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放俠
東海縣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
簡議加強農業機械推廣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
陳放俠
東海縣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
農業機械推廣在新時期農業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加大農業機械推廣力度,貼近新農村建設的需求,做好“三農”服務,推動農村建設的發展,發揮農業機械推廣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進而推動農村經濟水平的發展。本文簡述了新時期農業機械推廣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現狀,論述分析了加強農業機械推廣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
農業機械推廣;重要性;現狀;農村經濟發展;措施
新時期下的農機新機具、農機新技術普及是實現農機推廣水平提高的主要方法,作為新時期的農機推廣人員,必須要認識到推廣工作的重要性,更關鍵的是必須要堅持以農業經濟發展為目標,適應農業經濟發展需要。
農業機械推廣是將先進且適用的農業機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業經濟水平的提高。農業機械推廣一直以來都是農業機械部門的主要職責,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在當前的形勢下,加快農業機械推廣工作,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是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
1、發展現狀。科技術水平的提高,促進了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田建設、農業灌溉、農產品初加工及運輸等也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同時農民在農業機械化的投資上也越來越多,不僅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也使農民的收入得到了相應增加。
2、推廣現狀。(1)認識不夠全面的現狀,沒有認識到農業機械化推廣對于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所產生的作用。實際上農業機械化推廣不僅有利于農業生產活動的開展,同時在技術培訓、經濟效益、使用權維護、勞動效率零配件的保障等方面也予以了明確的要求,即必須要對農民負責,堅決不可以讓農民的利益受到損害,而這也正是農業機械化推廣和商品推廣之間一個最為明顯的差別。(2)忽略了農民所處的主體位置及農民的主體作用在農業機械化推廣中未清楚認識到農民是推廣的主體,農業機械化發展和推廣工作的成敗主要受農民對于機械化農具的接受程度所決定。要想農業機械化發展推廣工作更好的進行,只有讓農民親自看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這些新機具所發揮的巨大作用,這樣才會使其主動且積極地應用這些機械化和現代化機具。(3)農業機械與農藝之間的結合不夠緊密。任何一種先進且科學的農業機械化技術,要想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地發揮,就必須要和農藝技術有效地結合。一旦和有關農藝技術相脫節,不僅會使農業機械化技術所具備的各種效能得不到正常的發揮。
1、農業機械推廣要以適合農業與農村經濟結構發展需求為基礎。農業機械推廣必須要堅持以農村經濟發展為依據,作為農村經濟的根本性措施,必須要強化對農業機械推廣工作技術性的認識,其涉及方面較多,與農業經濟體制、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及農業產業結構等都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因素對農業機械推廣工作的影響較大,所以,在農業機械推廣過程中必須要仔細分析這些因素,改善農業機械推廣工作的效果。
2、建立推廣、服務與經營一體化的農業機械推廣部門。過去農業機械推廣都過于注重社會效益,但對其經濟影響不夠重視,限制其自身實力發展。要想改善這一問題,就必須要加大實體的興辦力度,實行推廣、服務與經營的一體化目標,彌補經費不足的情況,改善農業機械推廣的水平。我國多數農業機械推廣部門在實體創辦的環節必須要強化推廣職能的發揮,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目的。
3、強化農業機械推廣的整體性管理。農業機械推廣不能為了追求一時效益而忽略了農業機械推廣的整體性,對其他機具技術推廣不夠重視,這就要求從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出發,加大農業機械推廣的范圍,向農林牧漁行業延伸,實現產前、產中與產后整個過程的控制,全方位推廣。
4、農業機械推廣需要以農民經濟利益為主。農業機械推廣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經濟水平,為農民服務。因此農業機械推廣需要以農民經濟利益為首要考慮,向其提供專業信息,使其有足夠能力購買與使用農業機械,同時要強化對農業機械養護的認識。并且要與農業機械校配合,組織強大的技術力量,做好農業機械培訓工作,適應不同時期的需求。另外,要利用科技示范模式,引導農民大力購買農業機械設備,滿足生產需求,把好農業機械質量關,促進農業機械質量提高,推動農業機械推廣事業的發展。
5、提高農業機械推廣隊伍的綜合素質。要想達到農業機械的推廣目的,必須要加強農業機械推廣隊伍的素質建設。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加大培訓力度,提高隊伍的整體水平,也可以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學習先進經驗,提高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與業務水平滿足農業機械推廣工作的需求,促進農業經濟水平的提高。
6、實施財政補貼加強農業機械推廣。(1)突出補貼重點。圍繞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緊密結合農業機械化發展轉型升級和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進一步調整優化補貼機具品目,將中央財政補貼資金重點用于糧棉油糖及飼草料等主要農作物生產關鍵環節所需機具,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2)合理確定補貼標準。在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實行定額補貼的前提下,補貼標準原則上按不高于同檔產品近年(或上年)平均價格的30%測算。鑒于市場價格具有波動性,在政策實際執行過程中,具體產品或具體檔次的實際補貼比例在30%上下浮動符合相關政策規定。(3)以綠色生態為導向。充分發揮農機化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作用,加大對保護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等綠色增產技術所需機具的補貼力度。
農業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的農業機械推廣工作非常重要,并且農業機械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是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方式。因此對加強農業機械推廣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措施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1]楊富祥,張君.對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的幾點建議[J].農機使用與維修, 2010(01)
[2]何蓮.試驗推廣馬鈴薯收獲機,促進涼山馬鈴薯規模化生產[J]. 吉林農業. 2012(03)
[3]穆維娜.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搞好農機推廣工作[J].農家致富顧問,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