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寧
(江西容大水利水電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江西 宜春 331200)
水利工程中的生態理念應用探析
劉林寧
(江西容大水利水電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江西 宜春 331200)
生態理念的含義是指人類在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方面的生態保護意識和生態發展觀念,其中牽涉到了人類與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相互間的聯系。文章針對生態理念的重要性、特點及問題,談談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建設與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水利;水利工程;生態理念
生態理念是一項涉及到人與自然、社會間的相互共存的關系問題,建立完善的生態理念,不僅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與進步,也是現今步入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能夠確保人民的生活質量,加緊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發展,就必須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重視其生態理念,并利用現代的先進科學技術,保障水利工程的穩步發展。
現階段,我國部分水利工程出現的諸多建設問題主要是由于工程建設不合理、砍伐開發無序性、過度使用地下水以及生活、工業污水亂排放等因素造成的。這些因素的存在不僅影響著人們的工作生活環境,還給水利事業的順利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在水利工程中落實生態理念,即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減少不恰當的經濟發展給自然環境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此,在水利工程建設中,處理好生態環境與水利工程之間的關系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應當將水利工程與生態理念融合起來,在水利工程中重視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生態環境中的生態保護與發展,并在水利設計中將自然與社會生態環境以及水利工程建設之間的關系科學明確合理的體現出來,最后在施工過程中,將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減少到最小,從而確保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2.1自然性
自然性是生態理念中最基本的特點,其含義就是要尊重自然規律。水利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一定會對周邊的環境造成影響,因此在工程設計的時候,必需保持其和自然環境的和諧性,這就要求設計人員需要提前勘察工程周邊的自然環境,才能保證設計方案能夠滿足自然環境的再生需求,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確保其自然性。
2.2可持續發展性
水利工程是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建設項目,而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發展戰略。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設和設計的時候,需要同時考慮到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和后期所帶來的持續性利益影響。而生態理念的運用不僅能夠保障水利工程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還能使工程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能夠給子孫后代帶來長久的利益。
2.3社會性和經濟性
社會性是指水利工程具有的公益特點,能夠在使用的時候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社會價值,如防洪抗旱、蓄水灌溉及發電航運等。因此生態理念的運用需要根據當地的需求,具有針對性的發揮出水利工程的職能,才能充分體現出社會價值。而經濟是指水利工程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是當地自然特性中發揮出的經濟屬性,如旅游業的開發就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因此生態理念的運用具有很強的經濟性,而且還能夠合理分配資源,減少能源浪費。
3.1缺乏設計方式和評價準則
當前有些理論評價指標和方法是針對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但是卻缺少了針對生態水利工程的具體操作方式和標準,其原因與相關的科研工作較少和科研成果積累不夠有關。因為水利工程牽涉到了工程力學,所以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水利工程結構建筑物的強制性標準,然而卻并沒有相關的技術標準來規范其工程的生態服務的功能和目標。
3.2缺少合作機遇和機制
水利工程設計中,設計人員并不重視流域的生態需水規律,對于生態服務目標還不夠注重。所以,在水利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環節,往往在階段的后期才開始對于環境的影響評價工作,加上現今我國的環境評價的管理制度和咨詢市場還不夠完善,對于生態目標的考慮有所忽視,甚至完全隱瞞生態影響的后果,致使眾多的水利工程生態效益不足,負面影響突出。設計人員和環境科技人員的交流不夠,使得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和設計落后。
3.3難以協調運行
許多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需要在原有水利工程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配置、改造和設計。生態水利工程的融入一定會影響到原有水利工程的服務對象和功能,甚至還會有一定的風險,因為水利工程和生態水利工程最明顯的區別就在于服務對象的差異,所以在開發生態水利工程的過程中,需要對原有水利工程的服務目標和功能進行適當的調整,而怎樣才能是原有水利工程和生態水利工程相互協調,是當前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和設計的重要思考問題。
4.1注重科學性和敏感性
水利工程的服務對象很多,包括農業的灌溉要求及生態的綠化要求等,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設和設計需要全面了解水域的供水需求和水域規律,才能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水利工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依據服務對象的要求,全面分析水文條件特征,確保水資源的合理運用和分配,在設計時,應該借鑒其它的工程的成功經驗,使生態水利工程更加科學合理。為了降低生態水利工程對于自然環境的影響,設計人員需要明確生態目標及服務對象,并針對敏感性生態目標大力推廣生態理念。在具體設計時,要重視生態目標的敏感性,確保相關措施的完善性和系統性,建設過程中需要落實制度的全面性,達到降低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4.2樹立生態理念
水利工程的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生態理念,并以此為基礎引導設計工作的開展。設計人員是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需要對其進行相關的生態理論知識教育,逐步轉變其設計的觀念。而設計人員自身也需要提升綜合素質,并在培訓中認識到生態理念的重要性,在具體工作中堅持生態理念和科學發展觀。這樣的設計才是新時代的具有科學性及創新性的方案,不僅有利于解決工程的操作問題,還能使生態水利工程更加有序的順利開展。
4.3結合新舊工程
我國的生態水利工程面臨的挑戰和壓力,是因為我國水利工程特有的季節性和地域性影響的,所以在水利工程設計的時候,需要和當地的環境相結合,水利工程才能最大的發揮出其生態作用。在設計的時候需要分析和研究原有的水利工程,學習和借鑒原有水利的經驗和教訓,并結合環境工程的特征,才能使工程的水量和水質具有科學的配置。
近年來,我國在大力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給周邊的環境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害,進而導致的氣候變化、水污染及土地失衡等問題,給人們的生存及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生態理念運用于水利建設中是促進傳統水利工程轉型的中要措施,是水利工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1]李偉.水利設計中的生態理念應用初探[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3,(10):215-216.
[2]李飛燕,涂興懷,劉永豪.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分析[J].水利電力科技,2009,(1):11-14.
[3]李樂樂,董一鳴.水利建設與生態保護雙贏的樣本——河南河口村水庫生態建設紀實[J].河北水利,2016,(4):27+31.
[4]田曉鳳.水利工程設計中生態理念應用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6,(3):92-93.
[5]王勇.談基層生態水利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山東水利,2016,(4):57-58.
TV
A
1671-3818(2016)09-0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