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龍貴

湖南桃源人周某,今年五十八歲,是一家私營企業的財務主管,因中年得女,十分寵愛,對其百依百順。為了幫助女兒追求男生,在女兒的以死相威逼下,周某竟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款三十五萬元幫女兒赴韓國整容。近日,周某因涉嫌非法挪用資金被懷化鐵路警方查獲。
整容、追男生、挪用公款……因為集合了多種元素,網友對這則新聞的看法各有不同:有人說這是一則反腐新聞,“女兒坑爹”再建反腐新功;有人把它當成娛樂八卦,認為現在的女孩子也是夠拼的。熱議之中,彌漫著調侃戲謔的意味。當然更多的人都能看到,這其實是一則很嚴肅的社會新聞,其中所引發的“父母如何寵愛子女”的話題,在今天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更加值得關注。
十年前,“追星女”楊麗娟的故事曾轟動一時。為了完成與偶像劉德華“近距離”接觸的愿望,蘭州女子楊麗娟逼父賣房、賣腎。然而就在愿望達成的第二天,其父因不堪忍受女兒的追星行為跳海自盡,留下世人的一片唏噓。兩件事在情節上略有不同,但發展邏輯卻是殊途同歸。先有父親的過度溺愛,后有女兒無節制的索取,事情變得不可收拾,最后引發不幸的結局。一個父親跳海自盡,另一個父親鋃鐺入獄。讓人無限感慨的是,這一切竟都源于一個“愛”字。
幾年之后,楊麗娟淡出了公眾的視線,也恢復了平靜的生活,對當年瘋狂追星的行為,她也表示后悔莫及。楊麗娟已經走出了過往,然而又有多少青春少女走上了楊麗娟當初的迷途?又有多少為人父母者像當年的楊父一樣,以愛之名無條件地滿足子女的一切要求?追星與追男生固然不同,自盡與犯罪當然也有本質區別,但兩起事件所共同指向的家庭教育的迷失和誤入歧途,在今天依然值得重視和深思。
有些父母把孩子當成顯示自己事業成功的道具,以為給予孩子優越的物質條件,就是愛的最好表達形式,還有的父母認為在這樣競爭激烈、強調個性的時代,盡其可能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更有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和自信。換言之,有些孩子的無法無天,其實不是父母疏于管教,而是刻意培養的結果。只不過這些父母沒有想到,物極必反,凡事都要有底線。如果沒有健康人格的塑造和樸素價值觀的引導,那么愛就變成了“害”,愛得越無私,傷害就越大。
說到家庭教育,兩種極端的理念很值得關注。一種是“狼爸式教育”,三九天讓孩子在雪地里裸奔,絲毫不考慮孩子的承受力,試圖用這樣一種粗暴的方式讓孩子迅速成長。另一種就是像報道中的“羊爸式教育”,對孩子百依百順、無限寵溺,從小培養一種優越感和特權意識。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雖然觀念不同,但本質上都是一種功利化教育,過于急切地希望看到孩子的成功。然而欲速則不達,教育是個漫長的事業,要有足夠的耐心,也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然生長的空間。
【原載2016年1月27日《春城晚報·春城時評》】
插圖 / 不差錢 / 春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