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儀
這不僅是一次對魯哈尼執政能力肯定與否的民意投票,更是對伊朗未來道路改革或保守傾向選擇的投票。改革派在這兩場選舉中的突破,可能為魯哈尼謀求2017年連任總統增添助力。
伊朗2月26日新一屆伊斯蘭議會和專家委員會選舉,不僅是伊核全面協議達成和經濟制裁解除以來的首次全民選舉,更是伊朗自1979年革命以來首次在同一天舉行“兩會”選舉。
伊斯蘭議會是伊朗的立法機關,4年一選,共290個席位,其中5席保留給宗教少數派,剩余席位在202個選區中分配,其中首都德黑蘭市占有30席。專家委員會則由高階伊斯蘭教士組成,是伊朗選舉、監督乃至罷黜伊朗最高領袖的機構,任期8年,共88個席位,以省為單位劃為31個選區,德黑蘭省占16席。專家委員會原定去年改選,為節約選舉經費與本次議會選舉同時進行。
選舉3天后,內政部長拉赫瑪尼通過國家電視臺陸續公布當選人名單。在議會方面,據伊朗學生通訊社數據顯示,改革派獲83席,保守派獲78席,獨立人士獲60席,另有64席由于候選人在各自選區均未獲得1/4以上選票,將在4月安排第二輪投票(以2選1差額)。在專家委員會方面,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報道,溫和派獲11席,保守派獲39席,另有32名中立人士和6名獨立人士。

本次議會選舉,可視為對總統魯哈尼連任前景的一次民意測驗,目前改革派占上風的結果,意味著魯哈尼政府獲得主流民意背書。而專家委員會的選舉更為重要—考慮到現任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新的委員會極有可能在8年內選出下一任最高領袖。
這兩場選舉從去年12月的預選開始就牽動著伊朗全社會的目光,伊朗各大通訊社全天候跟蹤報道,民眾的參與熱情也遠超政府預期。伊朗選舉委員會發言人表示,兩場選舉參與投票的選民超過3600萬人(上屆議會選舉時為3000萬人),投票參與率也達到62%,創歷年新高,作為對比,2013年的伊朗總統大選投票率也不過70%。
在伊朗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政黨,保守、改革兩大派別各自形成松散的政治聯盟,并向民眾推薦自己的競選名單。
保守派堅決維護伊斯蘭主義的一元價值觀,反對政治自由化和文化多元化,對內推行嚴格的社會管制,確保伊朗不受西方文化的腐蝕;對外旗幟鮮明地反對以美國為首的“霸權國家”。該派別在伊朗政壇居主流地位,在議會的主候選人是內賈德當政時期的前議長哈達德·阿代爾,在專家委員會則是由“戰斗教士聯盟”和“庫姆神學院聯盟”組成的“兩盟”競選名單,代表人物為憲法監護會主席賈納提和前專家委員會主席亞茲迪。
改革派則傾向于放松執行過于嚴厲的伊斯蘭教規,對內支持言論和新聞自由,對外主張與西方國家實現一定程度的和解。該派別在伊朗政壇處于少數地位,尤其在2009年總統大選后爆發了“綠色運動”,改革派領袖前總統哈塔米、前總理穆薩維和前議長卡魯比被指控“煽動顛覆政權”先后遭到軟禁,改革派的政治地位遭受重創。直到2013年魯哈尼總統上臺后,改革派與溫和派形成一定共識,這才使改革派的勢力得到一定恢復。改革派在議會的主候選人是哈塔米當政時期的前副總統阿列夫,在專家委員會則是由“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拉夫桑賈尼和總統魯哈尼領銜的“人民的專家”和“溫和派之友”兩大競選名單。
伊朗憲法規定,任何18歲以上的伊朗公民均享有投票權,可憑身份證到投票站參與投票。據伊朗全國選舉委員會統計,本屆選民共計約5500萬人,其中半數以上為不滿30歲的青年。
所有參選者的資格均先經過憲法監護會的審查。憲法監護會由最高領袖指派的6名高階伊斯蘭教士,以及由大法官提名、議會批準的6名法學家組成,負責裁定議會通過的法案是否符合教法和憲法,并負責審查議會、專家委員會和總統職位的參選人資格。
