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濤(尚志市鄉鎮建設辦公室,黑龍江尚志150600)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鄉規劃思考
孟慶濤
(尚志市鄉鎮建設辦公室,黑龍江尚志150600)
城鄉規劃的宗旨是對人類生活環境的尊重和重構,安排好工作、學習、生活、休憩的空間,同時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鄉規劃轉型是歷史賦予的新任務,通過回顧、思考、探索,為城鄉規劃發展奠定基石。城鄉規劃要關注于人、關注于生態環境、關注于城鄉關系,才能體現出其價值,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和諧發展。
新型城鎮化;城鄉規劃;轉型
城鎮化是人口向城鎮集中的過程,一方面是城鎮數目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城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大。第一產業比重逐漸下降,第二、第三產業比重逐步上升,同時伴隨著人口從農村向城市流動。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城市化進程緩慢,城鄉二元結構分割嚴重。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經濟長足發展,城鎮化進程也處于提速階段,城市和鄉村在互動發展,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遷移。城市作為經濟活動中心,集聚二產、三產規模增長迅速,為提供產業發展空間和宜居的居住空間,城市規模快速擴張,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建設長足發展,問題也逐漸顯現,如環境污染、交通擁擠、城鄉經濟不平衡、基礎設施均衡化服務,等等。
城市規劃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任務。在追求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應最大限度為經濟提供。支持在推進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時期,應起到體現社會公共政策調節器作用。市場經濟是逐利的、強勢的,經濟發展會影響到社會公平。政策的延續性和不確定性,也會使城市規劃調控出現偏差。
2.1基礎設施服務水平不高
基礎設施包括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前者維持城市有序高效運轉,后者是城市生活品質保障。快速擴張的城市,如區域中心城市,尤其是北上廣這些大城市,容納人口急劇增加,基礎設施增量滯后于城市擴張。老區由于改造成本及土地緊張,基礎設施落地困難。新區注重建設速度,設施配套跟進不及時,出現設施數量不足,小馬拉大車或級配不合理現象,服務水平與所在城區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2.2城鄉建設統籌不足
重城輕鄉現象仍然存在。統計資料表明,2011年年底,我國人口總數的51.27%、約6.9億人居住在城鎮,這是城鎮人口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農村人口。城鄉打破二元結構、如何均衡發展是未來規劃領域需要解決的問題。社會公平發展涉及越來越多人,規劃宗旨應該通過規劃調控和公共政策制定讓城市更加高效快捷、鄉村充滿活力。城鄉規劃不是簡單服務于經濟,要從社會長遠利益考慮,謀求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
2.3城鄉建設內涵不足
2014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城鄉建設要“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既是城鄉建設的要求,又切中當前城鄉規劃時弊,是對以物為核心的城鎮化的糾正。城市建設中存在著追求高樓大廈的數量,單純追求農民上樓增加城市戶籍指標,盲目追求建筑的高、新、特等情況;鄉村建設城市化,鄉村原始特色風貌保護不夠;對歷史文化、地域特色保護挖掘不足。城鄉規劃在技術手段和規劃方法上缺少應對之策。
3.1人為核心的城鄉規劃
快速增長的城市規模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如效率、環境、交通、宜居等一系列城市問題。改革開放初期,由于當時城市的規模比較小,城市規劃一般是通過以需求為導向的各種技術手段進行城市規模的預測,這種以城市擴張為角度的模式,就整體而言符合當時社會發展規律,因此也促進了城市的發展。現在,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在全球有28個超千萬人口的城市,其中我國就占了6個。在此大環境下,我們遵循的規劃模式已不再適應需求,它的弊端愈加明顯。城市在發展中加劇了社會資源集聚,鄉村發展動力相對減弱。因此,城鄉規劃需要反思和研究,新型城鎮化戰略給出了今后關注重點和方向。城鄉規劃中應在統攬全局的基礎上,考慮建設實際中的各個層次和要素,充分考慮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各區域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基礎設施條件和發展需求,以綜合效益為導向,將城與鄉放在全域空間來規劃,通過規劃的調控手段,科學劃定城市增長邊界,處理好城鄉發展關系;合理預測城市數量和規模,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效率。
3.2理性包容的城鄉規劃
理性包容追求是城鄉規劃在制定之初,主動考慮到因為規劃所帶來的各種社會包容問題:如環境治理、土地使用、居民搬遷、農民失地進城等。在制定規劃的同時制定好方針策略,通過政策扶持、利益補償、資源優化等及時解決社會包容問題,使居民能夠獲得歸屬感、認同感。理性包容是主動包容而不是被動包容,不是出現社會危機問題規劃者才意識到該如何去緩解進而解決危機。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鄉規劃要體現理性包容,要求:更注重公平,而非效率優先;為社會弱勢群體考慮;鼓勵全民參與,公共服務優先。首先,提倡效率優先,往往會造成城鄉規劃不顧社會公平。如果繼續堅持效率優先,社會貧富差距、區域不平衡等社會問題會日益加劇。注重公平可以緩解這些現象,人們處于公平社會環境時,市場規則更加明晰,市場效率也會得以提高,兩者之間并不是完全對立的。其次,城鄉規劃往往被政府、精英階層影響,同樣生活在城鄉的弱勢群體因為自身能力限制,無法表達自己對城鄉規劃的期望,沒有話語權。社會經濟發展已經具備堅實基礎,具有面對問題的能力,城鄉規劃應該考慮到弱勢群體需要,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就業、交通、居住等民生方面予以體現。
3.3問題導向的城鄉規劃
目標定位。要深入研究本區域城鄉長遠發展目標定位問題,規劃好不好,首先看規劃對城市未來發展目標定位是不是科學合理、清晰明確。不能脫離自身歷史、現實、基礎和優勢,必須符合國家、區域層面發展要求。要素約束。要深入研究城市發展基礎性要素約束問題,城鄉規劃管不管用、能不能實施,關鍵看對城鄉發展的基礎性要素有沒有全面考量,對未來城鄉發展用地總量和結構有沒有全面認識,對生態環境有沒有全面科學評估。基礎設施。以推進公共服務實施、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為重點,完善城鄉公共服務體系,提升設施服務水平,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一體化。
[1]李光勤.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機遇及對策[J].出版發行研究,2015,(07):98-99.
[2]陸岷峰.中國城鎮化發展的觀點辨析與理論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36-37.
Thinking on urban anDrural p 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of new-type u rbanization
MENGQing-tao
(ShangzhiTownship Construction Office,Shangzhi150600,China)
The purposeof theurban anDruralplanning is the respectanDre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ofhuman life, arrangements for work,study,living,rest space have th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Under the backgrounDof new-type urbanization,urban anDrural planning transformation isa neWtask entrusteDby history,anDlaiDthe cornerstone for the developme ntof urban anDruralplanning by reviewing,thinking anDexploration.Urban anDrural planning shoulDpay attention to people,focus on environment anD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rural areas,so as to reflect its value to promote 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urban anDrural integration.
New-typeurbanization;Urban anDruralplanning;Transformation
TV982
A
1674-8646(2016)03-0136-02
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