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艷
摘 要: 通過對基因圖譜的有效檢測獲得遺傳基因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實現對病理的分析和診療。傳統的基于圖譜檢測方法采用基因序列測定方法獲得圖譜的像素特征信息,隨著個人基因信息在區域間的像素分類特征的增大,導致檢測結果不準。提出一種基于區域像素分類的基因圖譜檢測方法。通過對基因圖譜檢測系統原理的分析,利用熒光物質的閃爍現象記錄基因圖譜的核糖核酸輻射值,包括基因圖譜的光導和光電倍增量值,通過區域像素分類,形成電子束在陽極上產生電壓脈沖,采用ADSP21160處理器進行基因圖譜的區域像素特征采集,硬件設計包括ARM嵌入式微處理器設計、基因圖譜檢測DSP控制電路設計和濾波電路設計,然后基于Visual DSP++ 4.5開發平臺進行了基因圖譜檢測系統的軟件開發,實現系統集成調試。研究結果表明,采用該檢測儀能有效實現對基因圖譜的檢測和特征分析,為遺傳病理的診療和分析奠定基礎。
關鍵詞: 基因圖譜; 區域像素; 檢測方法; 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 TN911.73?34; TP39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6)04?0094?05
Abstract: The genetic gene information is obtained by the effective detection of the genetic map to achieve the analysis and diagnosis of pathology. The method of gene sequence analysis is used in the traditional detecting method based on the map to get pixel feature information of the map, but with the increase of individual gene information in the region, its testing result is not accurate. A new method for gene map based on region pixel classification is proposed. With the principle analysis of the gene map detecting system, the fluorescent substance flicker phenomenon is employed to record RNA radiation values of gene map, including light guide and optoelectronic time increment values of gene map. The voltage pulse of electron beam is formed at the anode by means of regional pixel classification. The processor ADSP21160 is adopted to collect regional pixel features of gene map. The hardware design includes design of ARM embedded microprocessor, DSP control circuit for gene map detection and filtering circuit. Based on Visual DSP ++4.5 development platform,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of the gene map detecting system was perform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 integration and debugg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cting system can achiev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gene map,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genetic pathology.
