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吉
近年來,我國華北地區不斷遭受霧霾侵襲。2015年12月7日,北京首次發布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我國北方多個城市通過對細顆粒物的源解析,揭示燃煤是霧霾的元兇。內蒙古作為國家能源大區,近十年能源消費對煤炭的依賴度高達86%以上,工業經濟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能源和環境對可持續發展的約束將越來越嚴重。全面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實施節能減排降碳工程,實現能源清潔替代和綠色低碳的戰略轉型,需要多管齊下。
一、幾點思考
(一)內蒙古在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中的戰略地位
清潔能源基地和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在內蒙古戰略定位中具有引領作用,決定了我區肩負著優化區域能源布局、減少碳排放、減輕污染物跨界傳輸和建設京津冀上游清潔帶等多重責任,凸顯在區域大氣污染協防和應對氣候變化中的重要地位,實施綠色低碳戰略勢在必行。
(二)化石燃料的過度消費是霧霾等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燃煤、機動車排放和工業污染等眾多因素中,能源結構的不合理,特別是煤炭等化石燃料的過度消費,是霧霾形成的重要原因。煤煙中的超細顆粒是PM2.5的主要來源,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與空氣中其它污染物進行大氣化學反應,又是PM2.5驟升的主要原因。我區作為全國煤電輸出大區,清潔能源替代任務艱巨。
(三)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是解決大氣污染的利器
可再生能源開發的環境代價小,大幅削減能源消費排放已成為我國實施綠色低碳戰略的重要舉措。內蒙古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總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一和第二,開發潛力大。2015年1-11月,我區可再生能源(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量456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12.7%;發電裝機容量2912千瓦,占全部裝機的29.1%。我區《清潔能源輸出基地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風電并網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600萬千瓦”,發展前景廣闊。
(四)內蒙古西部地區發展可再生能源經濟潛力大
我區西部 “光強風多地廣”,充分利用豐富的風、光、熱資源,優先在荒漠和沙漠地區發展太陽能、風能產業,推動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潛力巨大。利用能源資源優勢,可培育再生清潔能源產業,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領域。
(五)綠色發展是解決霧霾等環境危機的根本之道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推進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促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著力培育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的綠色經濟體系,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選擇。綠色發展將是根治霧霾等環境危機的根本之道。
二、幾點建議
(一) 構建能源互聯網,提高清潔能源外送能力
“一帶一路,電力先行”。基于我區能源稟賦優勢和國家政策傾斜,加快推進特高壓建設步伐,構建以“特高壓電網+智能電網+清潔能源”為特征的能源互聯網,提高電網接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內蒙古不僅要建成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還要建成可再生清潔能源主力基地。研究制定《內蒙古自治區可再生能源調度管理辦法》、《內蒙古自治區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購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
(二)優化能源布局,推動西部可再生能源經濟發展
在廣袤的西部荒漠、戈壁區建設可再生清潔能源主力基地,推動沙生生物產業發展,將西部綠色產業發展納入國家相關規劃,上升為國家長期發展戰略。重點在阿拉善等200毫米降雨量以下地區大力發展太陽能和風能,而中東部相對濕潤區應減少此類項目,保護自然植被。“十三五”規劃應將阿拉善納入蒙西大型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基地,支持建設對接蒙西和寧東特高壓電力在建通道。
(三)建立草原國家公園制度,出臺生態保護補償辦法
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服務人類生存的功能不可替代,也是建設生態屏障的基本保障。建議在內蒙古先行先試,建立草原國家公園制度,并構建國家公園管理者與當地農牧民利益共享模式。建議出臺《內蒙古自治區生態保護補償辦法》。將天然草原及自然保護區納入國家和地方生態補償范疇。在呼倫貝爾及大興安嶺建立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探索建立草原、森林、水資源等為重點的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四)實施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制定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
我國是《巴黎協定》的重要推動者,提出開展溫室氣體減排等氣候行動的“國家自主貢獻預案”。建議我區加快研究制定與國家承諾相對應的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具體包括:力爭到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碳排放強度、森林蓄積量應與國家目標相匹配。2014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11.2%,我區為5.4%,考慮到我區能源基數大,非化石能源占比在“十三五”期間由6%提高到10%左右,到2030年達到15%。
(五)加強科技支撐和政策扶持,壯大節能環保新興產業
節能環保產業是新常態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建議制定自治區“十三五”《循環經濟發展行動計劃》,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大城市礦產、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通過開展商業模式創新,激活節能環保市場。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節能環保綜合服務體系。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籌資融資渠道,發展PPP融資模式,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加快建立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基金工作步伐,設立環保科技專項資金,支持研發“三廢”治理與資源化關鍵性技術,重點培育自主創新的節能環保龍頭企業,有力推進GDP的綠色化進程。
(作者系內蒙古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