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華
(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環境保護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探討
肖建華
(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生態環境方面卻面臨著極大的壓力,造成的環境污染情況非常嚴重,不但導致區域生態化環境惡性循環,而且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還極大程度的影響人們健康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國已經意識到工業化發展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嚴重性,并著手控制環境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加強環境污染的治理措施。文章主要從環境保護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著手分析,探討了有關環境保護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必要性以及加強環境保護的相關措施。
環境保護;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控制措施
現如今,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討論話題,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嚴重遭到破壞,所以引起了全球范圍內的重視。而環境污染問題產生的根源還是來自于人類,是人們在長期生存發展過程中制造的環境污染源,并且嚴重超過了自然環境系統的承載和修復能力,從而導致惡劣的環境污染現象。對于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控制能有效的保證環境污染在大自然生態系統的承受能力范圍內,可以通過自身的環境循環系統進行修護以便于恢復到正常水平,并能有效阻止其惡劣發展的趨勢,使環境系統維持正常的循環系統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景。
(1)環境污染現狀和環境質量的內在要求。近些年來,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隨之產生的工業垃圾和工業廢棄物越來越嚴重,其污染物嚴重影響環境質量,并加劇了環境污染的惡劣狀況。同時,由于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而經濟發展、城市化建設所產生的附作物,已經嚴重超出環境的正常承載能力,環境的污染物容污指數不斷下降。所以,嚴格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控制,是生態環境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必然趨勢導向。
(2)國家政府對環境污染的明確規定要求。我國在逐年增加對環境管理和保護的相關規定和條例,并制定了眾多有針對性的環境保護制度,還嚴格仔細地根據環境的現實情況,綜合多種因素制定了環境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標準,以及環境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濃度標準。所以,我國現階段必須吸取生態循環良好的發達國家的環境治理和保護經驗,根據自身的有關標準,嚴格做好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控制。
(1)數據采集不全面,影響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統計結果。通常人們認為的環境污染大多數是來自于工業化學污染,片面統計化工企業的污染數據,卻忽視了人們日常生活及農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像人們的正常生活衣食住行等,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物,再像農業發展過程中化學肥料的使用等,都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但在現實數據采集、統計過程中,有關工作者卻將范圍固定在某一區域內,存在極大的局限性,嚴重影響最終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數據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2)環境的污染物承載能力不斷變化,影響控制的措施制定。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季節性的變化,在溫度、濕度、土壤地質、生物的生存季節等方面都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環境的污染物承載能力也不斷變化,而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控制措施卻是固定不變的,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的動態變化。所以,無法做到有效地環境管理,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存在的作用。
(3)環境污染物排放總量統計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差。由于多數污染物排放總量的統計數據,都是由環境監測部門提供的,而環境監測部門的工作人員及監測設施設備及監測方法等,都存在水平上的不同程度的差異,所以在監測過程中,會影響數據監測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造成環境污染物排放量的統計數據也存在偏差。
(4)有關環境污染物容納量的標準不符合實際環境情況。根據上述有關陳述,可以了解到國家制定的環境污染物容納量的指標,并不是全面地、系統地符合真實環境情況的,而是籠統地概括的理論數據分析結果,所以針對于不同地區不同環境狀況,總量控制措施并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在實踐過程中有失科學性與準確性。
(5)缺少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總量控制方案執行性較差。盡管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內容繁多,但對于污染物總量控制的法律法規不是非常健全,而且對于控制的執行力度約束性不強,導致總量控制方案的執行力較差。同時,國家對于市場的調節手段沒有有效的保護措施,市場的調節手段主要體現在專門的排污機構,對于現在排污機構還未在社會中被大家認識。所以,排污收費的標準與排污治理工作都不能合理地開展。
(1)引入科學的、準確的污染物排放量數據統計系統。在企業的正常運營過程中,引入科學、準確的污染物排放量數據統計系統,其統計系統要包括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排污的后果分析、會產生那些環境污染后果等一切可能產生的影響情況。企業應做到嚴格要求并規范企業的污染物排放量登記工作,提高登記工作人員的職工素質,做到準確無誤的對排污量數據進行真實、完整的登記工作。這樣對日后的數據分析和用量控制奠定基礎,便于制定出合理污染物控制方案。
(2)健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法律法規。經濟和社會以及環境,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變化,我們也需要根據現實環境的變化,不斷完善環境治理、環境的保護、排污總量的指標、排污收費的標準和排污專業要求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保證在每個變化的時間段都能合理地、科學地應對和解決環境變化產生的問題,保證環境的正常可持續發展。
(3)嚴格把關環境對企業的生存條件。對于可能產生污染物的化工企業,國家要嚴格把關,對于污染物排放后的處理工作必須做到位,保證污染物的排放量在一定范圍內,高標準要求處理后的污染物排放對環境的破壞力和污染程度等。如果化工企業達不到國家制定的標準要求,就按法律法規取消其企業經營資格,撤回化工產品的經營權。
(4)加大科研力度,研究出綠色生產渠道和排污處理辦法。工企業雖然對環境污染嚴重,但是國家卻不能強制性將其取消,因為這是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的需要。所以,在盡可能控制縮小污染程度的同時加大科研力度,根據生態環境的發展,高效率地使用自然資源,淘汰有毒材料的使用,盡可能研究出可再循環利用的綠色生產渠道,充分利用生產過程中的所有產物,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同時,對最終的完結廢棄物,努力研究探索,采取科學的處理辦法將其轉化成水、二氧化碳等五毒的物體。
(5)建立并完善的國家法律保護政策。建立并完善國家對環境保護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相關法律法規,對環境污染物控制所涉及到的任何方面,都保證具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保護,增加其環境污染治理的實際執行力度。當面對不同環境問題時,其處理過程都有法可依,保證環境可持續的循環發展。
綜上所述,染物排放總量的控制對環境保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總量控制的實施能有效地改善環境質量。所以,為了避免環境因污染物排放量造成的惡劣影響,我們應根據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實施情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研究出新的、合理的各項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措施,并認真落實到實踐過程中,及時有效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保證環境在自身的污染物承受范圍內自動修復到正常循環狀態。
[1]黃秀清,姚炎明.樂清灣海洋環境容量及污染物總量控制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2]王淑芬.環境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1,(12):73-75.
TU984.11+5
A
1671-3818(2016)09-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