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揚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互聯網金融的生存邏輯
高 揚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互聯網金融是近年來新興的金融生態。其在基本內容、運行層次、理論形成、風險監管等方面與傳統的金融業具有明顯的不同,需要廣大金融從業與研究人員共同探討這些新型問題。因此,我們認為廣闊的市場空間有助于互聯網金融的生存與發展,而金融特點與互聯網技術的完整融合是互聯網金融生存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也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邏輯演化基礎。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相互競爭,會推動金融結構變革和金融效率提升,其內在的生存邏輯與傳統金融業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因此,對其進行專門有針對性的研究室非常有必要的,是進行金融業產業服務對象逐步調整與變更的映射,使得金融業從對大型企業機構的融資與借貸,到對中產和低收入群體的照顧與關懷。
互聯網金融 結構生態 演化
互聯網金融就是互聯網技術和金融功能的有機結合,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業態及其服務體系,包括基于網絡平臺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服務體系、金融組織體系、金融產品體系以及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等,并具有普惠金融、平臺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異于傳統金融的金融模式。現有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包括:眾籌,P2P網貸,數字貨幣,第三方支付,信息化金融機構等形式,大大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提升了資本市場的運行效率,廣闊的市場范圍與低成本的投資門檻使得投資者和融資者都獲得了巨大的正向效益。互聯網金融正在逐步成為我國金融行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互聯網金融依靠其自身特點,發揮出助力去產能調結構的宏觀經濟作用是新形勢下國民經濟運行中的應有之義。
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推進,和移動互聯時代的闊步向前,人類正在逐步邁入完全意義上的信息時代,互聯網正在像一個巨大的黑洞一般,將人類數千年的文明,數百萬年的演化,逐步吸入黑洞之中,進行一番互聯網式的升級改造,在這個不可阻擋的進程之中,每一個產業,行業都難避其鋒芒。金融業作為資本主義文明和工業時代崛起的核心,正在逐步被互聯網所改造與升級。而其誕生的新事物,即是互聯網金融,這個融合了金融和互聯網各自特質的新型生態,其在學術研究和具體實踐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學術上,一種更接近經濟學,金融學的假設的具體個體開始出現;現實中,一種在智力與能力上,完全超越人類的金融市場投資者開始主導金融交易和管控的趨勢開始出現。
互聯網金融在國外的成長與成熟主要肇始于美國,美國不僅在金融業的地位和能力無可比擬,而且是現代互聯網技術的快速成長的家園,其從開始就具備了進行互聯網和金融融合的雙向探索的獨特優勢,特別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金融業也及時的把先進的技術快速應用到金融業當中,其最先開始的形式,是在跨國的多個金融市場的交易當中運用超級計算機的能力與速度,進行人類所不能完成的復雜的金融交易,一方面,它為人們提供了更加強大的數據運算能力,在進行成本收益核算和金融合同的機制設計與條款安排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在實時變化的金融市場的當中,計算機已經在替代基礎的業務員進行金融交易,這不僅避免了人為操作失誤的可能性,而且大大加快了交易的速度與頻率,這是現代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的標志之一。
互聯網金融的在國內的演變,是跟隨與互聯網技術的快速推進的,在中國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互聯網在九十年代中期進入中國,在短短二十年間,迅速占領了各個行業的重要地位,并且崛起了一大批互聯網公司巨頭,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企業。這些互聯網企業的起步與核心業務并不在傳統金融業之中,而其在迅速崛起并壟斷了某一大行業,形成了跨界互聯網集團之后,都開始進軍金融行業,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寶,螞蟻金服,騰訊的微信支付,財付通等產品,都在信息時代深深地嵌入了人們日常的金融活動之中,并借助廣大的用戶基群,形成了巨大的范圍經濟,產生了規模效應,進一步加速了互聯網金融的開疆拓土,并逐步對傳統金融業當中的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形成威脅。
1.互聯網金融可以進一步實現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的功能
在互聯網所的云計算和大數據時代,首先是獲取獲取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與數據,作為一個全球開放協作的公共平臺,信息大量快速的流動,使得原先困擾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許多年代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尤其在現在的金融業環境之下,信息作為一種天然能夠帶來價值的商品,其在個人與企業的信用,生產,生活,當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這些快速流動的信息比傳統的金融數據具有更加準確與及時的特點,使得許多在傳統條件下不可能進行的交易,越來越可以通過計算機的媒介,進行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交換。進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準確性與及時性,大大降低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概率,對金融資源配置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2.互聯網金融的更好地管控了風險分配的功能
在傳統的金融投資與理財中,風險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投資者個人收益的增減,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風險的管理與控制逐步成為金融業運行的核心,風險管控的能力也成為區分金融機構強弱彼此分野的重要指標。在目前的金融狀態下,互聯網金融平臺對潛在風險的控制與監管處于一個歷史上最為嚴格與先進的狀態之中,借助于大量用戶交易的數據,金融公司可以很快控制每一個個體的歷史出險概率和未來出險概率,其對風險的分割與部分監管的理論,是對傳統金融業混合監管的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與創新。
互聯網金融從起產生發展,快速成長的歷程來看,是舉世矚目的,他的類型,功能,特質,都是研究的熱點問題,其內在的優勢與缺點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認真分析互聯網金融產生的內在外在邏輯,是推進其自身發展,提升金融業服務水平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配合供給側改革,推動我國經濟進行深層次結構調整的必經之路。
[1]張洽棠.供給側改革:互聯網金融可發揮大作用,中國經濟導報記者,2016年
[2]田君.互聯網金融搭上供給側改革快車,互聯網金融,2016年
高揚,男,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13級金融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