Keywords: genetic map; regional pixel; detection method; system design
0 引 言
人類的基因存在于人體的每一個細胞內的DNA分子中,對人類基因圖譜的準確檢測和繪制,可以把人類的23對染色體上的基因序列在準確排列出來,基因圖譜是31億個“字母”的排列組合,通過對圖譜的繪制和藥物改變自身生物基因的排序,實現對相關遺傳方面疾病的治療。隨著生命與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人類的基因圖譜檢測的研究也逐漸發展,當前,全球能提供基因檢測的機構將近2 000家,為了描繪基因圖譜,254家生命科學公司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了基因檢測方面的研究,通過基因圖譜檢測,探索生命遺傳信息留下每個人的獨特的基因身份證和密碼,為人類疾病的治療帶來福音,關于基因圖譜檢測方法的研究正在日漸受到人們的重視[1]。
基因圖譜檢測是通過標識DNA圖像中的特征序列點,采用高斯濾波算法,對圖像進行像素分類和邊緣檢測[2],在傳統方法中,對基因圖譜的檢測方法主要采用如小波分析方法、變長編碼方法和基因圖譜檢測的張量空間模型構建方法等實現對基因圖譜的檢測,其中,文獻[3]提出一種基于自然伽馬放射檢測的生物基因圖譜檢測方法,通過分析基因序列的[α]射線、[β]射線以及[γ]射線進行基因組的位置重排,采用DSP(數字信號處理器)實現基因圖譜檢測儀器的設計,但是該方法把基因圖譜的數據類型分為浮點數據和漂移數據,隨著分類的增大導致檢測的準確度受限。文獻[4]提出一種基于基因圖譜的基準特征提取的生物基因檢測系統設計方法,在基因序列檢測中設置4個系統輸入通道,采用耦合電感轉換方法實現對基因圖譜的空間重構和檢測,提高了圖譜的擬合精度,但是系統設計較為復雜,集成性不好。在基因圖譜的檢測算法設計上,傳統的基于圖譜檢測方法采用基因序列測定方法獲得圖譜的像素特征信息,隨著個人基因信息在區域間的像素分類特征的增大,導致檢測結果不準[5?8]。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區域像素分類的基因圖譜檢測方法。首先進行了基因圖譜檢測系統的原理分析和硬件設計,然后基于Visual DSP++ 4.5開發平臺進行了基因圖譜檢測系統的軟件設計,最后進行了生物學臨床調試和實驗,展示了本文設計系統在進行基因圖譜檢測中的有效性能。
1 基因圖譜檢測原理及硬件設計
1.1 基因圖譜檢測原理與系統總體模型構建
生物學的基因圖譜檢測是采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對基因圖譜進行像素特征提取,實現對基因圖譜的2維或者3維圖像的辨識,各個基因圖譜視覺特征采集系統采用4臺計算機,3臺顯示器,基因圖譜特征采集中,由于基因圖譜是DNA雙螺旋結構,在質譜圖中生成生物時間序列,在基因圖譜檢測中,人類的生物基因特征由于放出DNA雙鏈細胞而發生核糖核酸的衰變,其主要衰變方式為[α],[β],[γ]。微觀的講,個人基因組圖譜自發地放射[α]粒子而發生[α]衰變,形成生命密碼,單個基因圖譜因為生物學上的缺陷,自發的放射出[β]粒子而發生[β]衰變,通過自由電子和正離子組成的離子對,基因物質相互作用的3種效應,束縛電子產生加速作用;通過區域像素分類,實現基因圖譜檢測,典型的基因圖譜檢測能譜圖如圖1所示。結合圖1 ,本文采用區域像素分類原理進行基因圖譜的檢測儀設計,基于蓋革?彌勒計數管設計基因圖譜檢測系統的區域像素分類儀器,蓋革?彌勒計數管價格便宜,附屬設備簡單,在本文設計的圖譜檢測儀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性,利用基因序列對像素特征的電離作用進行基因脈沖探測,如圖2所示。其中,基因圖譜的像素特征采集蓋革?彌勒計數管的陽極[A]的電位為[U0]。
通過圖2給出的區域像素分類脈沖計數器,運用繞組函數理論(WFT)準確計算輸入電流和電壓的脈沖向量,進行基因圖譜的載荷數與探測電容的計算。在系統設計中,利用熒光物質的閃爍現象記錄基因圖譜的核糖核酸輻射值,包括基因圖譜的光導和光電倍增量值,選擇輸入阻抗[Za]作為基因圖譜檢測的參數,得到阻抗值[Za=VaIa],其中,[Va]和[Ia]都是光電子在光電倍增管內的相位電壓和電流。通過區域像素分類,形成電子束在陽極上產生電壓脈沖,基因圖譜像素值的電子能量正常情況下的阻抗值和互感值分別為:
