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逢華
?
嚴查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問題不換擋——遼寧省紀委三年嚴查損害群眾利益典型信訪舉報案件
◎文/韓逢華
群眾利益無小事。遼寧省紀委堅持問題導向,高度重視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的治理,黨的十八大以來,連續三年開展嚴查損害群眾利益典型信訪案件專項行動,積極回應百姓的呼聲。2015年12月3日,中央紀委監察部副部長陳雍就此作出批示:“遼寧省紀委對解決損害群眾利益問題高度重視,有部署、有檢查、有督辦、有調研,工作扎實深入,成效明顯。”
世間事,做于細,成于嚴。遼寧省紀委在“嚴”處著力,始終堅持把黨紀、黨規挺在前面,切實維護群眾利益,截至目前,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排查發生在群眾身邊、嚴重損害群眾利益信訪問題5558個,篩選典型案件2611件,集中查辦、調查結案2135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370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552人,挽回經濟損失3.5億元。
“蠅貪”成群,其害如“虎”。
2013年以來,省紀委信訪室“問題大數據”顯示,群眾身邊腐敗問題中惠農資金問題超過20%,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和“四風”問題、土地征收問題都超過10%。其中,村干部貪占、私分、挪用惠農資金等已成為損害群眾利益的最突出問題。
“要集中排查、解決、督辦損害群眾利益典型案件,要堅持不懈推進。”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林鐸對這項工作專門作出部署。2013年以來,省紀委班子成員率先垂范,選準抓手,先后率領由省紀委信訪室、案件監督管理室、黨風政風室、相關紀檢監察室組成聯合檢查組,赴全省14個市開展調研督辦,并篩選413件典型案件由委領導包案。
村支書致使集體資產流失、村黨委非法占用土地使用權、套取村集體資金、騙取農經站管理費……這些問題久拖不決,損害的是群眾的利益和民心。為此,省紀委書記林鐸,副書記成剛、李宇光、韓玉起、楊錫懷以包案形式加以推動,進行督辦,確保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得到快速妥善的解決。
“沒想到,挺意外的,”大連金州新區后石村的村民談道,“反映的問題得到省紀委領導的過問,這讓我們感受到了為我們老百姓辦實事的信心與決心。”
省紀委“一抓到底”式的督辦群眾身邊腐敗案件,釋放了強烈信號,層層傳導壓力,消除不作為、亂作為的“空擋空掛”,倒逼基層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切實把基層問題解決在基層。
全省各地結合實際情況,為專項行動上了“保險”。營口市紀委實行定領導、定措施、定時限、定專人、定質量以及包調查、包處理、包穩控的“五定三包”制,避免了群眾反映的問題在解決過程中遇到拖拉推諉的現象。
2015年6月的一天,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紀委排查解決損害群眾利益典型信訪案件專項行動熱線電話接到了群眾的匿名舉報。接到電話后,縣紀委組成調查組,針對群眾集中反映涉農方面損害群眾利益突出的情況,組織審計、財政等部門對全縣各鄉鎮賬務進行“突擊審計”。在挪用、違規出借以及侵占公款2000余萬元的大額現金短庫的證據面前,3名村干部低下了頭。在組織紀律審查后,3人被開除黨籍,并移送司法機關。
目前,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領導班子參與率、包案率、督辦率均達到100%。
遼寧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群眾各種利益訴求較為復雜。惠農資金、征地拆遷、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四風”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方面問題突出,數量多、范圍寬,讓百姓叫苦不迭,深惡痛絕。如何解決監督執紀“上冷下熱”和執紀末梢監督乏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問題,確保辦案效率和質量不下降,成為解決損害群眾利益問題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為此,省紀委創新“過篩式”排查、“問診式”重點督辦和“復查式”銷號辦理的工作流程,推廣“經辦人初步篩選,室務會集體研究,分管常委審定”的工作模式,亮出“互聯網+監督執紀”招數,有效提高了案件舉報的數量和篩選質量。同時,強化對線索的動態管理,每季度各市集中向省紀委報送動態排查情況,對新發現的問題隨時排查、及時查辦。
