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瓊瑜 蔡 瓊 李淑霞
510180 廣州市 廣東省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胃腸外科
?
早期護理干預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胃乏力及胃腸功能指標的影響
粟瓊瑜蔡瓊李淑霞
510180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胃腸外科
摘要目的:觀察胃癌根治術后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對術后患者胃乏力發生及胃腸功能指標的影響。方法: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月76例在我院進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早期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胃乏力發生率及各項胃腸功能指標的影響。結果:觀察組胃乏力發生少于對照組,胃腸功能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護理干預可降低胃癌根治術后胃乏力發生情況,改善胃腸功能指標。
關鍵詞早期護理干預;胃癌根治術;胃乏力;胃腸功能;影響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3.004
The influence of early-perio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gastric hypodynamia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dicators of patients after gastric cancer radical surgery
SU Qiong-yu,CAI Qiong,LI Shu-xia(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Guangzhou510180)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early-perio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gastric hypodynamia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dicators of patients after gastric cancer radical surgery.Methods:From Jan.2012 to Jan.2013 there were 76 cases of patients who had radical operation of gastric cancer,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arly-perio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n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for their postoperative gastric hypodynamia occurrence rate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dicators.Results:Gastric hypodynamia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occurred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dexes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dicators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early-perio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gastric hypodynamia after radical surgery of gastric cancer and can improve th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dicator.
Key words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Radical resection of gastric cancer;Gastric weak;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Effect
胃癌是我國第一大惡性腫瘤,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好發性惡性腫瘤,其發病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性差異,一般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于50歲以上為高發人群[1]。胃癌的治病因素較為復雜,地域環境及飲食、生活習慣的不同,所導致的胃癌發生率有較大差別,我國西北及東部沿海地區居民的發生率較高,另外吸煙、長期食用熏烤、腌漬食品的人群胃癌發病率也普遍較高[2];若機體受到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也可能加大胃癌的發病率,幽門螺桿菌會侵襲機體胃黏膜導致慢性炎癥,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細胞癌變[3];常見胃部疾病如胃息肉、慢性胃炎等都可能導致胃癌的發生;遺傳也是引起胃癌發生的一大因素[4]。臨床對于胃癌的治療主要有手術治療與化療兩種方式,手術治療包括根治性手術與姑息性手術,本文主要討論對胃癌患者行根治手術后,采用早期護理干預對術后發生胃乏力及胃腸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月76例胃癌患者,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齡(54.38 4.5)歲。觀察組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齡(57.21 3.3)歲。排除標準:術后發生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存在嚴重精神問題患者、近期接受腸胃疾病藥物治療的患者、糖尿病或有結締組織等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措施,包括手術后對患者實施禁食及補液等減少胃腸壓力的措施;定時幫助患者翻身減少術后壓瘡的形成,同時協助患者進行深呼吸及排痰;術后第2天可適當指導患者進行一些簡單的四肢活動,時間在10 min以內,以每次2 h的頻率為宜;術后恢復的第3天,鼓勵患者保持坐位,并進行自主翻身;恢復一段時間后建議患者適量下床活動。