄉村建筑的適應性設計
(1)鄉村建筑要體現鄉土性,挖掘、傳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建筑的建設方式、建筑材料和建造技術;(2)鄉村建筑在滿足農民生產生活要求基礎上,必須體現現代性;(3)鄉村建筑實施建設時宜發揮政府的引導+工匠的現場指導+農民的積極參與。
2.5 正確選擇產業促發展
形成良好的鄉村風貌,既需要保護,也需要維系。應對廣大鄉村地區空心化現象,必須以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的騰飛,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問題,因而為鄉村風貌規劃建設提供引擎和經濟保障。①產業發展強調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正確看待一、二、三產發展的關系,抓住最適宜的產業類型,不貪大求洋,不亦步亦趨;②美麗鄉村建設中,文化的挖掘是核心,結合文創產業去發展村落,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村落的歷史傳承作用。
2.6 提升規劃的社會參與度
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積極采納當地村民和文化學者的意見和建議,以提高村民的切身利益為出發點,將他們作為美麗鄉村風貌的建設者。
模式一:村民自主型—河南郝堂村。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摒棄”大拆大建“,遏制村民”被上樓“、”被新村“,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依靠群眾智慧,重塑村落文明。模式二:投資導向—浙江莫干山鄉村旅游開發。近年來,環莫干山區域依托自然、人文、交通等優勢,借助莫干山的品牌影響力,多方引進企業、個人投資,逐步形成了環莫干山鄉村聚集區和精品民宿。模式三:學者參與主持型—王澍主持的杭州美麗宜居村莊試點。通過試點,帶動整個鄉村風貌的改變,有生態的環境,有傳統的歷史,有現代化的生活,借此恢復戶與戶守望相助、前呼后應的鄰里環境。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可以作為美麗鄉村風貌規劃建設的終極愿景。鄉愁,可理解為精神層面,屬于風貌中“風”的范疇;山水,則可理解為物質層面,屬于風貌中“貌”的領域。全社會都要認識到規劃建設美麗鄉村及美麗風貌的重要性,認識到廣大鄉村永續發展的戰略意義;認識到保護傳統鄉村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嚴峻性和緊迫性,不得不保;認識到開展鄉村規劃建設工作的特殊性,必須強調實踐;認識到廣大鄉村地區距離美麗鄉村、幸福鄉村的巨大差距。對于鄉村居民,必須認識到自己是美麗鄉村風貌建設的主角,實現美麗鄉村是實現美麗中國的關鍵所在,要做美麗村民。
[1]吳偉.城市風貌規劃:城市色彩專項規劃[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2]仇保興.生態文明時代鄉村建設的基本對策[J].城市規劃.,2008,(4).
[3]夏益俊.城鎮化進程中美麗鄉村建設研究[J].決策咨詢.2014,(4).
[4]張世輝.鄉村特質在新農村規劃中的體現[D];中央美術學院,2011.
TU984
A
1671-3818(2016)10-01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