1.2 基因圖譜檢測儀的硬件設計
基因圖譜檢測儀的硬件設計,首先根據基因圖譜儀的工作特點,選擇合適的數字信號處理芯片,采用模塊化集成設計方法,結合區域像素分類算法,進行基因圖譜檢測儀設計。系統硬件設計主要包括:RISC式微處理器、基因圖譜的像素分類設計、基因序列恢復模塊設計、A/D模塊設計、D/A模塊設計、人機交互系統設計和CAN通信模塊設計、基因圖譜檢測儀的系統電源模塊設計。由基因圖譜檢測系統的技術指標知系統對區域像素特征最低采樣率為[25 MHz],采用ADSP21160處理器進行基因圖譜的區域像素特征采集,采樣256道數據,即使用8位A/D芯片,基因圖譜檢測的DSP的最低速度應大于[25×20=500 MHz],整機功耗不大于[2.0 W],考慮額外的余量處理器速度應大于等于[600 MHz]。在系統的RISC式微處理器設計中,采用16位定點DSP內核,基于雙16位MAC和雙40位ALU進行像素特征采樣,通過低速A/D將峰值電壓進行量化,由于ARM系統模塊的核心是ARM嵌入式微處理器,ARM嵌入式微處理器通過電路板的外端接口電路向A/D發送控制指令,把基因圖譜的檢測結構傳回并保存至SD卡中,基因圖譜檢測ARM嵌入式微處理器設計電路見圖4。
基因圖譜檢測ARM嵌入式微處理器中的 L1指令存儲器包括64 KB SRAM,2個16 KB SRAM。基于區域像素分類方法進行基因圖譜的特征信息采集,采用傳感器進行基因圖譜序列的特征信號的采集,每個數字信號對應單片機內存中的一個地址,信號特征分析其中一個16 KB可配置成Cache,每個道址逐步對基因圖譜檢測序列進行循環計數,如圖5所示。其中,橫坐標是脈沖幅度對應的道址,而縱坐標是每個道址的計數,通過循環計數,避免存在溫漂現象,提高了對基因圖譜的測量精度,降低誤差。在基因圖譜檢測的ARM微處理器設計的基礎上,設計DSP控制電路,圖譜檢測DSP控制電路包括時鐘系統、測試接口、JTAG調試接口、硬件復位電路系統,DSP控制電路是整個基因圖譜檢測儀系統的控制核心,采用ADUM1201和PCA82C250設計基因圖譜檢測的DSP控制電路,為了增加系統的穩定性和抗干擾性,使用AD5545和AD8674進行圖譜的重組控制,采用4 KB L1暫存數據,采用DSP控制芯片SRAM,通過CAN總線實時上傳基因圖譜數據,電路終端輸出0~5 V的雙路電壓信號。
在圖譜檢測中,采用AD780產生2.5 V的基準電壓。電壓基準的設計重點在于減少噪聲,模擬電源添加10 μF和0.1 μF的去藕電容,設計SPI或外部存儲資源引導異步存儲器(包括PC133 SDRAM)進行基因圖譜的存儲,綜上分析,得到基因圖譜檢測DSP控制電路,如圖6所示。
基因圖譜檢測DSP控制電路設計中,要求溫漂小于[3 ppm/℃],最大輸出電流10 mA,可以實現600 MHz的持續工作。另外,為了避免基因圖譜干擾序列的影響,采用10 μF,0.1 μF和0.001 μF三種開關噪聲電容進行圖譜檢測濾波,對基因圖譜檢測濾波采用FIR濾波電路,用FIR濾波可以盡量減少電源毛刺,提高對基因圖譜的檢測精度,得到基因圖譜的檢測的濾波電路如圖7所示。
2 基因圖譜檢測的軟件設計
在基因圖譜檢測系統設計中,軟件模塊是整個系統的控制核心。本系統軟件的開發平臺是Visual DSP++ 4.5,軟件設計主要包括用戶控制模塊、數據處理模塊、輸出模塊。其中,輸出模塊由3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將通過圖像處理算法進行區域像素分類得到的基因圖譜數據實時顯示到顯示屏上;第二部分是基因圖譜將數據保存至DSP存儲系統中,進行人機交互和圖譜分析;第三部分是將已經判斷出的基因圖譜的狀態結果輸出至屏幕。本文設計的基因圖譜檢測儀的軟件工作流程如圖8所示。
結合圖8的工作流程和上述硬件電路設計結果,在Visual DSP++ 4.5軟件平臺上進行基因圖譜檢測儀的軟件開發,Visual DSP++ 4.5軟件平臺有一個集成開發環境IDDE,還包括VDK、專家連接器VCSE,特別適合于基因圖譜的檢測應用,設計基因圖譜檢測儀的進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定時器(timer)、中斷管理(interrupt management)軟件模塊,過程描述如下:首先下載arm?linux?gcc?4.1.2.tgz安裝包,然后在.bashrc文件中,加入如圖9所示的命令,進行系統編譯。
在/home/路徑中輸入命令arm?linux?gcc?v,修改最上層的Makefile文件,Linux的內核在編譯后采用區域像素分類方法實現基因圖譜檢測,基于區域像素分類的基因圖譜檢測儀的軟件移植過程如圖10所示。
