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楊
1976年,北美汽車市場突然竄出一匹黑馬——韓國現代車廠產制的小馬(pony)轎車,平滑的車身配置兩款引擎,以5900美元的空前超低價位,引發消費及產業界的震撼,也為現代汽車打響了名號。現代汽車作為韓國汽車的代表,與全球其它領先的汽車公司相比,歷史很短,但它的歷程卻濃縮了汽車產業的發展史。
現代企業集團的統帥——鄭周永,被譽為“現代之父”,他白手起家創建了包括造船、汽車、房地產、冶金、化工、運輸、電子、金融等行業的韓國最大綜合企業——現代集團。鄭周永的一生幾乎就是一部韓國經濟發展的簡史。現代與三星、LG一起,成為二戰之后韓國經濟騰飛的主要帶動力量和標志性企業,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家股票上市最少、外國參與資金最低、最具“韓國色彩”的企業集團。
挫折中磨礪
1915年11月,鄭周永出生在朝鮮北部江原道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日復一日的苦苦耕田,鄭周永渴望能走出農村。他屢次離家出走,在仁川當過苦力,在漢城當過工人,在米店當過打雜。鄭周永從24歲開始與汽車結下了不解之緣,開始了他曲折而漫長的汽車之路。
當時,鄭周永借錢買下一間“阿道汽車修配廠”,可易手還不到20天就被一場大火吞滅。鄭周永并沒有灰心,再度借錢,在漢城新設洞的路邊重新開了一間汽車修配廠。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美軍拍賣房產,鄭周永與幾位朋友在漢城買下一處被沒收的地產搞汽車修理,首次掛起了“現代自動車工業社”的招牌。
依托建筑發展汽車
戰后的韓國,百廢待興,鄭周永看到汽修獲利還是太少,而建筑應該會是一個新興產業,并且當時美軍對建筑業有許多優惠條件。1947年5月25日,“現代自動車工業社”牌子的旁邊又掛起“現代土建社”的牌子。這一天,竟成為一家跨國大企業的生日。
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現代汽車和現代土建并行發展。因建筑工程規模和資金巨大,鄭周永逐漸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筑方面。1950年1月,鄭周永將現代汽車與現代土建合并,成立了“現代建設株式會社”。雖然將現代汽車合并,但鄭周永始終也沒有忘記他要造世界上最優秀汽車的理想,他說:“現代建設的前身就是現代汽車。”
實現汽車之夢
鄭周永的夢想是從汽修開始的,在建筑業上賺得的巨額利潤使他有實力實現自己的汽車之夢。
借助朝鮮戰爭后建設浪潮,鄭周永于1967年12月建立了現代汽車公司。這家新生的汽車制造商最早選擇福特的英國分公司作為其合作伙伴。在合作之初,福特公司的副經理原來計劃用四天的時間來了解現代,了解鄭周永。可結果他只用了兩個小時就得出了結論:“鄭周永何止是一位汽車專家,簡直就是萬能的汽車博士。”
現代引進福特技術生產“哥蒂拉(Cortina)”牌小汽車,1970年建成年產2.6萬輛生產能力的蔚山工廠。這個令雙方收獲頗豐的合作使得韓國和英國的汽車工業之間保持了長久的密切關系。
到了七十年代,現代集團的管理層做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即不再僅僅依賴于外國車型的授權許可,而是要同步地開發現代自主擁有所有權的轎車車型。通過引進喬治·敦布爾設計室的車型以及使用從日本和英國學習到的生產技術,現代汽車的第一個自主車型“小馬”終于投產。這款微型汽車在國內市場迅速獲得巨大成功,令現代汽車雄踞國內市場首位長達20年之久。1974年,現代投資1億美元建設年產5.6萬輛的新工廠,1975年,該廠建成,小汽車國產化率達到100%。七十年代后期,現代汽車開始試驗性地進軍海外市場。
小馬轎車的成功讓現代領悟到“高品質”才是立于不敗之地的保證,1981年與三菱汽車合資,不斷更新各種生產設備。隨后,新改款小馬轎車于1983年問世,大量外銷加拿大,好評如潮。稍后,“明星(stellar)”車型推出,外銷也十分成功。1985年,現代車廠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設立年產10萬輛規模的車廠,就近生產新車。同年,為應北美地區需求,而研發的卓越(excel)小轎車,一上市就被北美地區的消費者接受,1985年以8.5萬輛的空前銷售量,創下加拿大當年進口車的冠軍紀錄,同年在美國則賣出17萬輛的佳績,成了世界車壇一匹黑馬。
