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蓉
?
田紅旗:為科研,兩次撿回一條命
文/余蓉
編者按:備受關注的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于前不久揭曉,湖南省7位專家當選。其中,國防科大鄧小剛教授和湖南大學譚蔚泓教授當選中科院院士。中南大學田紅旗教授、湖南大學陳政清教授和羅安教授、國防科大廖湘科教授、長沙理工大學鄭健龍教授當選工程院院士。
這是歷屆增選中湖南省當選兩院院士最多的一次,是湖南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目前,湖南兩院院士增至58位。
新晉院士走過了怎樣的科學歷程?有哪些難忘的故事?
談起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平和謙遜地說:“這只是對我以前的工作的一個肯定。以后,我還會繼續腳踏實地做科研?!?/p>
說到鄭健龍最廣為人知的科研成果,莫過于他和團隊研發的“膨脹土地區公路建設成套技術”。它采取物理技術控制膨脹土濕度變化,同時利用剛度補償技術提升路基剛度,從而使路堤保持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這一技術成功治愈了公路修建中遇到膨脹土“逢塹必滑,有堤必塌”這一“公路癌癥”,榮獲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膨脹土,顧名思義就是在干濕環境下,急劇膨脹縮小的特殊土壤,在我國廣西、內蒙古、四川等省區普遍存在。傳統的棄土換填處置方式,不僅浪費不環保,還加大經濟成本。
1992年,鄭健龍著手進行膨脹土填作路基、處治成路堤護坡的研究。1993年,他來到比利時道路研究所訪問學習,經常廢寢忘食、通宵達旦。一年后,他帶著豐碩的創新性研究成果,拒絕了比利時的挽留回到國內。為了做實地考察、實驗工程,他領著團隊幾乎走遍了國內在建的膨脹土地區高速公路。
2004年6月,鄭健龍帶著團隊來到廣西南友高速公路某段考察時,腳下一不小心踩空,幸好身邊人員及時把他拉住,仔細一看,下面是一個巖溶洞口,深不見底,當時大家嚇出一身冷汗。但鄭健龍稍一定神,就領著大家繼續勘察。
談起田紅旗,在中南大學校園里廣為流傳的有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田紅旗不怕蛇。田紅旗非常勤奮,常常是晚上12點后才從實驗室回家。實驗室周圍植被茂盛,11點路燈就熄滅了,大家都提醒她走夜路不安全,但田紅旗一笑了之。
有一天晚上,田紅旗又是將近12點才結束工作,摸黑往外走。很不巧,當時路上盤著一條銀環蛇,又正好被她一腳踩到。這條蛇立刻就緊緊地繞住了她的腿,還狠狠地咬了她幾口。田紅旗心想不好,就一邊往家里猛跑一邊大喊救命,她愛人聽到后急忙趕過來,趕緊把已近昏迷的她送到醫院。
整整治療了9個月,田紅旗才算是撿回了一條命。但她依然研究到深夜才回家,只是手里多了個手電筒。
第二件事是田紅旗不怕風,哪怕是青藏鐵路上的17級大風。
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全長1142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達960公里,風力風向突變,瞬變風力大,年均大風期150天左右,風環境非常惡劣。
田紅旗是鐵路空氣動力學專家,她和團隊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在青藏鐵路惡劣風環境下建立安全行車指揮系統,“御風而行”。
為了取得試驗數據,田紅旗帶著團隊來到青藏鐵路,經常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高原之夜,頂著寒風和雪花冰粒,在野外一站就是幾個小時。風大,她就在雪地里打著鋼釬,用鋼繩綁住腰,堅持工作,這一干就是半年。到最后,田紅旗病倒在那里,最后也是搶救回來一條命。
病愈后,田紅旗立即全面投入科研工作。世界唯一的“高原鐵路大風監測預警與行車指揮系統”終于建成投入,實現了鐵路運輸應對惡劣風災害能力的重大技術突破,之后作為“青藏鐵路工程”的核心技術之一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這些年,田紅旗在國內開辟了“列車空氣動力學”和“列車多體耦合撞擊動力學”兩個研究領域,其科研成果廣泛應用于蘭新鐵路、福廈鐵路,以及京滬、武廣等高速客運專線。
院士檔案:
田紅旗,女,1959年出生,河南魯山縣人,博士,現任中南大學副校長、軌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是我國鐵路空氣動力學和列車撞擊動力學專家。2010年“光華工程科技獎”獲得者,2010年“何梁何利獎”獲得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國家發明專利10項;出版學術專著、編著各1部;EI、SCI收錄論文42篇。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