觀察組在接受常規護理同時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情緒護理患者得知自己病情后大多會出現恐慌情緒,對治療失去信心,影響整體的治療效果,因此做好患者的相關情緒護理工作非常重要。多數患者由于缺乏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存在恐懼心理,在配合治療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相關醫護人員要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況,并做好應對措施[5]。護理人員應當在手術前與患者及其家屬做好相關溝通工作,提前向其宣講正確的有關胃癌的相關知識,包括其發病因素及可能造成的影響、治療方式,向患者及家屬簡單介紹胃癌根治術的操作流程、術中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以及術后恢復時患者可能會出現的癥狀,幫助其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同時可以多向患者介紹以往成功的病例,起到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護理人員應當主動了解患者的相關情況,包括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經濟條件、人際關系等,建立個性化的患者情況檔案,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6]。手術前主治醫師和護士與患者及家屬簡單溝通,以增強患者的信心,幫助其減輕緊張情緒。除了對患者進行情緒護理外還應當充分發揮患者家屬的作用,首先取得家屬的認同和信任,幫助家屬建立治療信心,同時對家屬進行簡單的護理知識培訓,以達到共同對患者護理的作用。
1.2.2疼痛護理干預胃癌根治性手術對患者的創傷比較大,患者術后的疼痛感強烈,給術后恢復帶來了極大的阻礙。疼痛會增強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系統興奮性,抑制胃腸血流與激素的釋放,影響相關胃腸功能[7]。術后對患者實施疼痛護理干預可以促進患者的腸胃功能恢復,主要包括:(1)心理暗示。不斷為患者灌輸正能量,鼓勵其增強勇氣,努力配合康復訓練,及早康復。(2)注意力轉移。適當在患者病房中播放一些可以舒緩心情的輕音樂或為患者讀一些輕松幽默的小故事、笑話等;幫助患者進行全身放松,可以閉上雙目,放松肌肉,進行深呼吸訓練,肌肉松弛可以達到阻斷疼痛的效果。(3)物理止痛護理。可以通過按摩、外敷等方法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對疼痛部位周圍的皮膚進行按摩或涂抹清涼止痛的藥物,熱敷疼痛部位以緩解強烈的疼痛刺激。(4)藥物止痛護理。若上述方法仍不能緩解疼痛,可以遵從醫囑給予藥物治療,最常用的是“三階梯療法”,根據患者不同的疼痛程度單獨或聯合進行鎮痛藥的使用,用藥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按時、按階梯給藥[8-9]。
1.2.3早期活動護理早期活動護理共分為超早期、次早期及早期3個階段。(1)超早期(術后6~24 h內)。護理人員在此時期內幫助患者進行呼吸運動,如小幅度的擴胸運動及深呼吸等,協助患者翻身,防止長時間壓迫某一部位加大壓瘡形成的可能性。為幫助患者順利排除淤積在體內的痰液,護理人員及家屬都可以幫助其輕敲背部,同時根據患者不同的麻醉方式,指導患者采用適當的姿勢休息。(2)次早期(術后25~28 h)。患者基本恢復意識,可以進行簡單的活動,護理人員應當仔細觀察記錄患者的恢復狀況,幫助其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通常在此時期內一般進行上肢運動聯合下肢運動,包括握拳、旋肩、拉伸手臂、肘關節屈伸、屈膝、抬腿等。(3)早期(49~72 h)。可以適當幫助患者做些范圍更廣、幅度更大的活動,如患者可以自主翻身、坐起等全身活動,還可以自主坐在床邊不用支撐,隨著患者身體及活動的恢復,可以鼓勵患者,下床走動或通過輪椅進行活動。護理人員不斷鼓勵和引導患者,漸漸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如日常穿衣、洗漱、如廁等。鼓勵家屬或患者適當按摩腹部以減少腹部壓力,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10-12]。
1.3觀察指標胃乏力的診斷標準[7]:每日的胃引流量超過800 ml,持續10 d;檢查指標出現1項以上表明無胃流出道機械性梗阻的存在;體內酸堿平衡及電解質平衡良好;尚未出現機械性梗阻的表現,患者胃腸功能評價指標包括術后肛門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腸鳴音正常恢復時間以及排便時間,并比較術后住院時間。

2結果
2.1兩組患者胃乏力及胃腸道反應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胃乏力及胃腸道反應情況比較 例(%)
2.2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指標及住院時間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指標及住院時間比較
注:1)為t值,2)為t′值,3)為u值
3討論
胃由賁門、胃底、胃體及幽門4個部分組成,具有吸納食物、分泌胃液、消化食物的功能,通過機械與化學作用共同完成對食物的消化,其各項功能都與胃神經密切相關,因此胃動力不足對其功能發揮有很大影響。胃癌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臨床早期表現并不突出,少數患者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等,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患者逐漸感受到腹部疼痛、體重減輕等,出現上消化道癥狀,根據不同的腫瘤位置,也會表現出不同特殊的癥狀[13]。對于胃癌的手術治療包括根治性與姑息性兩種手術方式,手術后患者胃部大部分被切除,會引起交感神經的反射性興奮,抑制胃腸道神經叢導致胃動力嚴重不足,興奮狀態的交感神經會大量釋放兒茶酚胺,該物質與平滑肌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引起胃腸平滑肌的收縮,從而表現出胃乏力癥狀與胃腸功能紊亂。因此,對胃癌患者實施根治性手術治療后要及時采取相應有效護理措施,防止胃乏力及胃腸功能紊亂情況的出現。
