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
?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頂層設計出爐十余萬家龍頭企業將獲政策紅包
林遠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支持龍頭企業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并提出具體路徑。專家表示,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對于融合這項工作,各類農業組織中只有龍頭企業才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因此他們有望迎來一攬子政策支持。
《意見》強調,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以新型城鎮化為依托,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到2020年,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總體水平明顯提升,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產城融合更加協調的新格局基本形成,農業競爭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活力顯著增強。
“在農業轉型發展過程中,推進農業的產業化經營,促進‘接二(產)連三(產)’是一個重要方向,這不僅是當今世界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與方向,也是我國農業產業提升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源泉。”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開展農產品加工、農村旅游、農產品定制等經營服務,可延長農業生產的產業鏈條,可更好助力農民增收。
“我國現在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仍處在相對初級的階段,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而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已形成以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誰來種地’難題,下一步要進一步發展更多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進一步壯大經營主體組成結構。”中國農科院農經所研究員秦富說。
《意見》提出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引導其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電子商務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并通過直接投資、參股經營、簽訂長期合同等方式,建設標準化和規模化的原料生產基地,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龍頭企業要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加強產業鏈建設和供應鏈管理,提高產品附加值。鼓勵龍頭企業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健全農產品營銷網絡。充分發揮農墾企業資金、技術、品牌和管理優勢,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推進墾地合作共建,示范帶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初,我國共有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33萬個。其中龍頭企業12萬多家,實現年銷售收入7.9萬億元。各類產業化組織輻射帶動農戶1.2億戶,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每年戶均增收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