通過上述軟件設計,實現對基因圖譜的有效檢測。
3 系統調試和仿真實驗
為了測試本文設計的基因圖譜檢測儀的性能,進行系統調試仿真實驗,實驗中使用某大型生物醫學儀器公司Labcenter Electronics 研發的Proteus 7.6作為基因圖譜檢測的調試軟件,在/etc/下創建啟動文件及系統配置文件,修改/etc/init.d/中的rcs文件,利用mkyaffsimage2工具,制作根文件系統映像文件,運行以下命令:
Mkyaffsimage2 filesystem rootfs.Yaffs(鏡像文件名稱)
由此,實現基因圖譜檢測程序載入到硬件系統中,將整個系統安裝完成,并且接入傳感器進行基因圖譜的像素特征數據采集,本文設計的基因圖譜檢測儀如圖11所示。
根據上述仿真和調試環境,進行基因圖譜檢測,檢測基因圖譜的A/D采樣緩沖區的數據峰值,采樣256道基因圖譜,所以將Input右移4位,根據區域像素分類算法原理,207右移4為12,得到一個幅度為207的基因圖譜脈沖信號,得到檢測結果如圖12所示。從圖12可見,采用本文設計的系統能有效實現對基因圖譜的準確檢測,性能優越,對基因圖譜實現準確重構和特征分析,為病理分析和診斷奠定基礎。
圖12 基因圖譜檢測結果
4 結 語
本文提出一種基于區域像素分類的基因圖譜檢測方法。首先進行了基因圖譜檢測系統的原理分析和硬件設計,主要包括:RISC式微處理器、基因圖譜的像素分類設計、基因序列恢復模塊設計、A/D模塊設計、D/A模塊設計、人機交互系統設計和CAN通信模塊設計、基因圖譜檢測儀的系統電源模塊設計。然后基于Visual DSP++ 4.5開發平臺進行了基因圖譜檢測系統的軟件設計,最后進行了生物學臨床調試和實驗,實驗結果表明,采用本文設計的基因圖譜檢測儀,能有效實現對人類基因圖譜的特征分析和重構,提高檢測性能,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毅,周丙寅,胡光波.井下直線電機泵故障檢測儀硬件系統設計[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12,40(11):162?166.
[2] 王建華,張方華,龔春英.基于發展的PWM Switch模型的Buck/Boost雙向直直變換器建模及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4,46(1):92?100.
[3] ZHAO Y, LI W, DENG Y, et al. Analysis, design, and experimentation of an isolated ZVT boost converter with coupled inductor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 2011, 26(2): 541?550.
[4] MOHAMMADI M R, FARZANEHFARD H. New family of zero?voltage transition PWM bidirectional converters with coupled inductor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2, 59(2): 912?919.
[5] MISHIMA T, NAKAOKA M. A practical ZCS?PWM boost DC?DC converter with clamping diode?assisted active edge?resonant cell and its extended topologi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3, 60(6): 2225?2236.
[6] 呂春鋒,韓超,劉志偉.移相全橋ZVZC軟開關DC?DC穩壓電源分析與設計[J].電源技術,2013,37(7):1216?1219.
[7] 曹太強,王軍,孫章,等.有源鉗位正激二次側諧振PWM Buck?Boost型變換器[J].電工技術學報,2014,29(4):10?18.
[8] 劉暢,金科.三倍流整流ZVS PWM三相全橋直流變換器[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5(1):159?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