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妮 王 麗
?
口腔運動干預對早產兒經口喂養效果的影響
林麗妮王麗
摘要目的:探討早期口腔運動干預對早產兒經口喂養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早產兒180例,將其隨機等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采用口腔按摩、口腔支持、吸吮訓練等方案,加強早產兒吞咽、呼吸等功能肌感官刺激,促進軟腭、唇、喉等組織的運動,對照組以常規干預為主,比較兩組早產兒的成長速度。結果:干預組患兒開始經口喂養、完全經口喂養時間早于對照組(P<0.05),管飼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出院時體重重于對照組(P<0.05),每天體重增長速度快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口腔運動可幫助早產兒盡快恢復體重,能夠促進營養吸收,保證早產兒能夠早期經口喂養,建立完善的吸吮、吞咽等反射,有助于早產兒恢復正常飲食,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口腔運動;早產兒;經口喂養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3.032
近年來,早產兒的存活率逐年升高,隨著早產兒存活率的提升,保證早產兒像正常兒童一樣健康成長,并在大腦、身體方面與正常兒保持相同顯得尤為重要[1]。早期口腔運動干預逐漸被人們所認識[2]。本研究主要探討口腔運動干預對早產兒經口喂養的臨床效果,了解早期干預的必要性,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7月~2014年7月早產兒180例,早產兒的診斷符合國家制定的標準[3]:24 h之內收入院;Apgar評分在8分以上;體重1~2.5 kg。排除嚴重的腦損傷、口腔畸形、窒息病史等影響觀察的早產兒。將早產兒隨機等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男49例,女41例;胎齡28~33周,平均(30.9±13.8)周。對照組男47例,女43例;胎齡 28~33周,平均(30.6±13.6)周。兩組早產兒的性別、胎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兩組早產兒均采用早產兒常規訓練、護理,給予安靜、舒適的環境,盡量減少周圍環境對早產兒的影響,提供鳥巢式護理模式,準確評估早產兒的喂養狀態。干預組早產兒在此基礎上嚴格按照全腸外營養—部分腸外營養+管飼—部分管飼+經口喂養—完全經口喂養的順序進行喂養訓練[4]。具體如下:
作者單位:518108深圳市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巖人民醫院新生兒科
林麗妮: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1.2.1按摩干預[5]根據按摩部位的不同分為兩種:(1)黏膜按摩。對口腔黏膜進行提前的運動準備,將無菌棉簽浸潤生理鹽水,在口腔黏膜處來回刺激,黏膜部位主要有舌、牙齦、雙唇黏膜、上腭、頰黏膜等,按摩要全面,每次最少持續2 min以上,早、中、晚餐間做1次。(2)肌肉按摩。口腔周圍肌肉以及頰部外側肌肉為按摩重點,此處肌肉對口腔運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兩種手法,一種是用指腹叩擊早產兒口腔周圍肌肉及頰部肌肉,叩擊時動作輕柔、準確,防止指甲敲打早產兒肌膚,減少損傷;另一種是示指和拇指分別在早產兒面部兩側,輕柔擠壓、揉捏,促進此處肌肉發育,加強口腔自主運動,干預持續2 min以上,每日3次。
1.2.2吸吮訓練[6]吸吮訓練分為兩個階段:(1)單獨奶嘴訓練。在每次鼻飼前或過程中,以安撫奶嘴方式對早產兒的吸吮能力進行訓練,選擇適合早產兒大小、軟硬、經嚴格消毒的奶嘴,每日4~6次,每次訓練10 min左右,不少于8 min。(2)吞咽能力訓練[7]。共有兩種情況,一種為早產兒本身無吞咽反射,以干燥無菌棉簽為工具,接觸舌中部并向下輕輕按壓,最多以2次/s,按壓10次后則停頓10 s,行下一次循環,每天早、中、晚均行上述運動1次;另一種以早產兒有吞咽反射為前提,此時無菌棉簽上浸潤奶液,以不滴下為標準,當向下擠壓時則奶液流入早產兒咽部,練習吞咽功能。
1.2.3訓練技巧[8]訓練過程中注意早產兒的體位,以頭高腳低為主,防止胃食管反流,密切觀察早產兒口腔衛生,減少食物殘留,選擇大小、軟硬合適的奶嘴,減少持續性喂奶的概率,間斷的喂養,給予適當的休息時間。