“不求人”的生產體系
為了推動本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鄭周永始終強調汽車國產化的問題。汽車工業在國家的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涉及到鋼鐵、非金屬材料、電機、機械、石油、涂料等許多工業部門,它的發展自然會帶動國家產業的發展,提高國家的工業水平,,因此,西方各國都把汽車產業看作是本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為順應汽車產業電子化的趨勢,鄭周永于1982年設立現代電子,成為現代汽車現代化的有力后盾。1991年,現代汽車發布了其首個內部獨立設計的Alpha型發動機。兩年之后,又發布了Beta型發動機。2001年,現代制鐵被納入現代汽車集團旗下,可生產從小型到大型的各種型號自動變速器。2004年,現代汽車集團通過收購韓寶鋼鐵,確保了汽車專用鋼板材的穩定貨源。鄭周永推動從素材到零件,都能自力研發與制造的。現代車廠絕大多數生產機具,包括計算機硬件設備,多是國產品。
拓展新興市場
1998年,隨著EF sonata和XG車型的推出,現代公司的新車型獲得了成功。由于出口量持續迅速增長,這也部分抵消了國內市場的銷量下降。這期間現代汽車收購了起亞汽車廠,“規模經濟”的效應不僅令現代汽車克服了危機,還為全球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現代汽車在1999年大獲成功,其出口量創造了701000輛的新紀錄。在國際市場上也與其他公司展開了的競爭。現代汽車公司還簽署官方合約,成為2002年韓國和日本合辦的FIFA世界杯足球賽的唯一汽車贊助商,不斷提高品牌威望。
2000年,現代-起亞汽車集團成立,并在中國設立了現代-起亞中國本部,著力開拓中國市場。2002年現代汽車與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合資建立了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北京現代以速度搶市場,快速完成產品引入和產能建設,迅速在中國市場生根發芽。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北京現代成功向市場上推出索納塔和伊蘭特兩款主力車型,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建廠、當年投產、當年出車。
2014年,現代汽車全球銷量為800萬輛,同比增長5.8%,這一數字位居豐田、大眾、通用、雷諾尼桑之后,位居全球第五,主要原因是現代汽車在最大單一市場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表現較為強勁。
現代精神
在韓國,鄭周永可以說是富可敵國了,韓國人稱他為韓國的首富。鄭周永卻不這樣認為,他說自己只是一個富有的勞動者,是用勞動生產財富的人。
鄭周永認為,一個人用10倍的干勁去工作,就會得到10倍的回報。他經常向職工們講他自己的經歷,他說:“當年我在米店做工的時候,為了節約5分錢車錢,從我住的地方要走一個半小時才能到米店。那個時候我的月薪是一袋米,每次我都要存下來一半。”
除了勤儉,在鄭周永的經營方式中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提倡“現場第一主義”。他認為商場如戰場,一個指揮員如果不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是不可能打勝仗的。
在現代集團里,鄭周永是最忙碌的人,每天4點鐘起來,聽匯報、看報告,及時掌握現代集團的動向。他的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施工現場上,不論是在京釜高速公路的工地還是在蔚山船廠工地,不論是在巴林還是在朱拜勒,都能看到他身穿工作服的身影。一到工地,就能聽到他的吼叫聲:“要快!快!”只要鄭周永一來到工地,現代的工人們就說:“老虎來了。”鄭周永是名副其實的“施工工地暴君”。
這就是現代精神,鄭周永驕傲地總結為“創造、開拓、剛毅和勤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