胃的完整性遭到破壞,使機體內的神經與體液水平都受到影響,胃活動受到阻礙對患者的康復極為不利。在接受腹部手術后,患者極易發生惡心、嘔吐、腹脹痛、腹瀉等胃腸反應,這不僅增加了患者恢復的難度,也增加了患者的身體與精神負擔,對提高其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術后恢復時所表現的不良癥狀與患者的年齡、體質、精神狀態等因素息息相關,因此在術后對患者實施早期活動護理非常重要,其同時也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的關鍵[14-15]。通過本文觀察可以看出,有效的早期活動護理對促進患者切口愈合、預防腹脹、加快體內新陳代謝具有重要作用。早期活動訓練,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更快、利用更好,同時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預防血栓的形成;深呼吸還可以幫助患者增加肺活量,預防肺部并發癥;早期活動護理干預還可以幫助患者恢復膀胱功能,降低相關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概率。臨床護理中仍有部分患者害怕由于活動導致切口破裂,阻礙恢復,并造成新的痛苦。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要及時與患者和家屬溝通,告知其進行早期活動護理的必要性,得到患者與家屬的理解,確保護理工作順利完成。
綜上所述,早期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減少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胃乏力的發生,有效促進各項胃腸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Bicakli DH,Yilmaz MC,Aksoylar S,et al.En-teral nutrition is feasible in pediatr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J].Pediatric Blood Cancer,2012,59(7):1327-1329.
[2]夏丹萍.紐曼系統模式對胃癌根治術患者心理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2):136-137.
[3]Schulman RC,Mechanick JI. Can nutrition support inter-fere with recovery from acute critical illness[J].World Review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2013(105):69-81.
[4]葉秋紅,曾任蓮.臨床護理路徑在胃癌患者圍手術期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8):36-37.
[5]Dervan N,Dowsett J,Gleeson E,et al.Evaluation of over-and under-feeding following the introduction of a protocol for weaning from parenteral to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Nutrition inclinical practice: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2012,27(6):781-787.
[6]單會蓮,劉娜,張顯茹,等.早期康復護理對結直腸癌術后患者胃乏力癥患病率及胃腸功能指標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5):1050.
[7]李靜.早期活動護理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胃乏力發生率及胃腸功能指標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2,18(5):64-65.
[8]錢迪迪,孫閱.早期鍛煉活動對老年腹部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指標影響[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1,9(2):85-86.
[9]李靜.疼痛干預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胃乏力癥及胃腸功能指標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24):3034-3035.
[10]程麗萍.臨床護理路徑在胃癌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南昌大學學報( 醫學版) ,2011,51(3):68.
[11]喻小青,黃文高,羅凝香.胃癌擴大根治術后并發腹腔內出血的護理[J].海南醫學,2012,23(4):143.
[12]沈翌卉.80歲以上胃癌患者67例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5):1257.
[13]Kiss CM,Byham-Gray L,Denmark R,et al.The impact of implementation of a nutrition support algorithm on nutrition care outcomes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J].Nutri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Enteral Nutrition,2012,27(6):793-801.
[14]Vanek VW.Providing nutrition support in the electronic healthrecord era: the good,the bad,and the ugly[J].Nutrition in clinicalpractice: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2012,27(6):718-737.
[15]Codner PA.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J].Sur Clin North Am,2012,92(6):1485-1501.
(本文編輯陳景景)
圖片的制作要求
圖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要真實反映原始圖像的特征,必要時需加提示或特制符號(如箭頭等)。計算機制圖者應提供激光打印圖樣,數碼照片的圖像分辨率調整為300 dpi或以上,總像素至少在150~200萬像素或以上,圖像文件用tif格式。線條圖應墨繪在白紙上,高寬比例5∶7為宜。
(收稿日期:2015-01-19)
粟瓊瑜:女,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