1.3效果觀察觀察兩組早產兒開始經口喂養時間、完全經口喂養時間、鼻飼時間、住院時間及早產兒出院時體重、體重增長速度情況。

2結果
2.1兩組早產兒開始經口喂養時間、完全經口喂養時間、鼻飼時間、住院時間比較(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開始經口喂養時間、完全經口喂養時間、鼻飼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注:1)為t值,2)為u值2.2兩組早產兒出院時體重、體重增長速度比較(表2)

±s)
3討論
早產兒的逐年增加導致促進早產兒健康、快速成長治療方式的產生[9]。眾所周知,早產兒的各系統發育均沒有完全,特別是消化系統,嚴重影響早產兒的正常經口飲食,沒有健全的腸內營養容易引起營養供應缺乏,早產兒本身身體素質較差,營養供應不佳將更進一步減緩早產兒發育[10]。經口喂養困難是早產兒常見的影響營養供應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早產兒口腔運動不佳,吸吮、吞咽功能不協調,且此功能胎齡越小,受限越多,可導致早產兒大腦發育不全、身體矮小、運動功能缺陷等[11]。早期進行口腔功能訓練,干預不正常的、不協調的口腔吞咽、吸吮運動,將會改善早產兒口腔運動,加快經口喂養的進程,提高身體發育的速度,可追趕上正常兒童的生長發育[12]。
在本次研究中,干預組早產兒開始經口喂養時間、完全經口喂養時間早于對照組,鼻飼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經口腔運動干預可明顯減少從開始到完全經口喂養的時間,減少鼻飼及住院時間;干預組早產兒的身體狀態較對照組好,體重增加速度快,說明經過干預可加快早產兒的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口腔運動干預對早產兒經口喂養效果有促進作用,加快早產兒成長,耗時少,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余曉娟,李琛,王昌燕,等.經口喂養困難早產兒的早期綜合干預[J].護理學雜志,2013,28(13):44-46.
[2]湯曉麗,楊江蘭.經口喂養困難早產兒行口腔運動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4,21(13):42-46.
[3]陳喻萍,施曉柯,陳丹.口腔運動干預在早產兒經口喂養中的應用[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2012,33(1):21-28.
[4]李琳琳,張勝男,孫靜.早產兒口腔運動干預方法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4,21(6):38-41.
[5]肖文,王衛平,徐燕飛,等.口腔運動干預對早產兒經口喂養進程及表現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0):78-81.
[6]覃洪金,黃任秀,李玉梅,等.健康教育聯合口腔運動指導對腦癱高危兒家長喂養行為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5,30(1):65-68.
[7]劉曉,朱珠,周暉,等.早產兒喂養準備和喂養表現的臨床觀察[J].護理研究,2014,28(12):4286-4289.
[8]呂天嬋,張玉俠,胡曉靜,等.早期口腔運動干預方案改善早產兒經口喂養的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2):101-105.
[9]陳喻萍,謝映梅,洪維,等.口腔運動干預對早產兒經口喂養表現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8):680-683.
[10]陳喻萍,梁麗清,陳丹,等.口腔運動干預對早產兒經口喂養進程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3,34(4):652-654.
[11]高鵑,靳鐵霞,彭愛霞,等.口運動訓練應用于早產兒吸吮吞咽功能障礙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2,19(1B):54-55.
[12]馮玉瓊.重力喂養結合非營養性吸吮、俯臥位及撫觸治療等綜合護理干預在早產兒喂養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21):157-160.
(本文編輯崔蘭英)
(收稿日期:201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