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福強,左靜
(1.黑龍江省遜克縣林業局道干林場,黑龍江遜克164499;2.黑龍江省遜克縣林業局奇克林場,黑龍江遜克164499)
提高植樹造林質量的各項技術措施
譚福強1,左靜2
(1.黑龍江省遜克縣林業局道干林場,黑龍江遜克164499;2.黑龍江省遜克縣林業局奇克林場,黑龍江遜克164499)
探討提高植樹造林規劃的科學性,提升植樹造林細致整地質量,選擇植樹造林苗木,提升植樹造林苗木栽植質量,加強植樹造林苗木管理質量等措施,為整合植樹造林過程與細節,為植樹造林的管理工作、技術應用、環節控制提供新的觀念和方法。
植樹造林;質量;技術措施
植樹造林需要科學系統的規劃作為基礎,要遵循植物繁衍規律和植樹造林的工作特點,采用科學的方法和原則進行植樹造林的系統性規劃和設計。要確定植樹造林的樹種,以適生性為基礎,以本土樹種為目標進行樹種的選擇,確立針葉混交、喬灌混交等綜合型植樹造林項目。在植樹造林規劃中要考慮到環境的穩定、平衡發展,建立起良性的生態與環境系統,倡導林業資源、人力資源、土地資源全面而科學的利用,使植樹造林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達到自然收益、經濟效益,豐富植樹造林的成果。
整地工作是植樹造林的基礎性工作,是保證植樹造林成活率與植樹造林保存率的一項重要措施。整地措施得當能有效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高樹木成活率,提升林木生長環境,促進苗木健康生長。具體要求:首先對栽植地實施翻耕、耙耬、平整、鎮壓,全面徹底清除亂石、雜草、樹根等雜物。其次要結合整地進行滅鼠,通過深翻破壞老鼠的棲息地,以改善林地的衛生條件。
苗木品質與植樹造林質量、植樹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長速度有著直接的關系,要選擇長勢旺盛、品種純正的苗木應用于植樹造林工程,這是提升植樹造林質量的物種基礎。要對苗木的根系、樹冠、芽孢進行嚴格技術檢驗,選擇品種與遺傳穩定性好的苗木作為植樹造林的選擇目標。同時,要檢驗苗木的抗病害能力,確保苗木在無病害、無枯萎的狀態下健康生長,適應植樹造林的材料與物種要求,實現成活率的實質性保證。在苗木選擇中還要將木材性質、成材率價值重點考慮,選擇生長迅速、抗逆性強的苗木,使苗木能夠迅速產生植樹造林的經濟效益,滿足植樹造林系統性發展的需要。
栽植質量與造林效率和成活率有著直接的關系,是植樹造林過程技術與管理的核心環節,植樹造林質量與栽植嚴謹性和管理全面性密切相關。栽植苗木要規范處理,進行假植、澆水、蘸漿等相關環節,使植樹造林苗木流失的水分得到補充。要做好樹穴挖掘的技術與質量控制,使樹穴的土壤進一步松軟,讓土質的肥力得到提升,保證栽植的質量和成活率。在運輸苗木過程中要做好根莖、土坨、枝干的保護,剪除病枝、爛根,避免運輸過程中日曬、風吹造成的水分流失,確保苗木不受激烈沖擊和持續震動的影響。栽植時要修正樹穴,使其與苗木土坨相匹配,一般要留有10cm的間距,將土坨中心定位在樹穴中心。要在坑底使用適量的肥料,一般以有機肥和腐殖質為主,確保苗木緩苗生長過程中得到充足的養料支持。填土前要整理苗木根須,使根須均勻分布,不出現彎曲、糾結等問題。栽植過程中要規范進行提苗、踩實等過程,做到根系埋設適中,深淺適當,栽植后要進行灌水,這是決定栽植質量和成活率的關鍵,要本著灌足、灌透、灌滿的原則,及時對苗木進行水分補充,維持苗木蒸騰、光合作用對水分的需要,確保苗木緩苗和生長處于連續、穩定的狀態。
5.1苗木水肥管理
作為苗木生長的客觀條件,水分和肥料必須要保持充足,這是植樹造林質量的前提。灌溉工作要結合苗木栽植,要盡快對栽植后的苗木進行澆灌處理,以澆足澆透為原則,為苗木緩苗、生長和成活提供水分基礎。要重視苗木春季抗旱工作,針對春季干旱、土壤特點和樹齡大小展開有針對性的抗旱灌溉,提高和確保植樹造林苗木的生長。要重視苗木冬灌工作,在入冬初期,結合除草和修剪工作進行灌溉,改善苗木周邊土壤濕度,均衡苗木體內水分平衡,提升抗凍害和抗低溫的能力。與水分相比肥料與養分對植樹造林苗木的快速成才和迅速生長有著同樣重要的價值,要從植樹造林設計、苗木種類、幼林齡期進行肥料品種、施肥方式、施肥數量的搭配和控制,抓好基肥和追肥兩個重要環節,以充足、適量的N、S、K肥料的科學搭配,滿足植樹造林幼林生長過程中的肥料需要。
5.2做好植樹造林松土除草工作
