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俊
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
關于我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問題探究
于俊俊
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持續推進,中小企業已經成為解決社會就業的主力軍,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是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居民收入、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舉措。文章首先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基本情況進行簡要論述,繼而就我國扶持中小企業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最后重點分析了我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對策。研究顯示:繁榮市場經濟、縮小收入差距、維護社會穩定是我國中小企業的三大貢獻;在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舉步維艱的背景下,我國要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應該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強化對中小企業的技術支持、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人才支持。
中小企業;轉型發展;難點分析;對策探究
隨著我國經濟邁入新常態,中小企業對于市場的發展貢獻愈發凸顯,因此新時期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成為一項新的重要命題。長期以來,中小企業在信貸、信用、信息獲取等方面存在一個弊端,處于一個弱勢地位,因此其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但是,在中央與地方的諸多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支持下,中小企業在邁入新世紀以來,其發展上了一個臺階,許多中小企業也已經逐步發展成為大型民營企業。但隨著世界經濟復蘇舉步維艱、中國經濟持續調整,中小企業的發展再一次面臨調整,在此背景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是非常有實踐意義的。
(一)繁榮市場經濟
毫無疑義,只要大型企業無法完全滿足市場的需求,并且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繁榮,對中小企業的需要度會更高。隨著人們對特色化、多元化產品與服務有較強的偏好,尤其是在定制需求開始發酵的年代,中小型企業因為能滿足客戶對某些產品或服務的少量需求或特殊需求,其獲得了較好的生存空間。特別要指出的是,正式由于中小企業這種夾縫中生存的背景下,由于對單一方向的服務較為專注,其也能促進技術與模式的創新,最終推動市場生產效率與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縮小收入差距
眾所周知,中小企業是吸納就業最多的市場主體,雖然中小企業的綜合收入與大型企業相比難有優勢,但是就當前貧富差距過大的大背景下,中國要想提升絕大部分的收入,就必須提升那些在中小企業工作的人群收入。因此,扶持、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利于提升中國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最終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也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意義深遠。
(三)維護社會穩定
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勞動力,與此同時這些勞動力的知識水平并不高,且缺乏足夠的生存技能,因此很難進入大型國有企業。中小型企業對于勞動技能和素質的要求不像大型企業那樣嚴格,因此能吸收大量勞動力,并且中小企業往往在這一方面有用人需求,由此能增長這一群體的收入,還能維護社會的穩定。同樣,在城市居民中也不乏這樣的低收入群體,包括許多大學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由于找工作競爭壓力大,所以去中小企業入職是不錯的選擇。
(一)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由來已久的問題,因此要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就必須要在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上找到突破口。具體來說:第一,我國各級政府應該積極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并通過建立信用評級標準來加強風險防范;第二,我國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創業融資的支持力度,構建創業融資擔保體系,為了進一步促進擔保機構的發展,可以適度的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從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業務的收入進行免稅,鼓勵擔保機構為初創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第三,鼓勵創業和風險投資機構投資初創企業,創業投資企業從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創業投資,可以按照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最后,對于市場前景明確、經濟效應良好、信用評價優秀的創業企業,支持其發行集合式債券和上市融資。
(二)強化對中小企業的技術支持
長期以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實力低、研發弱,很難全面使用高新技術,即使在部分技術層面有所領先也很難改變其技術弱勢地位。因此,各級政府應該在技術層面對中小企業給予支持,具有包括:第一,有國家或者地方政府牽頭,形成科研成果轉化平臺,通過企業與大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的聯合開發,不斷研發新材料、新科技、新工藝,實事求是的促進科學研究與生產活動的深度融合;第二,依托現有科技園區,對于一些創新能力強、信用評級好、經營靈活的中小企業要放開準入門檻,通過將中小企業引入科技園區,使其獲取知識外溢效應的好處,促進其發展;第三,要加快對中小企業的技術保護,并對其成果轉化設立轉化基金,有選擇、有針對的促進高效、優質成果轉化。
(三)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人才支持
在當前的就業中,許多大學生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平臺過小比較介意,尤其是一些出身名校的優質人才,他們擇業往往選擇大城市、大企業,由此中小企業在人才吸引方面存在弱勢。在此背景下,國家應該對中小企業進行一次全面的評級工作,對于前500強的中小企業給予統一宣傳和優惠政策,鼓勵優秀的人才去高效、優質、可持續發展的中小企業發展,并在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給予引導,進而也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進行規范,最終搭建一個良性中小企業人才匯聚、培育機制。
如前所述,繁榮市場經濟、增加居民收入、維護社會穩定是我國中小企業的三大貢獻,因此扶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是我國各級政府應該踐行的重要戰略方針。在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舉步維艱的背景下,我國要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應該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強化對中小企業的技術支持、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人才支持,使中小企業在資本要素、技術要素、人才要素都達到一個平衡。
[1]吳松.日本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與措施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0(10)
[2]卓濤.日本企業振興政策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啟示[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
[3]曹東.MRPⅡ在中小型民營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J].當代經濟.2007(07)
于俊俊,男,1993-06-01,安徽省池州人,漢,在讀本科,研究方向:稅收專業。