本屆報名參選“兩會”的人數均創造了往年新高,共有12123人報名參選議員,795人報名參選專家委員。而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的明爭暗斗貫穿了選舉的始終,甚至篩選候選人的過程也被兩派拿來利用,以至于被取消參選資格的人數也創造了歷史新高。由保守派掌控的憲法監護會以反對伊斯蘭政權等種種理由,篩除了近九成改革派候選人的參選資格,其中包括備受愛戴的前最高領袖霍梅尼的孫子哈桑·霍梅尼,該舉動引發了伊朗社會一系列的爭議。改革派報紙刊出一幅意為“明知前方是懸崖也要跳”的漫畫,諷刺憲法監護會強硬取消改革派候選人資格的決策,使得改革派候選人不得不“踏著同伴的尸體過河”。總統魯哈尼也公開表示:“憲法監護會應當允許那些受人民愛戴的候選人參選,否則選舉將失去意義。”然而,憲法監護會最終僅批準了5500人參選議員,166人參選專家委員。
按照選舉程序,在取得最終參選資格后,候選人在選舉前7天方可開展競選宣傳活動。與以往較為低調的集會、海報、傳單等競選活動相比,今年的競選活動在網上更為火熱。候選人們在Telegram等社交媒體上爭相發布競選公告,引領了廣泛的話題討論。
在本次選舉中,改革派采取了更為積極的選舉動員,不僅哈塔米、卡魯比等改革派領袖人物的視頻通過社交軟件在年輕人中間廣泛傳播,總統魯哈尼還親自給每位伊朗人的手機發送了鼓勵民眾參選的短信。由哈塔米提名的“希望聯盟”,打出“投給希望一票!你的未來你做主!”的口號,鼓勵人民為溫和派宗教人士投票,以防止強硬派宗教保守勢力控制專家委員會。在德黑蘭的大街小巷,到處可見有人分發印有宣傳標語“30+16”的小冊子(30+16意為“希望聯盟”旗下30名競選議員的德黑蘭候選人和16名專家委員候選人)。而據目前公布的選舉結果來看,改革派在德黑蘭的勝利證明了這一動員的有效。
保守派方面同樣不甘示弱。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多番強調,要始終保持伊朗獨立自主的革命路線,民眾須謹慎考慮那些受英美等西方勢力青睞的候選人,矛頭暗指改革派一邊。保守派報紙隨后刊載了受英美扶持上臺的巴列維國王的諷刺漫畫,以應和領袖杜絕西方勢力滲透的最新指示。在保守派勢力控制下,電視媒體更是一邊倒地報道保守派候選人的消息。尤其在大城市以外的選區,保守派仍占據著優勢。
按照伊朗官方公布的選舉結果,改革派無疑在這兩場選舉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有“伊朗政治風向標”之稱的議會德黑蘭選區,改革派贏得了這里的全部30個議席。盡管改革派、保守派都沒有單獨形成議會多數,但若是改革派與部分支持改革的獨立人士在經濟發展等問題上合作聯手施壓,也將會對保守派的政治影響力產生巨大打擊。與上一屆“兩會”相比,新一屆伊斯蘭議會和專家委員會在決策上將更開明、更溫和。
在遭受多年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制裁后,本屆議會和專家委員會的選舉對于魯哈尼政府來說至關重要。這不僅是一次對魯哈尼執政能力肯定與否的民意投票,更是對伊朗未來道路改革或保守傾向選擇的投票。而如今的投票結果,無疑揭示了民眾對于政府在伊核談判期間所作努力的肯定,以及對于制裁解除后伊朗經濟騰飛和民生困局改善的期待。改革派的選舉突破,也顯示了大部分民眾對魯哈尼政府的信心和對伊朗同西方緩和關系的期待。
西方媒體在報道本次選舉時普遍對改革派的表現大加贊揚,因為一個“自由”、“開放”的伊朗無疑是美國與歐洲樂見其成的。然而,在伊朗特色的共和體制下,最高領袖仍是絕對的權力中心,掌握著國家司法機構、武裝力量、輿論導向和所有大政方針的最終決定權。毋庸置疑,一屆溫和開明的議會將不太可能給魯哈尼政府帶來更多麻煩,魯哈尼的下半段任期也會較為順利地度過,甚至還可能為魯哈尼謀求2017年的總統連任增添助力;新議會中改革派與保守派勢力趨于均衡,伊朗的行事決策也將繼續相對溫和的“中間路線”,并對外釋放積極友好的信號。但僅憑改革派一己之力,伊朗仍難立即產生巨大的改變,根深蒂固的保守勢力依然是伊朗走向開放的巨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