松土的目的是將植樹造林地地表板結的土壤通過機械或人工的方式加以破碎,提升土壤地表的通氣性。植樹造林幼林管理過程中要結合季節變化、降雨過程和苗木生長進行定期、定時的松土工作,增加地表的通透性。除草的目的是及時清理和鏟除林間雜草,增加林間有效空間,避免雜草對水分和養料的爭奪問題。除草過程中既要結合植樹造林幼林的特點,也要結合雜草的生長規律,還要結合氣候的時機,進行有針對性的除草工作,為植樹造林幼林健康生長提供空間、水分和養分基礎。
5.3提高植樹造林幼林間伐的質量
間伐是植樹造林中管理和技術的重要環節,目的是增加健康林木的生長空間,擴大林間通風性能,緩解林間透光性差等基本問題。進行幼林間伐中要把握間伐的時機,在植樹造林實現初步郁閉時就應該進行間伐處理,伐除林間長勢弱、發育不良的苗木,避免弱苗和病苗對區域水分的爭奪,擴大健康苗木養分的獲取量。間伐過程中應該根據植樹造林苗木種類,保護好大苗,伐除弱苗和病苗,保存植樹造林苗木生長的空間與環境。
5.4提高植樹造林幼林保護質量
幼林保護是植樹造林的重要工作,也是苗木形成質量品質和生態效益的前提,特別對苗木成材、幼林生長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在保護幼林的過程中可以借鑒質量體系強化防護和保護兩個重點環節,一方面要重點對自然災害進行防護,針對干旱、高溫、低溫進行有計劃的技術和管理工作,抓好防火、降溫和抗低溫凍害細節,形成防護工作的質量保證機制。另一方面要重點對生物災害進行防護,針對病蟲害、鼠害等嚴重影響植樹造林質量的災害進行保護性防御,構建植樹造林工程的生態鏈條,控制病害、鼠害、鳥害的擴大和蔓延。此外,要重點對人為因素加以控制,針對牲畜啃食、人為破壞、不規范用火等問題要強化控制,設置植樹造林護林隊伍,建立保護植樹造林的職責體系,將人為因素對植樹造林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力促幼林早日成材。
植樹造林要在技術意識上強調質量觀念,在質量體系的指導下植樹造林應該在技術和階段上細節劃分,形成質量控制與保證系統,這是新時期植樹造林發展和創新的方向。
[1]王哲麗.提高營造林質量的關鍵技術和管理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6,(05):102-105.
[2]張美玲.淺談如何提高造林質量[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12):217-220.
[3]馬繼宏.關于影響造林質量的因素及解決方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6):98-100.
Technica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fforestation
TAN Fu-qiang1,ZUO Jing2
(1.Daogan Forest Farm of Xunke Forestry Bureau,Xunke 164499,China;2.Qike Forest Farm of Xunke Forestry Bureau,Xunke 164499,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d on measures of improving scientific planning of afforestation,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soil preparation,selecting afforestation seedlings,enhancing seedlings planting quality and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of seedlings,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management,tech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cess control.
Afforestation;Quality;Technical measures
2016-04-20
S722
B
1674-8646(2016)14-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