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田 易萱
誰安排情節
你以為一部電影的情節安排誰說了算?大部分情況下是導演,但也有例外。
一位女性導演拍一部縣城青年的愛情文藝電影,請來了臺灣的戲骨、當紅小生以及大陸的話題女星。導演最初設想的電影情節中,首先亮相的并非該話題女星,但宣傳人員建議導演讓這位女星最先出場,因為她身上永遠不缺話題和曝光率,宣傳人員甚至開玩笑說,如果把電影的第一個鏡頭給她,“可以多五百萬票房”。導演最終還是同意了。
這種情況時有發生。不只一個鏡頭,營銷方有時連電影情節都會參與其中。
電影工業的規則早已經改變了。你以為自己選擇了一部電影觀看,但其實,這個選擇是有人幫你做的。那些營銷、包裝電影的人們,從一開始就在猜測觀眾的興奮點在哪里。那時候,甚至誰都不知道這會是怎樣一部電影,也許會是大爛片,但沒關系,營銷方的炒作手段依然能把你吸引進電影院里。
“在法律底線上”
田明是北京太空堡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公司主營業務就是為各路電影剪預告片。田明將預告片定義為“打響營銷大戰的第一槍”,槍響得漂不漂亮很重要,至于是否和劇情密切相關,要求可以不那么嚴格。
太空堡壘曾為電影《我的青春期》剪輯過一支預告片。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小鎮青年闖蕩北京演藝圈的故事,按照大類,可歸納為一個小眾題材、偏文藝的電影。預告片則將電影包裝成了一個青春愛情故事。
宣傳一部電影,難的是根據每部電影的特色,尋找不同賣點。從事電影宣傳工作的陳婷笑言,自己會“在法律的底線上,盡可能完成片方提出來的需求”。
某話題性女演員擔當女一號的電影在宣傳期間,一開始的賣點是“幻覺電影”,然而概念打出來后,人們都不知道電影在說什么。于是,營銷團隊換成以“高智商燒腦驚悚片”為主要宣傳點,結果效果還是不好,這個概念又被放棄。恰好,好萊塢大片《盜夢空間》的熱度尚未過去,陳婷所在團隊遂將這部電影包裝成“中國版《盜夢空間》”,并不斷傳播一個概念:“電影你不看個幾遍,不會明白里面的情節是什么。”陳婷說,“效果立竿見影。”
吹捧技巧
在電影上映前期“出于防御目的”找水軍,到各個網站刷電影評分,也是潛規則。“把好評頂到大家能看到的位置,把差評淹沒下去。”陳婷說。“別人都在做,你不做你就注定失敗”這一說法,在業內廣為流傳。
據了解,“高級水軍”往往會編寫好評論分給不同的團隊,每隔半小時刷一次,慢慢把評分推上去。像“剪輯很流暢”、“配樂和情節匹配度很高”這種評論,就不會被一眼認出是水軍。
除了雇用水軍,宣傳團隊更愿意和粉絲合作,讓粉絲自己去刷。粉絲們的高忠誠度比水軍靠譜得多,而且他們都看過電影,知道該怎么夸,真實的個人資料和活躍度還避免了被網站當成水軍屏蔽。
給影評人發紅包、雇槍手寫影評也是業內人人皆知的內幕。寫一篇吹捧影評,根據影評人粉絲數量報酬不等,一般三四千元一篇。有些名氣小的,五百元一篇也愿意寫。
至于與大型網站的商業合作,大多數時候靠買。據電影營銷人員羅薇透露,前幾年與某大型門戶網站合作熱搜、話題榜等項目,打包在一起“五十萬一個”。
經過這一番全方位的狂轟濫炸之后,很多人就被吸引進了影院。遇到好片,自然開心,遇到爛片,片方至少已經賺到票房。至于網上開罵,也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利用差評順勢引導,也是營銷方式的一種。“比如之前的《富川山居圖》,很多人都是為了吐槽才去看的,想知道它到底有多爛。”羅薇說。
【原載2016年第1期《看天下》】
插圖 / 拍爛片 / 趙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