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玲
528437 中山市 廣東省中山火炬開發區醫院婦產科
?
同側臥位對糾正孕婦枕后位的效果觀察
劉玲
528437中山市廣東省中山火炬開發區醫院婦產科
摘要目的:探討同側臥位以及對側臥位對糾正枕后位、提高順產率的效果觀察。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并確診為枕后位的初產婦55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等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研究對象宮縮時均取含胸屈膝位,在宮縮間歇中,研究組取同側俯臥位,對照組取對側俯臥位。比較兩組產婦枕后位糾正情況以及順產率。結果:研究組枕后位糾正成功率及順產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同側臥位對于糾正枕后位可以產生顯著的效果,有利于提高順產成功率,減少圍產期母嬰并發癥,促進母嬰健康。
關鍵詞側臥位;枕后位;順產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3.028
近年來,枕后位的發生率有上升趨勢[1]。枕后位如果可以轉為枕前位,將會增加其自然分娩的機會[2]。如何及時矯正枕后位是預防頭位難產的關鍵[3]。目前有研究認為,產婦選擇和胎兒脊柱相同方向側臥位能有效提高枕后位糾正的成功率。為此我院積極開展研究,采用同側臥位糾正枕后位,取得了有價值的臨床經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并確診為枕后位的初產婦558例。年齡22~32歲,平均(26.6±5.3)歲。孕周37~41周,平均(40.2±1.5)周。所有研究對象均為單胎妊娠,已經進入產程且宮口開大3 cm,均符合枕后位診斷條件并經彩超以及相關產科檢查確診。排除明顯產道異常或者頭盆不稱者;同時排除精神疾病以及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將研究對象隨機等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產婦的年齡、文化水平、孕周等方面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設孕婦骨盆正前方為12點鐘方向,左側為3點鐘方向,右側為9點鐘方向,正后方為6點鐘方向。3點鐘方向至12點鐘方向間為第1象限,12點鐘方向至9點鐘方向間為第2象限,9點鐘方向至6點鐘方向間為第3象限,6點鐘方向至3點鐘方向間為第4象限。選擇枕左后位作為示范,在枕左后位時孕婦取仰臥位,胎兒枕部則位于第4象限,將這一位置作為起始位。(1)研究組。在發生宮縮時選擇含胸曲膝位。在宮縮間歇時,選取向左側俯臥位(同側俯臥>90°)。孕婦利用右側膝關節作為支點支床,左腿伸直,腹部盡可能貼近床同時抬高臀部。在這過程中,注意動作必須緩慢,不能過快,更不能對胎兒形成壓迫。(2)對照組。在發生宮縮時選擇含胸曲膝位。在宮縮間歇時,選取對側俯臥位(對側俯臥>90°)。孕婦利用左側膝關節作為支點支床,右腿伸直,腹部盡可能貼近床同時抬高臀部,使胎兒頭枕部向對側旋轉后超過12點鐘方向,過程中不能對胎兒形成壓迫。兩組研究對象均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體位堅持時間,防止過度疲勞。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產婦枕后位糾正情況以及順產率。兩組產婦胎位由枕后位轉至枕前位,視為枕后位糾正成功;經陰道分娩,視為順產成功。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表1 兩組產婦枕后位糾正成功率及分娩情況比較 例(%)
注:研究組剖宮產34例,其中因臍帶繞頸10例,宮內窘迫10例,配合不佳14例;對照組剖宮產84例,其中因臍帶繞頸28例,宮內窘迫30例,配合不佳26例
3討論