省紀委明確要求,包括以前的暫存件、留存件在內的信訪案件,“要集中篩查,清倉見底,不留死角”。
全省充分發揮上級督辦下級的“落差”效應,創新逐級填報“問題線索匯總表”和“案件明細表”、逐級審核“辦結審批表”等措施,在排查的群眾反映最強烈的5558個問題中,篩選出典型案件2611件,一級抓一級排解,一批久拖不決的“釘子案”“骨頭案”得到解決。
2015年6月18日,遼寧紀檢監察網問題線索共享和查處反饋平臺上線,群眾可以隨時隨地一鍵上網反映“四風”、腐敗和不作為問題。省紀委對問題線索梳理研判后,進行“一錘到底”垂直化督辦,直達責任單位。平臺已覆蓋全省包括紀檢監察部門和政府部門在內的3134個聯網單位,推動基層違紀違規和“兩個責任”等熱點問題在“最后一公里”上得到有效治理。目前,在解決群眾身邊的“四風”、腐敗和不作為問題上,“問題線索共享和查處反饋平臺”收到群眾舉報投訴15578件,轉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相關部門調查處理8501件,處理人員971人,其中給予黨政紀處分183人。
“給監督插上科技的翅膀”,省紀委監察廳相關負責人生動地概括了該平臺的作用。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加快信息化建設更有助于將監督執紀問責做深做細做實,推動解決觸碰群眾身邊利益的一個個具體問題。鐵嶺開原市業民鎮英守村某村民想到家中的征地補償款不按時發放,半夜起身通過窗口進行舉報。第二天中午,他就接到了當地相關部門的回復。在群眾監督下,不正之風無處遁形。截至目前,已立案調查99件,給予黨政紀處分34人。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解決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同樣離不開壓實責任,問責追究。
在責任追究上,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用“一案雙查”落實主體責任,對因領導干部濫用職權、失職瀆職導致損害群眾利益信訪問題頻發的,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腐敗案件的部門和單位,嚴肅追究當事人和領導者責任,以此推動“兩個責任”落實。
2015年,鞍山市航空風濕病醫院(私立)騙取醫保金問題是省紀委交辦、委廳領導督辦的案件。經鞍山市紀委調查,該院院長從2011年開始,授意本院醫生以免費向參保人員提供體檢項目或藥品等方式招徠掛床住院人員,編寫虛假病歷,虛列住院治療費用,到市社保局進行報銷,并將報銷錢款據為己有。經核實,該醫院掛床住院人員多達1100余人次,涉嫌騙取醫保統籌基金400余萬元。市紀委將該院院長違法問題移送司法機關。案件的查處有力地促進了相關職能部門對醫保統籌基金的嚴格審批、監管。
全省還建立了辦案質量問題追究責任制。本溪市紀委專門出臺《損害群眾利益問責辦法》,對部分市直紀檢監察機構上報線索少、質量低的情況,要求限期上報,市紀委書記親自對線索“零上報”單位的黨政“一把手”和紀檢組組長進行約談。2014年,全市新增案件113件,全年結案典型案件155件。
2015年9月,鐵嶺市紀委對經查實的鐵嶺縣平頂堡鎮下屯村報賬員李杰冒領村民五保金、養老金案件,給予李杰開除黨籍處分;主管領導沒有及時核查領取五保金、養老金人員身份,履行監督責任不力,也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并予以曝光。錦州市紀委在全市分15期對26家單位、30名機關干部予以點名曝光。
維護民利,維護穩定,遼寧各地區解決群眾身邊的“四風”、腐敗和不作為、亂作為問題成果不斷顯現。
2015年1月,沈陽市渾南區國際新興產業園區東崗子村村民王永恒等7人代表150名村民,連續10年集體聯名上訪,反映村集體土地性質被改變、村民無法得到土地補償等問題。省紀委將其批轉給沈陽市,渾南區紀委將此案列為典型案件,由主管副書記牽頭“融冰破冰”,責成區規劃國土分局啟動快速處理程序。查實后,相關責任人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150萬元征收款也得以及時返還村集體。一起多年的集體訪得以化解。
遼陽市紀委嚴肅查處了遼陽縣財政局副局長郝某在農村環境整治工程中存在的瀆職、受賄問題,挽回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切實維護了群眾利益。
葫蘆島市紀委將去年查處的典型案件中涉及侵害群眾利益的569.3萬元錢款全部還利于民。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效果如何,最終要靠群眾來評判,最終要體現在群眾是否都得到了應有的利益和實惠。”在省紀委常務副書記成剛看來,務必取得讓群眾滿意的成效,才是開展專項行動的題中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