持續性枕后位以及枕橫位是導致胎兒頭位難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糾正,將嚴重影響圍產兒預后,將導致宮縮乏力以及產后出血的發生。因此,臨床應盡早發現枕后位并通過改變產婦體位,可預防持續性枕后位發生,減少頭位難產,提高陰道分娩質量[4-5]。國內的大多數研究認為,通過母體姿勢的改變對糾正持續性枕后位有積極的幫助作用[6-7]。胎兒重心在其背側部,改變胎背的方向,則可改變胎兒的重心位置[8]。胎兒在羊水中是可以活動的,胎兒的重心在靠近背側的位置,在受到重力影響的情況下,胎體可以圍繞其長軸進行旋轉。按照這一原理,以枕左后位孕婦為例,當孕婦的腹側朝下朝向床時,胎兒的背側以及枕部位原本位于上部或者偏上部,受到重力的作用后,胎兒背側以及枕部會向著孕婦前方進行旋轉。由于孕婦側臥或者側俯臥的角度不一樣,其胎體的旋轉程度也就表現為不一樣,可能轉至枕橫位或者枕前位。但是,如果孕婦選擇的側臥或側俯臥的角度不合適,胎兒也可能被轉為枕后位。
在產婦分娩的過程中,胎頭以枕后位或者枕橫位銜接,在胎兒下降過程中,其胎頭枕部由于強有力宮縮,較大比例可以向前轉135°或者90°,從而轉成枕前位并自然分娩。但存在大約5%~10%的胎兒胎頭枕骨不能轉向前方,甚至在分娩后期還是位于母體骨盆后方或者側方,導致產婦分娩困難,從而成為持續性枕后位。針對這種情況,較大比例需要進行剖宮產才能實現分娩,部分患者甚至需要產鉗進行輔助分娩,只有極少比例可以實現自然分娩。
當孕婦選擇同側臥位時,胎兒的枕部處于第3象限,在重力的作用下,胎兒將逆時針向孕婦前方旋轉,可以轉至枕左橫位。遵循這一原理,當孕婦選擇對側臥位時,胎兒的枕部位于第1象限,在重力作用下,其將順時針先向孕婦后方旋轉,轉為枕后位,然后向孕婦前方旋轉,可轉至右枕橫位。當孕婦選擇同側俯臥位>90°時,胎兒的枕部位于第3象限或者第2象限,也就是說將朝著逆時針向母體前方進行旋轉,轉至枕左橫位或者枕左前位。當孕婦選擇對側俯臥位時,胎兒枕部沒有達到最高點12點鐘方向時,胎兒的枕部位于第1象限,在重力作用下,將順時針向孕婦后方旋轉至枕后位,繼而向前方旋轉至枕右橫位或者枕右前位。當胎兒的枕部位于12點鐘方向時,其重心居中,則不會進行旋轉。當胎兒的枕部達到最高點右側超過12點鐘方向時,胎兒的枕部位于第2象限,胎兒的枕部將在重力作用下逆時針向孕婦前方旋轉至枕左橫位以及枕左前位或者枕右前位。本研究結果顯示,選擇同側臥位枕后位糾正成功率、順產率均高于對側臥位,P<0.05。
綜上所述,產程中采用同側臥位糾正枕后位效果滿意,提高了順產率,減少了產婦及圍生兒并發癥的發生,促進了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1]何慶鳳.早期改變體位糾正枕后位和枕橫位銜接對潛伏期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3):56-57.
[2]王靜.360例產婦不同體位糾正持續性枕后位的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10):45-46.
[3]馬麗麗,梁風霞.產婦同側臥位糾正持續性枕后位對分娩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2):7871.
[4]曾成英,耿薔,郭遂群.持續性枕后位和枕橫位孕婦的產程特點及其對孕婦和圍產兒預后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0,21(2):64.
[5]張敬,李妍.側俯臥位糾正枕后位120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289-290.
[6]黃姣蓮.側臥位糾正胎兒頭位難產的臨床觀察[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32(1):48-49.
[7]包理麗,朱玉蓮,凌靜.產程中實施特殊體位矯正胎力位的觀察研究[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2(11):46-47.
[8]胡月梅.糾正枕后位的2種體側臥位法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8,10(22):94-95.
(本文編輯陳景景)
(收稿日期:2015-04-01)
劉玲:女,本科,主管護師
※婦產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